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食品检验室运行现状及解决策略

2019-07-12 23:30曾祥平王川张袁媛
消费导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区县实验室食品

曾祥平 王川 张袁媛

重庆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一分院

一、基层食品检验室运行形势

(一)外部环境

目前,华测在某直辖市、成都、武汉、南昌、郑州等地都建立有食品业务部,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某直辖市、江西南昌、广西防城港、湖北武汉等地建有农产食品服务实验室。这些三方实验室均是采取精细化分工,流水线作业,各司其职完成食品检测业务。此外,由于分工明确,衍生了体系认证、企业人员培训等专门服务部门。最后,随着改革力度加大,第三方检测机构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服务和效率始终是客户优先考虑。

(二)内部环境

各个区县检验室有与市检验室重复很多的基础检测能力,而目前存在部分项目检测频率较低,但因区县检验室无相应资质需要协检,或者即使有能力检测,但考虑成本等其他原因放弃该项目等情况。此外,还存在花费大量精力检测的项目,但因为量小等无法检测业务收入匹配情况,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食品检验的现状及现状存在问题

(一)业务拓展能力与实际承检能力不相匹配

目认证项目表上参数多,但实际检测能力并不如此全面;各区县实验室虽然设备到位,但扩项能力因受业务工作限制、人员限制等,没有办法迅速赶上市场需求,不得不多方协检。常规项目检测量大时,对于区县实验室的人员和设备配置,依然存在承担量小的情况,也不得不多方协检,增加了运行和管理成本,多环节风险控制等问题。

(二)设备配置与人员配置不搭配

现在各基层检测部门均存在一个检验人员需要管理维护三到五台大型仪器。从设备使用的专业角度及维护管理的有效性来讲都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样必将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低、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

(三)人员分散导致必要时间的增加,个体工作量增大

当大量的业务到位后,区县实验室人员因为数量少,但每个人承担的参数种类杂的因素,导致每个人必须用成倍的工作时间完成检验任务,据与几个区县实验室沟通,基本上从事食品检验的人员,当检验业务量达到人均27万以上时,人均加班时间每天是4个小时以上(据了解曾经一个区县实验室为完成50万检验业务,所有食品检验人员连续两个月白加黑到晚上12点、5+2),加之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绩效分配方式却并不如其他类型的检验检测具有合理性,长期疲劳应战使得食品检验人员怨声载道,积极性下降,人员的流动性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大,对食品检测的长足稳定发展也非常不利,特别是对区县实验室来说,人员少,每个人都是从事大型仪器操作的技术能手,没有充足人员进行AB角随时切换,走一个人就将导致实验室的运行困难。

(四)评估体系不完善

是分散的模式不易进行应有人员数量配置的评估、能完成的工作量的评估、应急能力水平的评估等。比如可能会存在业务量不够,而人员过多,绩效水平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强。而当业务超出负荷时,人员不够而导致应急能力差,人员超负荷工作而有消极心理、工作质量降低、增加质控风险等。

(五)设备利用率偏低

食品检测参数的特殊性,设备具有通用性,特别是涉及安全卫生指标的检测设备种类,主要有比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ICP等等,目前各个区县实验室都在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包括永川、江津、涪陵、万州等,食品检测设备采购动辄上千万,大大增加了重复投资的成本。投入到区县实验室却因人员、项目、业务的限制,设备的利用率低、闲置率高。

三、整合人力、设备、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有效解决问题

(一)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

整合现有人力,有利于总体业务的统筹,以及提高检验人员积极性。食品目前的业务来源主要是招投标、企业协议、临时委托。而大量的业务主要来源于业务部拓展科的业务拓展,来源于监管机构的招标。这些业务普遍存在业务量大、参数相对重复、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故而更适应于流水作业。从华测、SGS等大型检测机构的模式来看,其食品检测形成流水线工厂模式,从样品的接收、分类、制备、前处理、上机、记录谱图处理、报告出具,以及包括器皿清洗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及岗位设置。而这样明细的分工需要大量的人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各区县实验室为了保证业务量与人员的比例问题,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做到如此分工明细。就只能靠牺牲效率、休息时间、质量等来保证业务量的提升。分工的不明细必将导致效率低、质量低、环节跟踪控制的难度,同时没有应急能力,不能接批量大的业务。而整合之后,整合后人员的精细分工、流水作业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有了专业的样品制备、辅助、前处理及仪器操作、报告出具、器皿清洗等人员,将人员配置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合理搭配,辅助和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搭配和分工,设备可以指定参数、人员可以指定参数检测,这样有利于评估出实际检测能力,也就有利于业务量的统筹。

