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改革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2019-07-13 09:37秦均华
领导文萃 2019年14期
关键词:老师傅环境治理干部

秦均华

近日,赴东部某省调研,笔者了解到了几个当前改革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1. 有的地方政府在举债问题上,面临政绩考核与依法依规的两难选择

A市去产能和治理环境的任务很重,让当地干部很头疼,但不是最头疼的,最头疼的是政府债务问题。因为新《预算法》规定,发行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举债形式,其他方法都是违法的。近几年,通过开前门堵后门,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已经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增长适度,风险可控。但隐性债依然在快速增长,具体包括融资平台借债、各种政府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等,债务规模相当大,而且刹不住车。既然隐性债是违法的,为什么还刹不住车呢?因为省、市每年都有经济指标考核,要求上多少项目,如果完不成,就会被问责,而上项目大多需要借债,而显性债有严格的增量限制,无法满足需要,只能靠隐性债。于是,有的地方政府面临两难选择:借债会违法,不借债立马就会被问责,甚至可能被免职。怎么办?有的地方政府不得已选择借债,先度过眼前考核这一关,违法的事以后再说。

据了解,这种现象不是A市獨有的,个别地方也存在。显然,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亟须解决。无论是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是彻底刹住地方债无序膨胀的乱象,都要求地方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让法治成为政府的唯一遵循。

2. 短期考核与长期转型的矛盾

A市和B市是去产能和环境治理的重点地区。自2013年以来,大规模去产能和整治散乱污企业,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长期来看,去产能和环境治理有利于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短期来看,这两项工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区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GDP在地方政绩考核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在东部地区仍是主要指标,而且没有因为去产能和环境治理而有所降低。于是,地方政府面临双重压力,转型升级虽然能创造新动能,但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去掉的旧动能,而又面对上级的严格考核,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有一些短视行为。因此,建议给这些地区一个转型升级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降低GDP的考核比重,提高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等的比重,以免地方做出短视性行为。

3. 一些干部混编混岗待遇不同,影响工作积极性

在县级及以下机关中,行政编和事业编人员混编混岗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部门比例很高。某县行政审批局70个人员中,有34个行政编人员,36个事业编人员,事业编人员是干活的主力,但事业编人员不能享受公车补贴、职级与职务并行改革等政策,造成同样级别的干部收入差距很大,比如同是副科级干部,事业编比行政编人员一年少一万多元。这带来的不公平,影响了事业编人员干事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2017年初,笔者赴西北某市调研,当地干部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建议有关部门正视这个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问题

基层政府部门中,专业技术人员很重要,但相应的编制少,只有等老员工退休了,空出编制来,新员工才能进来,但专业技术岗位需要经验,新员工需要老师傅传帮带,如果老师傅退了,新员工进来也没人带了,但老师傅不退,新人没有编制又不愿意来,造成青黄不接。这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建议增加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

(摘自《改革内参》)

猜你喜欢
老师傅环境治理干部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盲人推拿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从人体内环境治理解读中医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