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7-13 11:25刘馨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效果

刘馨妍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脑出血患者, 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 疾病认知评分、住院时间。

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67.54±2.67)分, 住院时间为(33.17±6.76)d;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92.74±3.62)分, 住院时间为(25.78±5.63)d。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 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强化运动功能, 提高疾病认知,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76

臨床护理路径指以实际情况、临床治疗及具体诊断为出发点制定护理方案的实践模式, 是以临床路径表为参照标准确定护理流程所制定的护理计划, 不止综合考虑患者预后情况, 更坚固病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1, 2]。大多数学者认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大大提高医护人员间配合程度, 对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3]。同时, 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出血以中老年人为好发人群, 存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等特点, 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 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 女26例, 男女比例为28∶26;年龄最大81岁, 最小62岁, 平均年龄(72.5±3.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 女25例, 男女比例为29∶25;年龄最大82岁, 最小61岁, 平均年龄(72.6±3.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即提前了解实验流程明确实验内容), 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审查及批准。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 即入院后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协助主治医师开展疾病知识宣教, 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 叮嘱患者注意忌口。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方法为:①医院交由责任护士、护士长、主治医师、科室主任及其他高级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临床路径护理小组, 所有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及临床技能培训,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护理流程表及护理路径计划, 涵盖出入院护理指导、生活护理、功能康复、心理干预、膳食指导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内容;②待患者入院后, 临床路径护理小组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协助其办理住院手续了解病房基本情况,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出血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结合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 疾病认知评分、住院时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及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分数越高表明恢复效果越好[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67.54±2.67)分, 住院时间为(33.17±6.76)d;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92.74±3.62)分, 住院时间为(25.78±5.63)d。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好发于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群, 患者往往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出现硬化破裂, 具有发病骤急及病情严重等鲜明特点。临床研究表明, 在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破裂的情况下, 易引发脑出血。在临床中, 脑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以及昏迷等[5-7]。由于脑出血会对患者的生活安全造成较大程度的威胁, 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方案。在治疗方案上, 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且其治疗效果得到实践认同, 而护理方法不得当则直接影响患者机体康复及预后效果[8-10]。所以, 需注重有效护理方法的应用。

本研究中, 重点提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案的应用, 此护理干预方案以标准护理流程为参照结合治疗方案、诊断及病因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方案, 属于秉持以人为本原则的新型护理模式, 并且实施阶段对于参与人员的要求相对严格, 尽可能交由主治医师或高级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确保护理连续性。除膳食指导、用药规范及基础护理等流程外, 临床护理路径主张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 不仅能不同程度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 更能树立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及意识, 真正意义上拉近护患间距离, 大大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此外, 临床护理路径能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对于阶段性康复护理实施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肢体功能锻炼能恢复患者躯体运动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67.54±2.67)分, 住院时间为(33.17±6.76)d;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92.74±3.62)分, 住院时间为(25.78±5.63)d。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出血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 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强化运动功能, 提高疾病认知,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静雅.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30):4228-4230.

[2] 杨露, 姜亚迪, 王佳慧.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9):168-169.

[3] 张文静.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智慧健康, 2018, 4(27):114-115.

[4] 周秀新.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26):192-194.

[5] 曾萍. 临床护理路径在56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8):175-177.

[6] 黄月勤, 李翠娥, 张玉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4):367.

[7] 刘群, 李晓丽.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3):107.

[8] 陈菲.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 2015(3):198-200.

[9] 高存亮.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7):170-171.

[10] 王锐瑞, 张艳培.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21(10):110.

[收稿日期:2018-12-19]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效果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