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商业模式下的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研究
——以太古里和平江路为例

2019-07-12 12:54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商业空间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122)

随着国家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完善,历史街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社会空间的复合体,历史街区在城市社会网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城市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初期野蛮拆除、肆意建设的方式在保护政策的完善下开始寻求新的更新方式。漆美娴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的兴盛与否,决定了城市塑造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能力1。王岩通过对旧建筑及空间的再利用设计的研究分析,得出空间改造应以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优化升级和改造再造为中心,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的持续性发展2。耿大磊等通过对传统街巷空间的多角度分析得出基于三视图视角下几何形态客观性、直观性、时代性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保护特点3。但历史街区的商业活化历程往往充斥着难以调解的冲突和矛盾,究其根本,是还未找到一条能够满足商业需求同时完成文化保护的双赢道路。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商业模式下的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的“困境”,结合成都太古里和苏州平江路两个案例,对街区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提出商业振兴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的对策。

一、商业发展中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的“困境”

(一)传统空间适应性差

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广泛形成于城市发展早期阶段,时至今日已难以融入城市环境,一方面历史街区内部建筑受到建筑条件和建筑技术的限制通常为砖木结构,牢固性能堪忧,加之长期缺乏系统性的维护和保养,建筑物老化破损的现象十分严重,街区内部空间逼仄、基础设施匮乏、交通不便,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受年代格局的影响历史街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且封闭性较强,周边城市建设的升级和完善无形中放大了历史街区功能失效和经济衰退的问题。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传统街区的冲击无疑是毁灭式的,为追求经济效益将占有丰厚城市资源的传统街区推翻,重建商业中心的案例比比皆是,唯有主动变革以提高自身适应性才能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新旧文化冲突。

(二)传统商业模式的空间局限性

历史街区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街巷空间。商业形式通常以小规模作坊等个体化的商业经营为主,经营商品种类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专业性,表现为前店后坊、上住下铺、商住混合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个体主导性使得街区的商业功能随着人口的外迁而逐渐没落。传统商业模式的空间局限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空间尺度小,无法满足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街区形成了以人的尺度为基准的步行空间和以人行为主的交通方式;2、空间组织缺乏连贯性,游客体验感受环境影响较大,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客群;3、缺乏必要的公共空间,无法提供交流、沟通等必要的活动空间。

(三)社会经济转型影响街区社会空间

作为区域性城市空间的典型代表,历史街区由传统居住区、街巷空间网络、文化历史建筑以及为日常生活所需提供服务的建筑物、公共空间、设施小品等元素构成。历史街区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居住、就业、商业等功能在最小的区域单元内部形成功能协调与供需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在行政政策和经济压力下迁出,传统文化和社会风貌受到严重破坏。历史街区受时代的影响往往处于城市中心,享有丰富的交通、市场经济资源,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整体机能水平受到破坏,街区老化,经济效益降低,形成经济发展失衡的局面。

二、不同商业模式下的空间设计分析

(一)历史街区商业发展的必然性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发展从早期的建筑单体保护到街区区域性整合保护,一直停留在建筑原真性的恢复而忽视了街区内在的经济属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街区发展滞后的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作为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空间介质,通过激发商业活力重现昔日的繁荣旧貌是重塑街区历史的有效途径;从经济价值的角度看,历史街区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内在商业价值的激活是激活街区活力的重要体现,一个“真正”有效的和正常运转的街区是自然而富有活力的4;从社会适应的角度看,随着当下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合理的商业发展、别具一格的体验空间在追忆历史、感受生活的行为趋势下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街区重新回归城市。成熟的商业发展在重现街区社会风貌的同时,能够改善街区老化落后的环境,使之融入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步伐。

(二)太古里历史街区空间分析

太古里历史街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紧邻春熙路购物商圈,处于城市核心的商业地段,道路通达、交通便利。作为国内成熟的体验式商业街区,太古里历史街区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在商业模式下充分发挥出来,街区空间设计对商业和历史两种语汇的准确表达是该项目最大的亮点。

成都太古里历史街区的商业定位为城市中心新地标,空间上延续了该地域历史上繁荣的空间个性,将商业与文化共融的特质准确的传递了出来。作为以开发商为主体的大规模整体改造项目,企业主导型的商业发展模式使得街区在开发呈现上更加整体统一。建筑形态对传统川西建筑进行抽象演化,坡屋顶、大挑檐的形式语言与陶土砖、灰瓦的朴素质感使建筑形式简洁有力,尺度处理上街道宽度与建筑立面高度接近1:1的比例成功塑造了现代都市风情的空间体验,将糠市街、和尚街、笔贴式街、马家巷等旧街巷与新街巷穿插渗透形成步行空间,依循传统的道路肌理和“放—收—放”的空间节奏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街区中以广场为代表的公共空间则表现出强烈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群体上演着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建筑群落与熙攘的人群共同营造出街区空间独有的场所感,进一步促进了社群与街区的融合。灵活的空间、多样化的业态布局以及极具参与性的场所体验成为太古里历史街区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

