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9-07-11 05:03张妍
新媒体研究 2019年8期

张妍

摘 要 微信校园卡借助微信免安装、零门槛、多便利的天然优势,立足于完善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通过实体校园卡的虚拟化,集成与聚合校园线上线下服务,为师生提供多场景的用户体验。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通过搭建跨校认证代理平台,将不同高校的校园服务与应用连接起来,实现高校之间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 微信校园卡;统一身份认证;漫游认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30-02

1 微信校园卡应用现状

微信校园卡是由腾讯微校与微信卡包合作推出的一款“互联网+校园”电子化产品[1],一经推出就获得多个高校的落地申请,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迅速推广使用。对于学生来说,校园一卡通常常会忘记带或者容易遗失,但是手机却很难离身。微信校园卡则打破传统校园实体卡的形式,借助微信自身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优势,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微信中引入原生动态二维码机制,满足了当代学生对电子虚拟校园卡的需求;另有微信支付、微信借阅等功能,依托强大的连接能力,完美打通小程序、公众号,丰富了校园卡在校园范围内的使用。校方只需在原有闸机上新建扫码器,学生只需在微信后台领取电子虚拟卡,便可以打开微信卡包内的二维码,顺利通过校园内所有场景的身份验证及功能体验[2]。

目前,微信校园卡的信息化服务仅限于在本校区域,外校老师想要扫码进入图书馆是被闸机默认拒绝通过的,本校学生也无法在外校进行扫码消费,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交流被阻隔开来。因此,为了扩大微信校园卡的应用范围,构建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需要通过建立高校间统一的身份互认机制,设计与开发跨学校的身份认证漫游系统,使得一所学校的微信校园卡得到授权后在另一所学校也可以使用[3]。整个过程不仅省去了办理新卡的时间与精力,还有助于实现从一码通全校至一码通全国的转变升级。

2 漫游认证系统设计原理

校园服务平台包括一卡通平台、教务平台、图书馆、科研管理平台、访客管理平台等在内,以校园网为依托,承载校园管理系统与各部门的功能应用;通过微信接入层,跨平台完成微信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校园小程序的集成跳转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前端链接的多项解决方案,同时立足于教育安全云的连接服务,建立关键数据本地存储与安全防护,实现微信校园卡系统为与智慧校园各级应用系统的完美对接,打造“互联网+”校园新生态(如图1)。此外,一张卡可面向学校所有用户,根据职能与角色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定制,再复杂的要求都能够通过一个手机、一个微信账号满足,实现不同人群的分别式精准管理[1]。

异校学生想要在本校使用微信校园卡时,在通过二维码扫描机进行首次身份验证,确认微信后台是否已登入此用户相关信息的记录,也就是说默认两校均上线运营微信校园卡,且已成功完成领卡及激活绑定身份的用户才能拥有扫码的权利。当异校学生想要进出本校的图书馆进行图书借阅或者在本校的食堂就餐后完成付款时,都可以打开微信卡包内部的动态二维码接触硬件扫码设备。本校方的应用端在接收到访问请求时,本校校园服务平台开启身份识别模式,判断为非本校用户后,认证请求同时被转发至跨校认证代理平台,平台内部的高校集群收到认证请求同时对该用户信息进行判断,将异校用户的身份信息重新定位回到异校,异校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即可获取本校校园管理服务平台的授权,实现一码通两校的无障碍校园生活方式。

3 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3.1 入闸身份识别

微信校园卡的入闸身份识别功能即代表校园线下各种场景的“电子身份证”,可轻松实现图书馆闸机出入、宿舍门禁刷卡或者教室自助考勤等服务。这类服务是实体卡已经实现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使用校园一卡通或微信二维码任一方式通过闸机。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是在高校之间建立互认关系,从而达到互访互动的成果,也就是说,异校入闸的身份识别需建立在本校过闸的基础上,多增加一次身份认证环节。一般操作流程为异校用户通过手机调用微信卡券靠近扫码机,闸机在识别二维码后将多位动态数字发送至本地后台与微信服务器建立连接,解析得到对应学工号推送给闸机后台进行校验,后台经过认定该学工号是否来源于本校数据库,以此判断该用户是否能获取入闸权限。对于本校用户,可直接通过认证返回卡券对应条码至闸机,更新用户最新数据后完成入闸操作;对于异校用户,则转发至跨校认证代理平台,平台内部高校同时接收到认证请求,获取授权后可将认证结果返回到卡券后台,再完成身份认证后闸机即可放行[4]。

