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2 09:41陈绮珊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务人员货币

陈绮珊

一、中小学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中小学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教育拨款,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向,而中小学的资金支出也主要集中于教师、设备、教学资料等方面。一方面,教育资金不断增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对学校拨款的主要依据在于学校提供的预算报表。但是预算指标并不能说明中小学实际的资金利用率,所以还需要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管;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经济的深化改革,政策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意识的改变对学校办学的影响逐渐增大,对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使得学校办学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合理执行预算是保障学校办学顺利的重要手段,同时出于检测预算执行的效果、为下一期办学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数据的目的,开展预算绩效评价也是必然的需求。

二、影响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预算绩效评价不被重视

目前,在中小学的办学过程中,一方面大多数中小学领导者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受到以往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没有形成很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对预算绩效评价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随着年轻父母逐渐以80、90 后为主,对孩子在中小学阶段的培养更加重视,使中小学将主要的精力、财力都放在教育教学上,没有充分的解读预算要求,意识到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性。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大部分中小学管理层对预算管理、预算绩效评价一直抱有“轻视”的态度。

(二)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不科学

从绩效评价的定义来说,对中小学预算开展绩效评价就是通过利用适宜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对学校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开展综合性的评价。从目前中小学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学在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并不科学,多数还以单一的传统评价方法为主,比如叙述法或者硬性分步法等。另外,虽然中小学所采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也包含货币性指标和非货币性指标,但非货币性指标受管理人员主观思想影响较大,指标的综合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各学校、各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权威性不强。

(三)缺乏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人员架构中并未设立单独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财务人员担任。由于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导致财务人员多“身兼多职”,职责容易混乱,也容易出现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的问题,影响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以及认知上的不足,一方面导致大部分中小学对财务人员的技能考核不全面,另一方面也导致其他部门对财务工作的配合度不高,财务人员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从而使以此为基础开展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权威性不高。

三、优化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

中小学在提高预算绩效评价有效性中,首先应当端正对预算管理的态度,将预算管理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层面上,自觉落实预算执行,并促进各部门人员自主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比如对每笔大额支出,特别是专项经费支出带来的效益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和个人绩效挂钩,从而提高各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度。另外,中小学在提高对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绩效评价的思想认识时,要从管理层开始,由领导做出表率,从而促进普通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思想认知,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理想的内部环境。

(二)完善绩效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绩效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多种多样,从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来说,中小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以反映学校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多个方面。不过由于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中小学办学情况不同,呆板、固定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不能满足所有中小学的评价需求,所以,中小学选择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时,在满足以下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绩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1.满足相关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中小学在选择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时要和自身制定的预算管理相适应,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比如中小学办学性质不同时,相应的财务工作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由于中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根据办学性质可以分为民办和公办学校,对公办学校来说,财务收支比较简单,主要管理财政拨款,办学具有公益性;对民办学校来说还涉及到外来投资,财务管理较复杂,由于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绩效评价指标侧重不同。

2.将货币性指标与非货币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然担任一定的社会责任,学校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指标进行度量,只能将其单独评价。同时还有对学校的满意度、可持续影响等都划分为非货币性指标,所以中小学在选择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时要结合货币性指标和非货币性指标,提高指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3.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

中小学预算绩效评价涉及到非货币形态的项目,需要非货币性指标,而非货币性指标不能完全定量化,其中还存在一定的定性指标形态。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中小学在选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将定性和定量结合,从而提高预算指标的有效性。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各部门对财务工作的配合度

一方面,中小学要在内部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评价知识培训,让各部门人员认识到预算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在其中担负的职责,提高其他部门对财务部门工作的配合度;另一方面,中小学要重点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设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岗位,建立专门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团队,使相关管理人员的能力可以满足中小学顺利开展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工作的要求。

四、结束语

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即便国家加大了对教育行业的支持,但中小学学校面临的办学环境也在不断复杂化,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加强预算管理是保障学校可持续性办学的必然要求,而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中小学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度。通过完善绩效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等方法,并结合自身需求优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财务人员货币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古代的货币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古代的货币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