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看当代艺术灵光消逝

2019-07-12 12:54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30068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真性本雅明灵光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30068)

自本雅明发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一书,里面谈到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发展,艺术作品以机械手法来复制是个新型兴起的现象,可以想到的是,它诞生于历史演进中,到了20世纪,机械复制技术已司空见惯,发达至此。从此以后,机械复制技术可以运用在一切旧的艺术作品中,以此来改造艺术作品的影响模式,此外本雅明还阐述了,即使是最先进,最完美的复制技术也缺少了一些东西,那就是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和“独一无二性”。随之而来的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灵光”的消逝的理论,这样高度的艺术理论研究,奠定了本雅明在西方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的地位,艺术作品的自然“灵光”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灵光是诸多艺术门类的灵魂,是这些艺术的生命,比如绘画、建筑、摄影、戏剧、电影等等,灵光是确保艺术作品的本质内涵不流失,不消失,是保持艺术作品原真性关键所在。本雅明的这些艺术理论观点,在发展至今的市场化商业浪潮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现在的艺术作品创作种种现象也证实了这一理论。

一方面,本雅明的艺术理论中,对“灵光”(Aura)做了重点阐述,在本雅明的阐述中表达了自然“灵光”是在原初世界中发生的现象,是源自自然的生命之光,是由于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和亲密无间地相处,人们便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种光芒。而发展至今,当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破裂之后,自然的光韵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世界中,一切存在者都被人为化了,任何事物的“灵光”都成了人为化的“灵光”,不再是自然“灵光”。

另一方面,随着机械复制技术越来越成熟直至今日,机械复制技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而本雅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一员,他不仅有精通多学科的优势,而且有敏锐的时下洞察能力。对机械复制时代“灵光”的消逝与现当代艺术生产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也同时从多个维度分析了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机械复制对现代艺术生产的变革。以此为基础表达了对现代艺术的思考,并且由机械复制技术所产生的现代艺术的改变有所批判,洞悉了其优劣变化。

一、机械复制技术下当代艺术“灵光”的消逝

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机械复制”,它明确的区别了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传统艺术和当代的机械复制艺术,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灵光”的有和无。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与此同时,大家也对机械复制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影响,表达了深深担忧。艺术生产的技术“机械复制”带来了艺术存在方式的巨大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艺术作品的本源即“灵光“。机械复制引发了艺术与生活,人与人,人与机器以及生活与机器等诸多关系的改变。正如 R·沃林指出的,“本雅明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一个道理,无论好与坏,技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已进入我们时代审美生产过程的核心地带,这样的境况已经导致艺术概念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变,使现代艺术逐渐地剥离了传统美学品质的“独一无二性”和“本真性”。

在本雅明的书中,他把“灵光”用来描述传统艺术品的神秘性、神圣性、独一性等,“灵光”是传统艺术作品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从史前洞穴岩画中的巫术仪式到中世纪教堂壁画中的宗教仪式,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美的仪式,莫不如此。而且与中国传统美学对艺术的看法是互相契合的。艺术作品的“灵光”和“独一性”,它是不可替代的,也是无法复制的,相较于物质的“形”,“灵光”就是物质的“神”。“灵光”紧紧伴随着艺术作品,与艺术作品同呼吸共命运,恰如人的肉体与灵魂原因,它们密不可分,艺术的生产告别仪式崇拜的神圣基础,失去了“独一无二性”,失去了“原真性”,转向用机械复制批量生产,现代艺术的“灵光”也随之烟消云散了。艺术作品的原真性是机械复制不能够达到的。本雅明对机械复制艺术的情感思考中,他认为机械复制艺术太具功利性,机械复制的艺术强占了传统艺术中的灵光。这明显地冲击原创作品的价值。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艺术作品的“灵光”也消逝了。

此外,机械复制的艺术生产,逐渐成了快餐式的消费品,机械复制技术无法复制真正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相反,机械复制技术的运用会破坏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同时也破坏了艺术品原真性的生长环境,机械复制充其量只能复制艺术品的外在躯壳,是永远无法取代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和灵光[5]。这样的摧毁是双重的,一是,复制品无法替代原真性的艺术作品,二是,一旦大量的复制品取代了原真性的艺术作品,随时间的推移,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是酷似艺术作品的复制品,渐渐的人们忘却了原真性艺术作品的独特与“灵光”。因此灵光的消失带给艺术品本身的危机是巨大的,抹杀了艺术创作,那艺术就成了没有生命,没有“灵光”。

二、国内当代艺术创作的问题

当代艺术是什么?这值得所有从事艺术行业者的深思。艺术评论家朱其说:“中国当代的艺术,附加的无用的阐释太多。而真正的有内涵的艺术作品太少。”时下的当代艺术大多在故弄玄虚,华而不实,“伪艺术”多不胜数,这样的“伪艺术”不是靠独一性的内涵打动大众,而是将牵强附会的阐释强加于大众,对文化艺术没有任何的建设作用。比如之前的“波普、拼贴和行为艺术”,这些艺术形式很多年前别人已经发挥到极致,而且所谓的形式本身并不能使人感动,承载什么样的艺术价值才是关键所在,“行为艺术”并不等于“艺术”,没有对当下时代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反省,作品内涵肤浅而虚夸,只剩下“哗众取宠”了。

