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的探讨

2019-07-12 09:41李秋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预算编制事业单位

李秋丽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深入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具备健全性和完善性,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提升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在这一现状下,政府原有的会计制度较为单一和落后,已经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这就需要政府做好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在政府改革制度的制定中,事业单位务必明确了解自身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并且制定出规范性的对策加以应对。

一、对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基本论述

现阶段,为了和我国财务管理制度基本要求相一致,我国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制度,将此项制度落实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从落实现状来看,政府会计制度和以往颁布的会计制度相比较来看,有着诸多不一样的地方,通过探究,大体上表现在:对于会计核算固定以及无形资产管理提出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很多的规范性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财务管理情况体现出来,确保会计信息的精准性。然而,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期间,虽然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可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开展期间,还面临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各个区域事业单位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落实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

1.固定资产核算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事业单位运行期间看出,部分单位并没有将刚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使得单位内部资产和实际情况不一致。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于事业单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其必须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共同摊销无形资产的价值,可是少部分单位仍旧是遵循以往会计制度中的要求,采取修购基金的方式对固定资产加以核算,如此一来,便对会计报表的制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此外,事业单位中的相关人员没有仔细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和检验,如此一来,有可能就会引起国有资产过度浪费问题。

2.缺少良好的预算管理意识

①在预算单位运行期间,特别是对于基层预算部门来讲,尚没有制定专业性强的预算编制机构,当编写预算的过程中,仅仅是借鉴以往的预算情况加以更改,没有从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入手,并且没有将其和预算编制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就使得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中预算的效果无法有效体现出来,严重限制了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②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没有加大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力度。在事业单位运行期间,相关人员对于强化财政资金中预算编制的效果了解不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较弱,需要进一步改进。

③采取的编制预算方式不到位,作用不明显;当实施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大多数预算单位仍旧是应用以往单一并且落后的增长式预算编制方式,此种方式产生的效果不明显,经常使得预算结果和实际情况不一致,导致资金增加。

3.财务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不高

事业单位中的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有的人员是非专业性的,其对于新会计制度的掌握力度不足,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期间没有明确了解到政府会计制度具备的作用。另外,事业单位认识不高,一昧的觉得财务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其他部门根本不需要管理和插手,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合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的策略

1.健全预算采购体系,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其实,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开展期间起着决定性的效果。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需要有效的提升固定资产能力,合理的使用和优化固定资产,确保该项资产安全性。在该项工作开展期间,必须掌握好以下几方面的要点:

①从实际运行现状入手,科学合理的进行采购预算工作,当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的前期阶段中,事业单位必须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商讨,以构建健全的采购预算制度为主,盘活单位内部包含的各项闲置资产。再者,在对采购预算进行审批之前,必须采纳各个部门职工提出的相关建议,统一整合到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发生个人专断现象的出现,进而对资金使用产生不良的影响。

②派遣专业性强并且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固定资产加以管理。基于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成立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的职责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重点查看和账目不一致情况,以免出现以权贸私的不良行为。

2.优化财务管理理念,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政府会计制度

财务人员自身管理理念和素质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进行了改革,在这一现状下,无论是管理要求还是理念,均有了明显的改变,基于此,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事业单位人员必须优化自身理念,做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动态化调整,并且引进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此将财务管理效果发挥出来。

3.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力度,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

在政府部门落实会计制度改革制度之后,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加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新型会计制度的应用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严格管理财务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数据来讲,更要动态化的进行管理和归纳,以免发生误差。不过,大多数事业单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并没有从自身现状进行探究,而是选择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方式,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就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所以,事业单位在运行期间,需要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力度,按照事业单位实际开展情况来制定新型的方式和工作流程,将其落实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确保该项工作稳定开展。

4.从内到外的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增强财政资金的流通性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必须构建负责监督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基于此,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当从综合性角度正确的看待财务管理工作,将经验丰富并且能力强的财务人员组合到一起,成立监督小组,监督小组主要是负责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检查期间一旦发现了存在的各项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解决,进而避免问题的扩大。在外部监督期间,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应当深入内部的探究财务实际管理情况,构建符合事业单位需求的管理对策,大力对事业单位中的各项制度进行落实,增强事业单位执行能力,确保事业单位合理化分配各项财政资金。

四、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当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有效的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其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期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相关人员务必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力度,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在全面落实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促使事业单位得以良好运行。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预算编制事业单位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