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教育类"动漫差异

2019-07-10 11:21王韵玲高中立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中日动漫差异

王韵玲 高中立

摘 要:中国特色的传统教育方式大部分是包办式教育,什么都告诉你,然后记住就行了不必理解,等长大以后慢慢就能明白背过的知识的意思。日本,从古代专门还派人来我国学习的落后小国,早已飞速发展成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教育方面做的很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与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他们培养的是独立自主启发式教育。就中日教育类动画的差异而言即可窥见一斑,且值得深思。

关键词:中日;教育类;动漫;差异

一、中国教育类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

《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曲:“星星眨着眼,月亮画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彩虹来架桥。”熟悉的歌词让我们90后的人都能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蓝猫淘气三千问》是在1999年6月在中国内地推出的一部非常有名的、面向儿童的知识普及类的卡通动画片集,曾在多家电视台的儿童节目时段内播出,在内地普及程度相当快,很受幼儿欢迎。

这部经典动画对于大家的童年来说是犹如百科全书般的存在,相信还给不少人埋下了科学梦的种子。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期待着放学回家看蓝猫科普知识呢!这部动画剧集比现在的儿童动画更具有教育意义。现在的儿童童年很乏味,电视看的是一直重复的“狼是笨蛋吃不了羊”“火焰是玩具”“暴力谩骂是日常生活的成分”“坏人都是笨的”“电锯砍不伤人”等违背生活小常识的动漫。

在我看来,蓝猫淘气三千问是到目前为止都很成功的教育类动画。虽然作为中国早期动画作品,粗糙的3D特效和并不太精致的2D动画效果,但这并不影响它迅速火爆的欢迎程度。丰富全面的小知识与浅显易懂的剧情,鲜活生动的卡通动物形象,以及4000多集的剧集长度使其完胜其他教育类动漫,做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心之作。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该动画都连载到了4000集了,也算是黔驴技穷了吧。后面不是跑到外太空就是穿越回去被恐龙追,剧情开始乏味了。人物造型也有更改,配音演员也换过。而当年追这部动画的孩子们也渐渐长大,课堂学到的知识也丰富起来,《蓝猫淘气三千问》的科普内容也满足不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低龄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于是慢慢淡出我们的关注视野了。

二、日本教育类动画《工作细胞》

日本目前当红的教育类动画是《工作细胞》。与日本死板固化的社会现状比起来,其制作的动画却能脑洞大开,仿佛是给这黑白灰的日常生活加入了彩色的调和剂,让死板压抑的人生得到片刻呼吸和放松。所以他们做的动画都格外用心。

《工作细胞》这是一部改编于同名漫画读物的动画新番,讲述了一群生活在人类身体里边的各色“细胞”生命体在日常生活和遭遇到千奇百怪的细菌侵蚀之时所作出的各式行为反应。故事由一个总迷路的路痴红细胞开始,她的工作被比喻成送货外卖员,负责运输人类身体需要的各种养分,由于她的迷路,在人体中到处游荡,也带着我们的视角了解了人体基本的细胞常识,比如,白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如何与入侵人体的病毒作战,它们艰苦拼搏、浴血奋战的身影能让观众产生心疼,因此进一步就能更好地引导观众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毕竟现在自己身体的安康可是细胞们“拼死”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连赶走细菌打出的喷嚏也是免疫细胞们发射的火箭,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让单调的知识与生活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工作细胞》这部动画就是一堂寓教于乐而不失生动的生物课,通过具象化和拟人化的感官体验,给每一位观众真正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当我们初中高中还在死记硬背生物知识点的时候,这部动画就直接生动形象地在无形中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同时,优质的制作团队和豪华的声优阵容让这部作品成为一匹杀出重围的黑马。

目前日本动漫已经陷入严重的类型化、同质化的困境,《工作细胞》这种混合了多种风格的动漫的出现,无疑让日渐审美疲劳的观众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制作团队对这些风格拿捏妥当,原本应该枯燥无味的科教叙述,在加入了格斗、悬疑、萌化、言情等诸多调味后,给了所有观众一份巨大的惊喜。

三、从《蓝猫淘气三千问》与《工作细胞》剧中得到的启示

首先是受众年龄的定位。其实光从名字就能区分出,《蓝猫淘气三千问》是面向低龄儿童的百科科普,而《工作细胞》则是面向社会逐渐成人化的作品。中国教育类动画是浅显的,低龄化的,直接告知作用的。而日本教育类动画则是针对性的,跳出低龄化面向更多成人的,引导性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教育是一生的事情,学习也是一生的事情,不仅仅针对低龄儿童,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更多地学习。试想家长陪孩子一起看教育类动画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看后仔细回味觉得受益匪浅,那么这部动画就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其次从角色造型上来说,拟人形象的标准是由面向群体来决定的。中国教育类动画的人物造型大多都是动物,让动物拟人,双脚站立说人话,已经是啃欧美早起作品比如《猫和老鼠》之类的老本了,缺乏创造性。仅仅针对低龄儿童还能算得上有趣了。反观日本的《工作细胞》,是物化拟人,并不是中国传统教育类短片那種扁扁的红血球加个眼睛嘴巴手,而是赋予这些细胞人类的形象,可谓是脑洞大开,吸引观众好奇心的同时,也就不知不觉带你走进了知识的世界,在无形中学到了东西,才是真正能记住的东西。

结语:虽然我国的动画创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不能因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优秀的作品是需要通过对比竞争学习中摸索出来的。现在的中国人思想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逐渐摆脱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启发式教育越来越适合现在的孩子们。总体来讲,我国现阶段的动画创作,尤其是教育类的动画剧集创作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们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优秀的作品呈现于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韩笑,曾雯.动画剧本创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作者简介:

王韵玲,女,汉族,四川成都,动画系硕士(在读)

高中立(1976.09-),男,汉族,四川省叙永县人,副教授,艺术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动画、数字绘画的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中日动漫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中日影视文化博弈观
中日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特征的比较
开口笑
锋绘动漫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