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生成反思

2019-07-10 02:04张桂霞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反思阅读

张桂霞

摘要:所谓生成,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自己疑问的过程,或指学生个体在与同伴及老师的互动交流中突然拼发出问题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不是自由教学,不是学生主宰课堂,不是否定预设。

关键词:阅读;生成;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254-01

教师对小学阅读教学有正确理解可以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理论基础,使阅读学习有效的步入到课堂之中。通过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发现,教师往往会采取小组阅读的形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往往都是让同桌或者前后桌为一个学习小组,这种小组形式徒有其表,而没有真正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小学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实际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来面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

1.生成性教学不是自由教学

生成性教学极力反对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这是对学生思考主动权的扼杀。教师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这种"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但如果认为课堂的"活力"就是追求唇枪舌战的辩论场面,而教师仅是坐山观虎斗的旁观或轻描淡写的点拨的话,那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未免太随意、太自由了,这只会把我们学生带入到一个死胡同里去。

2.生成性教学不是学生主宰

课堂作为新课堂教学的亮点,生成性教学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但也应指出,生成性教学不是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到哪说到哪儿,不是随心所欲。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但绝不是学生主宰课堂。因为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某些看似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缺失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生成性教学不是否定预设

预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预设,才知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了预设,才知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顺序;有了预设,才知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也只有预设教师才会深入地解读文本,而教师解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因此,预设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正是有了预设,我才深深懂得教学。只有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对文本、学生动态形成进行多种考虑,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因此,教师应把"精心预设"看作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捕捉教学中的"及时生成",如果没有预设,即使课堂出现了活跃热烈精彩的场面,学生也终究是一只没有翱翔功能的公鸡,永远无法展翅高飞于蓝天。

参考文献:

[1] 徐春芬.小学阅读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反思及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5):57-59.

[2] 吴清晰,杨翠林.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英语小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8):32-35.

[3] 張艳."错误"让思维无限延伸[J].语文天地(小学版),2018,(7):29-30.

猜你喜欢
反思阅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