(三)平江路历史街区空间分析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旧城中心,是苏州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里历史街区。街区区位优势明显,北面紧邻拙政园、狮子林,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浓郁;南面接城市干道干将东路,交通便利,可达性高;西面与观前街相通,商业氛围浓厚;东面与外城河相依,枕河而居。

平江路街区规划定位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整治改造,作为政府为主导的引导式商业模式,侧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街区建筑上追求原真性,城河、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遗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苏州古城的特色与价值。根据街区建筑和街巷的空间肌理特征,注重打造体验式的空间组织方式,利用单个建筑室内空间或横街的街巷空间进行商业空间组织,同时多开间或单开间的历史建筑进行沿街界面的商业空间组织增强了游客的深入体验。传统历史街区商业空间中以人为尺度的空间设计将街区历史氛围和场所感知最大限度的烘托出来,平江历史街区在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将保存完好的传统空间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出来,统一的空间格局与特色的商业店铺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历史街区昔日繁华景象终得以再现。

三、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的对策

(一)街区空间价值重塑

空间意向和空间组织模式是空间价值重塑的要点,首先,重现街区格局还原空间意向,一方面对历史街区现存的原始环境、传统元素在整体空间中进行有秩序的梳理,将其融合于街区脉络,加强地域性建设。历史街区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空间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古镇旅游业务兴起、历史街区商业改造愈发普遍的背景下,对历史文化环境的正确理解、传统元素的正确运用是成功打造街区空间的关键。再者是历史街区格局空间的整合设计,还原空间意向。通过对街区格局、空间肌理、进行提炼,寻求自然格局、历史格局与商业模式、行为文化的协调,使历史街区在空间层面更具有时代印记。其次,打造体验型的空间组织模式,在整体的空间组织层面,对于现状部分临街、较适宜商业开发的建筑和已开发的建筑,提升凝练文化主题,为游客提供凸显街区文化特色的活动场所;历史街区内部商业空间则考虑充分利用现状的生活商业点,在满足原住民生活配套服务这一客观需求的前提下,依托历史建筑,新增组织体验民风的商业空间,使其逐步向能反映原住民生活状态的方向发展。

(二)功能置换延长街区有效生命

一方面深入挖掘历史街区的商业主导功能,一个街区或者地区,如果其目标只是朝着单一功能发展,不管这个发展过程计算的如何精确,实现这个功能的各种必要条件准备的如何完备,实际上这个街区不能提供实现这个功能的必要条件5。历史街区作为为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多重价值属性场所,如果单单成为只供观赏的文物往往会在保护中失去活力。街区中商业功能的完善,成为吸引人群进行沟通、休闲、购物等活动的重要因素,商业功能作为人与街区接触的“媒介”是历史街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通过功能置换强化商业主导功能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体验,疏通商业脉络使商业空间延续街巷肌理,提升文化体验性。另一方面促进传统功能与现代功能对接,首先,需要不断完善街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以完善历史街区的各项功能,其次,深入挖掘自身的地域文化的特色,以此为基石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在建筑形式和街巷空间上通过传统元素的现代化表达保证街区传统形制的体验,以促进传统街区的功能空间再生。

(三)街区空间设计要有可持续性

城市建设背景下历史街区商业更新不应当被定义为对历史的背离,对历史街区建筑单体、空间构成、街巷肌理进行提炼,将其作为商业更新空间设计的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在历史街区空间设计中,使空间具有承接力与可持续性。历史街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人群的聚集和丰富的功能活动对街区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街区空间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参与性,空间的适用性使得街区有更好的可持续性以满足各种类型的活动。历史街区的空间塑造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为基础,让街区能在在整体格局与历史风貌的背景下良性发展。

四、结语

城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体,历史街区经历了漫长的变迁,直至近代逐渐没落衰败,可以总结为物质、功能和空间的过时6。通过功能重建形成新的经济基础是激发历史街区竞争优势从而摆脱困境的有效手段,人和经济活动是复兴历史街区的内在动力,须正视街区的文化资源特质,把握当下的经济发展机遇,提高商业管理水平为街区提供客群和消费活动。不同的商业发展模式对应了历史街区不同的原生状态和内外环境,作为提高街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商业模式中空间规划设计对于提升街区的环境质量,促进街区整体提升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空间价值重塑还原空间意向,作为历史街区商业发展的物质空间;其次,挖掘街区主导功能和促进传统功能与现代功能对接并重,以实现功能置换延长街区有效生命;最后,尊重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商业模式下街区空间设计要坚持可持续的设计策略,促进历史街区的长久发展。

注释:

1.漆美娴.共生思想下历史街区的更新设计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J].设计,2017,(5):82-83.

2.王岩.修复、拆除与重建——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空间设计再认识[J].设计,2017,(11):55-57.

3.耿大磊,邹雁南.基于三视图下的历史街区街巷界面几何形态特征保护研究[J].设计,2018,(3):68-69.

4.(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8-19.

5.(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137-138.

6.吴琳.历史街区复兴的功能再生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 [C].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1-9.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商业空间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空间是什么?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创享空间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