其一,新世纪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正面临着与传统艺术脱节的深层危机,失去了普世的精神性。一方面由于外来商业化、资本化冲击,现代艺术生产变成了以机械复制技术为基础的大规模机器生产,在以机械技术为主导的工厂流水线上,几乎不考虑工人的情感意志。“机械复制”的批量生产、批量创作,而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原真性的问题没有意识;另一方面,多数的艺术收藏或者艺术拍卖都是短期投资的投机行为,为利益而生。令人“嘘唏不已”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当中充斥了大量的“伪艺术”,例如,随意用夸张的姿态把墨汁泼的乱糟糟一片,同时在网上直播,炒的沸沸扬扬,引起人的围观,并且自说自话,自我标榜。把这样的“伪艺术”标榜成为“一种具有空灵飘逸气息的美”;还有注射作画法,将注射器里的墨水喷在画纸上;更有甚者,将现成的生活用品,不是进行旧物改良,废物利用,保护环境,而是将已废弃的垃圾直接原样搬运到展览的场地,展示给观看者,这样的做法,会直接引起观看者的不适,还夸夸其谈地称之为行为艺术作品,可想而知,这样的“行为艺术作品”不仅让观看者不明不白,云里雾里。这样的跟风从众,没有自己真实情感体验的创作历程,自然也不会有好的艺术作品,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已经充斥了太多“伪艺术”,风气也被破坏,也给后者带来非常不好的榜样。

其二,西方艺术资源发展更成熟,国内有些艺术家对西方现有艺术文化资源的“拿来主义”,不论好与坏,毫无判断的为己所用,导致部分艺术家因此而迅速蹿红于国际艺术舞台,并且很快获得了巨大荣誉。国内有些人闻风而动,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既视感,一些新人快速的浮出水面,并且获得艺术界认可和市场的接受。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大部分人选择功利性,少了对艺术原真的漫长探索,艰辛奋斗的历程,对当代艺术发展有太多不好的影响,从事艺术工作者没有走到应有的高度,脚步就已经停住了,转而一味的“追热点”、“蹭热点”,完全不考虑走实践检验真理的道路。而真正的艺术品需要艺术家对艺术内涵的真正领悟。但是当下国内真正有“独一性”并且有独特“灵光”的艺术作品仍是少得很,这是很可悲的实际现象。

其三,当代艺术面临一种伦理的转向,其中包含着个体的、社会的道德重建,在现当下能否建构出一种诗性与神性契合的救赎伦理,这是非常紧迫的。这需要艺术主体性来转变。因为艺术的永恒魅力在于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真实与独一性。是建立在艺术主体对社会的、人性的、神性的体验与思考之上。而相对于之前物质化和表面热闹,我想现当代艺术要有精神性。还有,人与神的维度,在无神论国度里艺术家很难生成个体生命的信仰,而信仰对于艺术的真正超越是绝对根基。当代艺术的危机早已存在,中国艺术百年来缺少“独一性”的本体建构,精神性匮乏。

三、国内现当代艺术创作应有属于自己的“灵光”

国内当代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文化性,过分的功利性易导致浮夸,过分的世俗化则必然导致平庸。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面对当代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商业化的趋向,当代艺术应该引导大众的审美价值。保持传统艺术的精华和当代艺术的原创性,赋予当代作品有魅力的“灵光”,在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中,把作品的生命内涵和特定的民族优秀文化注入作品当中,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有生命活力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中国未来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是,会更加自觉的摒弃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束缚,而走向绘画艺术的复归,也就是重新建构起一套既有文化根性、又与时代结合的艺术真理,从根本上而言重新探讨艺术作品的“灵光”和“原真性”。不断在艺术家和艺术本源的意义关系上探索求知真理,这样才能真正地揭示艺术作品的终极价值和意义,国内艺术家要做的事情,是以自己的工作为基础推动艺术的历史改变,为所处时代留下真正的、个人的、具有创造力和思维智慧的“灵光”印记。

四、总结

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审美体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个性特征内化于艺术作品之中,形成自己作品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灵光”(Aura),同时,不跟风,不从众,保持艺术创作的独一性和原真性,这是真正的艺术品本性所在。它是艺术作品的的灵魂,是挥之不去的烙印。

国内的现当代的艺术应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有别于其他的艺术作品,拥有自身的“灵光”。机械复制品终究只是替代品,它仅仅是对艺术品外观的复制,因而,对于大众它是没有生命之灵韵的。所以独特的艺术作品蕴含着“灵光”与“原真性”是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的生命真理,是永远牵动人们情感价值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真性本雅明灵光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建筑原真性探微
“一颗没有氛围的星”
——本雅明流寓海外初探
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以《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为例
瓦尔特·本雅明:马克思主义、艺术意志与思想图像
吆喝
黑色灵光
云的故乡
关于治疗近视眼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