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9-07-10 02:04马小飞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马小飞

摘要: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同,核心素养思想将“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知识唯一的教育模式,科学运用核心素养思想指导课堂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2-1578(2019)16-0174-01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传统的教育思想相比,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对促进数学教育改革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观点,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一种笼统的观点,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不相同。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为例,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逻辑等,同时也包含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当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核心素养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和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更加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将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至关重要:

2.1 是改变传统落后应试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知识本位是教师教育的主要思想。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传授、巩固基础知识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而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两大维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形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塑造学生的必备品格,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2.2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应当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的思想,不断改革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实践能力等,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提升。

3.1 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将“知识”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教育如何改革和发展,基础知识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试想,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又如何推动思维、能力的成长呢?因此,在追求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也不能舍本逐末,应当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就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义、数学计算、运算法则等,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机械记忆、机械灌输的教育现状,结合新课改的“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推导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例如,在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时,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记忆公式: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学生虽然记忆了计算公式,但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圆柱体侧面积时,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柱体展开之后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推断侧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2 培养数学思维、方法。首先,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数学思维,直接决定其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如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抽象思维为辅,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科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数形结合等教育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通过“问题串”的构建,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其次,培养数学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3.3 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应试化教育思想,以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方向,积极改革创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郁丽娜.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2017(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