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7-11 11:51王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腓骨患肢康复

王芳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山西吕梁 033000)

胫腓骨骨折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长骨骨折的一种类型。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才能够使患者肢体生理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复[1]。但是,手术的实施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如果治疗期间不能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将会使患者康复进度受到严重限制,甚至还会对恢复的效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使患侧肢体功能不能够恢复到理想的程度,对后期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针对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这一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现代护理学理念与模式的不断转变,使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理念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一个趋势[2]。该文2016年5月—2018年5月为研究时段,研究胫腓骨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4例胫腓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19~64岁,平均(39.7±5.6)岁;左侧骨折 18例,右侧骨折 34例;胫骨骨折20例,腓骨骨折32例;骨折发生时间1~17 h,平均(5.1±0.6)h;开放性骨折 21例,闭合性骨折 31例;车祸伤22例,高空坠落伤16例,暴力击打伤10例,摔伤4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9.5±5.7)岁;左侧骨折 20 例,右侧骨折32例;胫骨骨折23例,腓骨骨折29例;骨折发生时间 1~19 h,平均时间(5.3±0.7)h;开放性骨折 22 例,闭合性骨折30例;车祸伤19例,高空坠落伤15例,暴力击打伤10例,摔伤8例。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骨外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干预。(1)建立快速康复护理服务小组:主要成员应包括护士、康复治疗师、科主任、主治医师等几部分人群,小组组建完成之后,需要组织小组成员统一进行培训,使其对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流程有充分的了解,对每个人的具体任务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主要负责对护理的具体内容进行落实,护士长则主要负责对护理工作落实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2)健康教育:实施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在手术前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而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需要在术后返回病房的时候接受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的形式,帮助患者对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保持心情舒畅的必要性、术后配合早期锻炼重要性进行了解,使患者术后治疗的依从性得以提高。(3)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会由于骨折之后所带来的疼痛而导致出现焦躁不安的异常情绪,还有一部分患者会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担心住院需要承担医疗费而导致产生负面情绪,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将手术取得成功且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的病例向其进行介绍,并讲解相关的医保政策和报销流程,增加术后康复信心,减轻心理负担。(4)疼痛护理:手术结束后需要定期对患者的患肢实施足趾被动屈曲检查,对是否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进行询问,如果疼痛程度与患者所出现的创伤程度不符,或足趾被牵引运动的时候有程度剧烈的疼痛感产生,需要着重考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应该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如果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则需切开减压,如果暂不考虑,可以首先止痛,同时适当松解夹板,将患肢抬高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冷疗或激光物理治疗。定期发放报纸、图书,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帮助其转移注意力,使其疼痛程度减轻。(5)早期锻炼:鼓励、指导、监督患者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接受系统的功能锻炼,说明早期锻炼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肌肉发生萎缩,使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具体类型、手术类型等情况,为其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早期锻炼方案,在锻炼的时候要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避免对骨折断端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有效防止运动过度的情况发生。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呼吸、咳嗽、翻身的方法。(6)并发症:对患肢在手术后的一般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有疼痛、肿胀、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出现,应该在第一时间向有关医生进行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1)住院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2)对骨科护理满意度;(3)并发症情况。

1.4 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采用该院自制的评价量表,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项目20分,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3]。

满意度: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满分为100分)的形式,在手术结束患者出院当天,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调查,满意:≥80分,基本满意:<80分且≥60分,不满意:<60 分[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业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 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 χ2检验,以[n(%)] 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

对照组患者住院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9.62±3.54)d 和(116.74±4.15)d,观察组患者住院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 (12.06±2.18)d和(92.37±2.0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骨科护理满意度

对骨科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80.8%和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骨科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仅有3例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9例,比例分别为5.8%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具体指的是胫骨平台至踝部之间的部位所发生的骨折,该类骨折的发病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外力的撞击作用而导致,手术是目前临床对这类骨折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通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卧床进行休息,使褥疮、深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进而对术后肢体生理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5]。传统护理方式的实施,仅仅是对患者进行入院健康教育、手术部位护理、常规术前术后用药等干预,护理服务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单一,且缺乏针对性,不能够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通常情况下会由于疼痛而拒绝在术后的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而只愿意选择长期卧床休息,这就会导致肌张力水平下降,使肌肉的萎缩速度明显加快,使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6-7]。针对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这一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现代护理学理念与模式的不断转变,使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理念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一个趋势。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属于临床上新型护理服务模式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组建专门的快速康复护理小组,治疗方案后对患者实施心理、疼痛、早期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的康复护理干预,从而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8]。

猜你喜欢
腓骨患肢康复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