3.2 移动消费支付

微信校园卡的原生微信支付功能即为校园电子钱包,不仅有效避免了实体卡易丢失、支付无需实名验证、充值不便等安全性问题,同时集消费、缴费、充值、余额查询为一体,支持微信代扣、电子钱包等多种方式供用户选择;校方拥有统一财务对账平台,无论线上缴费还是线下消费都可在系统后台查看到每一笔流水,移动支付因此在校园各个场景内广泛推行。支付发起的过程中,学校内部负责收款的工作人员需要事先输入消费金额,用户通过微信卡券与校园微支付系统的对接,系统后台能够根据用户的学工号实时获取微信校园卡状态,对用户信息加以比对判断。当本校數据库查询到该用户记录,则可继续完成支付操作;当系统显示该用户不属于本校人员,无需像往常一样直接拒绝支付,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的移动消费支付功能得以生效。与此同时,本校可针对其他各高校设置对应的优惠比例,例如,本校的收费标准默认为1,外校师生则需要增收10%的管理费,即消费标准变为1.1,在此基础上重新核算消费金额并完成消费;如遇到身份认证不通过的情况,则终止支付操作。

3.3 云服务推送

微信校园卡服务管理平台可快速整合学校已有移动服务,在电子卡封面自定义设置黏度较高的用户交互入口,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配置运营功能区块,例如持卡人身份信息、卡内余额、消费记录、借阅记录等,学生可进行课表查询、成绩查询、招聘实习查询等;教职工可进行工资查询、值班查询、校历查询等。从微信校园卡服务大厅点击直接链接微信小程序或校园公众号,随时更新各类校园服务或通知,用户只需完成一次登录,可实时触达校园各个场景,体验到校园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拓宽了用户的使用范围,缩短了校园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微信卡券上的运营区块增设异校链接,发挥腾讯大数据的能力,在完成异校身份授权的同时,融合校园联盟的微信矩阵,用户可接收来自异校的消息推送和服务体验。校园之间的壁垒被打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实名社区,来自不同区域的用户形成多样化社交圈,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信息,玩转校园广场各类应用,有助于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圈。

4 小结

微信校园卡的落地推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平台校园服务的融合、一码通的校园生活方式以及校园数据的智能化管理。这张覆盖了校园各大场景微信校园卡,解决了校园实体卡片的低效繁杂的弊端,一切难题都能通过扫码轻松解决,无卡化使得校园生活变得畅通无阻。

即便無开发能力的学校也可申请接入,零成本完成统一身份认证环节,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微信校园卡漫游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更是将无卡化做到极致,基于跨校认证代理平台构建一个开放的授权端口,逐步实现校级无障碍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此外,学校系统要保持独立性,对于校园内部的机密数据必须严格防控,避免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造成敏感数据的丢失,百分百杜绝安全风险,这一点要在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中实时监控和预防。

参考文献

[1]腾讯微校[EB/OL].[2019-3-20].https://weixiao.qq.com/.

[2]刘欢,刘畅,彭伟,等.微信校园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S1):86-90.

[3]冯骐,朱宇红,柯立新,等.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区域教育身份认证体系[EB/OL].(2016-12-08)[2019-2-15].http://www.edu.cn/xxh/zt/px/wlaq/201612/t20161208_1474438.shtml.

[4]夏凌云,苏雪林,李祥璞.基于微信校园卡的图书馆闸机身份识别方案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7,36(11):80-84. span lang=EN-US>1]张锋.广播级真三维数字虚拟演播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庞兰.凤凰涅槃——论虚拟演播室在气象节目中的运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6):65-67.

[3]张雪冬,徐立君,白国栋.浅谈地市级气象虚拟演播室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31.

[4]严小玲.Vision Magic1000 炫彩真三维虚拟演播室使用手册[M].2014.

作者简介:程筱农,宣城市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