(二)整合基层现有的设备

有利于人员的专业性的提高,设备专机专用的实现,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设备的使用角度来看,人员更有利于积累丰富的经验,而不是每个设备都会但是不专业,没有精力去研究每一台设备的结构性能,不能对设备进行专业的维护、检修,增加了设备的维修成本。设备的专机使用,更有利于参数质量的过程控制。

(三)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

各区县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和化工的设备的集中,资产能达到几千万之多,设备和人员的集中使得可以同时接收大批量的业务,而常用的大型检测设备如气相、液相、气质、液质、光谱仪等,集中使用,更能保证每个参数的随时在线及时的检测。一台设备连续开机做单一参数,整体运行成本会降低,据了解一台原子吸收当批次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降低5倍。同时,设备的维修成本比较高,各市实验室分散管理,没有办法形成签订统一联保的方式。据了解有的大型制药厂,当气相数量达到20台时,只需要跟相应的设备厂家签订其中几台设备,加上位于某直辖市方便检修的地理优势,使得20台设备均可以享受到几台设备的联保合同。这样也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成本。

(四)建设科研团队

整合之后更有利于科研团队的建设。在食品检测中,每一个参数在不同的食品中都会有不同影响因素,只有反复检测、积累过经验的人才能更好的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进行项目的分析,而这个在区县实验室是完全做不到的,因为每个检验人员身兼数职(甚至包括洗瓶、制样等),一个人从制样开始到最后的出报告、洗瓶等,同时检测多个参数,可以说是分身乏术,只能追求效率、完成检验任务,无从谈科研的思考和实际的动手。而流水作业、专业作业,才能让他们有时间积累经验和分析研究,可以为组建专门的科研团队做人才培养,也更有利于找出每个专业领域的科研点。

(五)拓展更多服务性强的业务种类

使得整个实验室可以全方位接纳各种业务,集中调控人员、设备的使用安排。提高检测整体水平、专业水平、效率的全面提升。

首先是拓展对企业食品检验人员的职业性培训业务,这样的团队并不需要多少人,但是某直辖市整个食品企业的培训市场是非常大的。随着食品检验人员的取证模式的改革,可能仅需要检测机构的证明即可,而做一个专业的食品检验人员培训基地也可以起到加大对我院食品检测的宣传,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是拓展做好食品企业的其他增值服务,如标准制定、认证培训、实验室规划等等。目前食品企业大部分还是中小型企业,其出厂检验、管理人才、认证受理等方面的知识是很欠缺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食品检验人员具有更多与企业交流的知识,而对区县实验室、全院来说我们的这个知识是非常零散的,无法集中的。这些工作都需要整合全院的人才能力,组建专门的团队、设立专门的企教实验室及服务部门,通过整合全院人才资源,集中统筹人才能力的发挥,更有利于全面统筹规划发展方向,推进全面发展。

再次随着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发展信息化管理、宣传模式已是必然,比如微信公众号等。而该平台的维护也需要一线的人员提供很多的相关而专业的信息进行维护。就目前的工作模式来看,无论区县实验室或是化工市实验室各一线的检验人员,都仅仅只能停留在应付检验任务的精力和心态上。

最后,目前食品检测人员都倾向于年轻化。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大家更愿意走一个大而专的方向。“小作坊”和“大工厂”的运行模式,在各种资源配置上必然会有很大区别的。

结语:目前市实验室拓展科已经把触角伸到了全国各地,俨然已经形成了全面占领市场的苗头。据了解,华测和其他大型检验机构在广泛拓展检验业务的同时,还在与区县等食药局沟通并进行了集中对食品企业的培训工作。华测、SGS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占领内陆市场,获得与企业正面交流的时机和实力,除了其整体销售团队的因素,还有因为他们的检测能力、效率、服务水平在其整合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保障。某直辖市质检作为体制内的机构,率先做食品检验机构整合,先走在前面,横向看其他内陆地区检测的集中模式,并没有达到像某直辖市质检这样的规模。现今物流、交通的发达,为全院实验室的集中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某直辖市食品检测实现真正的合并,把全部检测归于一地集中管理,形成大型的食品检验工厂,形成流水线模式及全面的服务平台,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宣传、拓展科带动的宣传,加上某直辖市食品企业的数量及规模的优势,极有可能优先占领市场。

猜你喜欢
区县实验室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食品造假必严惩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