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路径及优化策略探讨

2019-07-12 09:41王建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标准人员评价

王建国

企业内部审计考核,主要是针对审计过程、结果进行的评估工作,期间涉及到审计流程、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审计结果评估相关内容。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管理有直接关系,保证审计质量,还可以对审计流程加以完善,并且提高运营、考核能力,为审计工作开展的有序性提供保证。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明确其解决路径,并且将其及时解决,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1.内部审计质控观念还需提升

审计人员工作期间,主要是进行检查纠错,并没有意识到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这种观念的形成,会对内部审计质量造成影响。审计工作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质控主要实施人员,控制观念是保证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不管企业内部现有控制制度如何,若没有审计人员负责落实,审计质量都无法保证。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到现场参与工作的时间不长,不能深入了解审计对象实际情况,针对审计期间可能面临的问题,会因为过于信任审计人员而对判断独立性造成影响,从而对调查的深入进行带来限制。

2.违规处理制度需要完善

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企业中现存的违规现象,但是个别审计人员并没有及时行使执法权利,即便有关违规行为已经给予定性,但却未及时制止。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职工,受企业环境限制,如果其面临独立性的约束,加上企业目前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必然会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

3.跟踪审计还需深入

如今企业中的管理制度是以受托责任制为前提,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营者、所有者之间连接的纽带,为所有者掌握实际运营状况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信息。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经营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使所有者在了解运营情况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前期审计期间尽管审计工作人员已经给出了建议,但是却没有做好后续追踪,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解决路径

企业在解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过程中,重点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企业内部审计质控环境的完善、审计委员会机制的优化、后续跟踪审计的落实。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并且加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推动企业发展。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控环境

第一,企业内部审计质控工作的落实,必须要有审计人员负责,并且要具备以身作则的观念,全面提升控制意识,深入到企业内部审计质控的各项工作中;第二,从企业角度分析,必须要落实追责工作,如果审计期间存在质量问题,则需要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绩效制度,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此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第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加强宣传,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内部审计的队伍中,在企业内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质控环境。

2.优化审计委员会机制

企业内部可以设置专门针对审计工作的委员会,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明确内部审计定位,还能够加强审计质量管理。为此,审计人员便可以从企业审计委员会机制着手,提出解决方案。其一,所设置的审计委员会,内部所有成员必须要从企业管理层中独立出来,组织其学习企业经营学相关知识与技能,尤其是财务知识;其二,审计委员会需要定期组织会议,和内部审计部门及时保持沟通,将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

3.落实后续跟踪审计

后续跟踪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质控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若审计问题后续跟进不到位,将会降低审计质量。为此,审计人员在落实后续跟踪审计时,建议从下面几点着手:其一,被审计对象所反馈的有用信息,审计人员必须要深入分析,总结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建议,并且制定解决方案,尤其是审计报告内涉及到的问题与意见;其二,若被审计对象并未对审计项目提出反馈意见,审计人员便要和被审计对象进行及时联系,了解其想法之后,总结审计建议,明确审计的重要意义,结合现存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其三,针对损失比较严重的审计问题,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在完成项目审计之后马上实施追踪审计,若被审计对象没有及时纠正,应将其结果及时反馈到上级管理层;其四,被审计对象如果已经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但审计人员依然要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将评估报告提交至有关部门,并开始制定后续跟踪审计报告。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优化策略

1.组建内部审计结构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这与内部审计控制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有直接关系。为了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结合企业情况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并且在运行期间进行完善。内部审计结构当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内部衔接机构定位、隶属关系、相关部门人员配备等。当前企业内部不管是以总经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机制,还是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其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保证审计质量。为了能够将这一问题及时解决,需要将这二者进行统一,站在投资人利益角度,明确其定位的同时,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顺利开展。

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清晰性

为了对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有序开展提供保证,需要加强对控制标准制定的重视,按照相关要求完善工作质量控制标准,保证有关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有关部门制定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时,要以《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为依据,发挥其优势,密切结合企业运行现状。针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必须要包括企业所有业务以及工作流程,划分控制节点。

实际应用工作质量控制标准的过程中,要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当初做出的判断、专业测试进行考虑,优化具体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也要体现行业特征,按照所在行业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此体现标准的清晰性与层次性。另外,若情况允许,可以将对比可行性条款融入其中,对相关控制标准进行数量化处理,明确示范数值。

3.完善审计质控评价系统

企业内部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不仅要有对应的质量控制标准,还要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质控评价系统,在企业运营期间不断完善这一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期间,关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划分类别,使其能够在对应的关键控制点范围内发挥作用。在审核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结果时,审计项目执行也要有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作为规范,并且对具体问题进行评价,各个考核项目制定具体的分值,如此便可以高效率的计算审计结果。针对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人员业绩评价,可以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其薪酬,将业绩评价和职务紧密联系,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审计质控评价系统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目前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对策。除此之外,也能够提前规避企业运行中的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并且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人员评价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忠诚的标准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美还是丑?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