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青少年耐力素质提升策略

2019-07-10 02:04冯东旭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耐力素质提升策略青少年

冯东旭

摘要:在开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时,往往是采用耐久跑运动來进行的,然而由于耐久跑运动相对来说运动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所以,很多学生都表示对耐久跑运动不感兴趣,且因此影响了耐力素质教学与训练的成效。

关键词:校园体育;青少年;耐力素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223-01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学生体质也成为社会的热点,众多的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一度成为了社会的热点,从监测数据来看,只有不到两成的青少年运动量达标,其中衡量体质下降的一项重要指数是学生的耐力素质。学校体育工作中,如何才能促進青少年耐力素质的提升?本文将带着这个问题同大家一起探讨。

1.影响青少年耐力素质的相关因素

1.1 耐力训练相对比较枯燥和乏味。在开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时,往往是采用耐久跑运动来进行,然而由于耐久跑运动相对来说运动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所以,很多学生都表示对耐久跑运动不感兴趣,且因此影响了耐力素质教学与训练的成效。同时由于很难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甚至还会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从而影响到学生耐力素质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1.2 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现在的大多数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宠爱这些孩子,允许他们不做家务,不参加体育锻炼,因为身怕“累着孩子了”,父母只管孩子的营养够不够,成绩好不好,却没有真正从意识上去了解孩子的身体素质,只是单独地考虑“孩子是不是每天都吃鸡蛋了”。这样就导致有过食肥胖的,有偏食多病的,有厌食消瘦的。伴随着营养的不均衡以及身体活动的减少,接踵而至的是肥胖率的增加、体能的下降。

1.3 学校耐力素质项目教学手段单一。耐久素质训练耐久跑项目体力消耗大,持续时间长,易引起一系列心理、生理和其他机能反映。而学生想要提升耐力素质,并取得优秀的中长跑成绩,并非轻松之举,需要日复一日的锻炼,且要科学有效地练习,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别无捷径可走。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体育中考,学校体育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向应试教育层面发展,从而更不利于学生耐力训练的兴趣激发。

2.如何有效提升耐力素质的对策

2.1 营造学习氛围,兴趣激发学力。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耐力素质的常用教学手段就是耐久跑,但耐久跑枯燥无味,不受学生欢迎,其实学校可以通过文化长廊、班级黑板报、体育墙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学习耐久跑训练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耐力训练内动力,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而从事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是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内在动力。学生可以将发展耐力素质的认知、兴趣理解转化为体育课学习的动力,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讲授耐力素质的锻炼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耐久跑的兴趣,增强体育课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了解耐力跑的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和社会应该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新鲜感。

2.2 培养学生锻炼的意志。在耐力素质训练的初期就应该让学生了解提高耐力素质的关键是意志品质;让他们在发展耐力素质的过程中,磨炼意志,战胜自身耐力训练的恐惧心理;应该告诉学生在出现“极点”时,这是人体能量和需氧量供求短暂失去平衡的适应现象,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此刻,应该有意识地加深呼吸,适当减慢跑速,抬高脚步,要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跑下去,“极点”就会消失,“第二次呼吸”就会出现,学生的运动能力就会重新提升。

2.3 革新教学模式、丰富体育课堂耐力项目。有些教师对体育课教材缺乏研究,形式呆板、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些教师急于求成,盲目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吃不消,生理反应严重,产生惧怕心理,结果适得其反。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教学载体,如跳绳、校园定向、雷格尔跑等项目,将学生们耐力素质的提高融合在快乐体育之中,通过改变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们主动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新颖活泼,达到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

2.4 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充分挖掘大课间活动,将耐力跑、跳绳等耐力项目设计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定期开展班级间、年段间的比赛活动,如;在大课间开展趣味跑步、耐力跳绳等活动,在课外活动阳光体育时间,定期开展校园定向跑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的过程中得到锻炼。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潮,通过学生耐力素质。

2.5 完善体育课考核制度。考核评价与平时相结合。考核评价作为一种检查评估教学效果的手段,对学生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能与日常训练结合起来,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将平时的练习成绩和考核成绩累计平均成期末成绩,这样对考核时出现“发挥失常”的学生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更有利于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并完善了体育课考核制度,也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利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耐力训练中突出“趣”和“乐”,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自觉性、积极性,让学生的耐力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安辉.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反思.《体育师友》,2011(4).

猜你喜欢
耐力素质提升策略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高中学生耐力素质状况的分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