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发展及其理论探究

2019-07-12 09:41吴胜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舞弊状况审计工作

吴胜虎

审计工作从产生至发展的过程比较繁琐,循环渐进、从简到繁,历经了多个阶段。各个阶段又相互关联,在各个发展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持续发挥作用时,促进审计工作逐渐朝前发展。经济新常态下机遇较多,同时也会面临诸多风险,对风险评价水平的要求较高。怎样判断风险,怎样认识审计属于重点研究内容。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审计目标导向逐渐改变。首先,明确风险水平与审计重点是核心,企业及审计者要提出避免和防控风险的措施。其次,基于审计程序,逐渐检查控制措施是否执行。该种方法属于一种全新的模式,既将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相融合,还突出审计应用所起到的真正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审计工作令内部变成价值链拼图上的关键部分。

2.审计范围持续扩展。审计中心首先就要提前掌握所有风险,合理排序风险是掌握风险后自动形成的,审计范畴要按照风险大小进行判断。配置审计资源也属于关键的环节,科学有效的配置审计资源对控制风险十分重要,能够提高其外部关注度,这些操作对保证企业目标的完成十分有利。

3.核心价值。找出问题是审计者必备的素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可或缺。审计的根本目的并非判断风险也不是评估风险。在判断与评估后,需要对风险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就内部审计而言,更关键的是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处理计划。依靠评估结构找到风险最大的运营单位,按照审计结构妥善选取审计业务。科学安排审计资源,明确审计核心。审计涵盖面要获得充分保障,审计的重要价值即保证相对完全的不留审计死角。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依据

1.成本价值理论。以往的审计方法要依靠诸多的审计者花费许多时间开展,审计方在实施审计程序时耗费大量成本。相对于以前来说,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手段的审计方会以更少的审计者及时间在实施审计程序方面,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方的成本。会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处理契约引起的委托代理事件,而且可以减少委托代理事件引起的企业投资效率情况。但是,过度、随意的为减少审计方的审计成本而削减审计程序将十分危险,可能造成“审计失败”。为此,审计者要根据被审计方的特点合理调整审计程序,防止“审计失败”现象的产生。

2.舞弊动因依据。舞弊三角概念由美国注册舞弊核查师协会的创办人W.Staeve Albrecht 所提出,其认为公司之所以会出现舞弊是通过压力、机会以及自我合理化三大因素引起的,就如同需要适当的水、阳光和CO2三个要素才会出现光合作用那样,三要素同时作用才会使企业出现舞弊现象。压力要素属于企业产生舞弊的行为契机。压力动机通常包括:公司绩效负担、财务负担、恶痞压力和其他负担;机会要素表示企业出现舞弊但不被发现和不受到惩处的可能,其通常包含:企业不完善的内控机制、数据不对称、审计部门审计不善、惩处措施老旧等。当公司迫于压力出现舞弊机会时,将会为舞弊行为提供自我合理化的依据。把舞弊行为和道德、行为标准相结合,使之合理化。舞弊三角方面的三个要素是两两彼此作用的,最后造成舞弊的出现。

舞弊冰山概念由美国G·杰克·波罗格纳以及罗伯特·J·林德奎斯特引用心理学方面典型的冰山理论产生的,也被称作舞弊二因素理论。该理论将舞弊比作海平面上一个冰山,裸露于海平面上的仅仅为冰山一角,更巨大的危险藏于海平面之下。从结构及行为层面考虑舞弊,海平面之上属于结构具体包含效率衡量方法、等级机制、财会资源、发展目标、技术情况和态度,海平面之下属于行为部分包含感情、价值理念、个人欲望等。舞弊框架的内容事实上是组织中的管理范畴,是客观存在且极易判断的。而舞弊行为的要点就是更主观化、个性化以及极易被刻意遮掩起来的。冰山概念强调,一个公司是否出现舞弊,既和公司内控建设有关,更关键的是和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危机以及是否有潜藏的败德可能性相关。

三、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发展路径

1.制定审计发展难度评价制。审计部门在提出审计意见、决定和整改分工时,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展开分类及难度评估,然后按照评估的整改难度设置整改时间、整改建议等内容提升审计问题处理要求的规范性、指导性以及可行性。

2.制定审计计划。审计发展计划实施二级制:其一,由审计部门带头组织进行审计方法整改,设置《审计整改分工方案》,建立整改机构、整改时间和整改意见;其二,整改机构根据审计问题分工计划标准,依据部门实况建立《整改机构审计发现不足整改方案》,确定具体发展对策、整改时间、责任主体等,上报审计部门备案,发展措施不仅要纠正问题,还要重视“举一反三”,避免类似问题二次出现。

3.制定审计工作责任制。企业要确定各级员工审计工作职责,包含内部主要负责人整体领导企业内部审计任务,负整体领导职责;主管审计负责人管理单位审计业务,肩负领导职责;分管项目负责人对自身业务范畴内的审计任务展开检查监督、引导,肩负直接领导职责;整改中心主要负责人属于部门整改任务首要责任人,是执行审计工作的直接责任对象;审计部门肩负整改任务的组织、协调、监督、督促职责;整改者对审计整改任务具体质量和进度肩负直接职责。

4.制定审计整改追踪检查制。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部门要追踪检查整改中心的整改状况,便于及时把握整改状况,控制整改的全局。

5.制定审计工作指导体制。一方面,审计整改部门建立的整改方案,找出整改策略、整改时间等方面的问题时,要立即提供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在追踪检查整改状况时,发现问题立即给予业务指导,提升整改效果,确保整改进程。

6.制定审计工作报告制。采用二级报告形式,首先由基层整改中心在规定期限内给审计部门上交《部门审计发展报告》,涉及审计提出的处理问题、采用的整改对策、整改结束时间等,并体现整改环节面临的问题,而且提供整改证据信息;其次,由审计部门就审计问题整体整改状况,向企业负责人上交最后的《审计问题整改资料》,并引入审计整改档案信息管理。

7.制定审计考评和公示制。首先,单位重要负责对象对审计主管人员和业务分管人员针对审计整改总体状况、引导、检查等状况开展考评;其次,企业绩效考核中心,对审计部门就审计整改总体状况、审计整改结构、协调、追踪检查以及督办等状况展开考核;最后,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中心就其整改状况展开考核,同时,整改中心对整改者就实际情况展开考核。采取审计考核和公示制,定时在企业内部公示出审计工作考核状况,发挥出激励与鞭策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新型的事物,在国内还应当深入观察和提高,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相关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迷茫,主要表现为:是否审计便是以找到风险为主,审计是否还可以做大量其他工作,审计下一步会迈向何方,这些均是急需处理的问题。期望这篇文章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灵感,并令企业的经营朝着更为健康的趋势迈进。

猜你喜欢
舞弊状况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