初中生数学解题困难的原因分析

2019-07-10 02:04郭龙云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郭龙云

摘要:在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分析,本文总结了初中生数学解题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进一步分析能够为初中生数学学习水平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157-01

引言

数学作为初中重点学科,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教师要在教学课堂,积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制定完善的教學计划,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1.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低下的成因

1.1 审题能力弱,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许多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相对较差,对概念的认知存在较大的不足,例如利润、利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够透彻,针对部分问题的计算方法了解不足。部分教师也过分注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却没有在审题中给予学生技巧的指导,使得学生始终无法突破自己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部分条件相对较为隐秘的题目中较为突出,学生无法分析出题目的潜在含义,导致回答不正确。

1.2 计算能力弱,难以实现准确解答。初中学生计算能力薄弱并非个案,尤其是针对部分数据相对较为复杂的计算,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懒惰”心理,在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器的依赖程度极大,导致自己的计算能力每况愈下。尤其是初中数学的测验过程中,计算器是明令禁止使用的,部分学生计算能力退化,即使计算出了正确的答案,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效率降低。

2.提升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2.1 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还原基础概念。在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中来看,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学会解题公式的分析与拆解,还要切实以数学题目的方式,引导带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运算公式有机的传授给学生,并且要通过合理引导的方式,潜移默化间提升学生的公式还原能力,要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到公式的推导方式。通过系统性地分析与引导公式的推导,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该导向内容的知识学习,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后续的计算工作、解题工作,都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同样,区别于题海战术,对基础概念的分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

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能一味只进行题目的训练,而是要首先将解题的思路与步骤分析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殊性与解决方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到该内容的知识学习,做到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还原基础概念的同时,要注意了解学生对于例题的理解能力,有利于领导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提高解题的策略,让学生能够从例题当中来体会基础概念的意义,同时能够让学生从里到外的进行思维的拓展,让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2.2 多种渠道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通过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进行题目解析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失误,而引发失误或错误的原因较多,如学生由于粗心大意而引发的失误、对某个知识体系学习不够牢固等,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因此在学生二次接触到错误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更好引导其正确的解决方法,并且驱动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尽管教师多次强调了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思路,但学生出现同样问题的现象决不在少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推动数学学习进入可持续化的循环。

例如,在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漏项”的问题,而只要进行良好的审题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漏项的现象绝非个案。所以,在进行该内容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强调良好的学习、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从整体出发展开学习,不仅提升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还可以养成学生的正确思维,例如,在例题分析的过程之中,可让学生经由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互动、碰撞,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有效吸取他人的学习经验、带动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成长,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3 拓展数学的解题思路。对初中数学学习而言,数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区别于其他的理论性课程,其拥有的解题方法众多,而数学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更是以此带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一次练习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驱动学生学会将同一类别的题目摘选出来,并且对其展开系统性的筛选和分析汇总,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将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基础夯实和强化,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更好为后续改进调整夯实基础。又如,针对同一个题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不止一种的方式将其解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拓宽自己的数学学习思路,即使遇到变化的题目,也能够对其展开分析应变,做到更快、更为准确的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掌握各种知识点,及时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的进一步总结,明确了初中数学解题困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认识,加强专业能力,从而才能为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提供有效助力,进一步为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任捷.试论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隐含条件的应用[J].学周刊,2017(14):190-191.

[2] 王立功,姚孝乾.浅析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常见错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5):59.

[3] 姜春华,许晖.元认知理论下初中数学解题常见错误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181-182.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