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价值体会

2019-07-11 11:22丁海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距骨内踝倾斜角

丁海涛

(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甘肃敦煌 736202)

在临床骨科病症中,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其以脚踝部畸形、触痛、疼痛、肿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三角韧带的主要作用为稳定关节内侧结构,一旦其发生损伤,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1]。针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以往主要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但疗效欠佳[2]。该文选取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即对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价值体会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4.5±2.9)岁。骨折部位:左踝 41例、右踝 17例。观察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4.7±23.1)岁。 骨折部位:左踝 38例、右踝 20例。两组基础信息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指导患者取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将患侧外踝充分暴露,先对外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弧形切口作于踝关节处,长度约为5~8 cm,逐层切开,避免胫前肌腱、隐神经等受损。内侧切开骨膜,充分暴露内踝骨折线,同时切开远端关节囊,充分露出胫骨关节面,采用预先塑形的腓骨远端钢板在腓骨外侧进行固定,对踝关节复位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若达满意效果,在骨折线垂直位置采用2枚克氏针进行固定,对踝关节采用C臂机探查,以对复位情况加以调整。对胫骨前内侧和内踝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在软骨下方植入螺钉进行固定。对复位情况及X线检查打满意效果后缝合切口。基于此联合锚钉修补治疗观察组,针对存在相关断裂的浅层韧带,就直接修复处理;针对存在相关断裂的深层韧带,则需将带线锚钉置于内踝处,对其三角韧带进行缝合固定;若距骨附着点部位存在断裂,则需将带线锚钉放置在距骨中,然后将其三角韧带缝合固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AOFAS评分(用于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总分100分,恢复程度越好分值越高[3])等变化、治疗优良率(Baird-Jackson踝关节相关评分[4]标准,满分为100分,优>95分、良 91~95 分、可 81~90 分、差<80 分。 )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于文中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χ2用于文中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

在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AOFAS评分等指标上,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较对照组明显较小,AOF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内踝间隙(mm)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71_667_629_692_654.png距骨倾斜角(°)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71_932_628_957_654.pngAOFA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8)对照组(n=58)t值P值6.7±1.1 6.8±1.1 0.1135 0.785 2.4±0.7 3.3±1.2 2.0357 0.003 12.2±3.4 12.3±3.3 0.1244 0.698 4.5±2.1 6.1±2.8 2.4771 0.001 56.3±6.4 55.3±7.2 0.1246 0.774 90.2±6.2 80.3±5.4 2.1654 0.001

2.2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

在治疗优良率上,对照组为72.41%,观察组为94.8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22.41%,其中神经损伤5例、内固定断裂3例、切口感染5例;观察组发生率5.17%,其中神经损伤1例、内固定断裂0例、切口感染0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 4,P=0.000)。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骨折类型中,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较为常见,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5]。此类骨折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存在影响,甚至对其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也存在不利影响。因此积极治疗此类患者,对于改善其关节功能,促进其愈合康复具有积极作用[6]。以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此类患者时,首先需要明确其骨折情况,然后实施对正复位,并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进行强化,以保证患者术后骨折有效愈合。而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锚钉修补,其使用的是带线锚钉,此锚钉存在末端尾线,其设计特点为高低螺纹,在修复患者的损伤韧带时,可向其骨组织内植入锚体,不会影响韧带的愈合,且仅有较小创伤,不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因而能极大地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7]。该文的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较对照组明显较小,AOF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这表明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可缩小内踝间隙,降低距骨前倾角。在治疗优良率上,对照组为72.41%,观察组为94.8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在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22.41%,观察组发生率5.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这表明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等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利于其预后康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可见,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还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距骨内踝倾斜角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以“倾斜角与斜角”为例谈概念教学
闭合性距骨全脱位致皮肤坏死的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距骨全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开缝圆柱缝隙倾斜角对脱落涡的影响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倾斜角对蜂窝结构等效介电常数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