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2019-07-13 09:38史晓茹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

课题名称: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优势特色产业研究,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课题编号:QXKJ2018-001

摘 要:甘肃省确定了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循环农业、中医中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通道物流产业、数据信息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内的十大生态产业,但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时把发展重心集中在了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和生态化方面,使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集聚现象。本文针对甘肃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集聚现状,寻找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优势特色产业;生态产业;产业集聚

一、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的大背景下,甘肃省确定了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循环农业、中医中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通道物流产业、数据信息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内的十大生态产业。并在 “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2018年又提出了推动口岸建设及园区补链等新的优势产业发展。

2018年甘肃省政府确定省列重大建设项目165个,总投资84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40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82个,总投资36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0亿元;续建项目83个,总投资48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0亿元。省列重大项目计划投资占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20.34%。另外甘肃省建立了265个总投资8200亿元的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库,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2018年甘肃优势特色产业招商引资166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2834.8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十大生态产业的发展。

二、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存在产业集聚现象

目前甘肃省的优势特色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和生态化方面,例如阶段性重点经济项目中就包括酒泉新发展戈壁生态农业5.38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张掖建成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海升现代农业智能玻璃温室,完成“粮改饲”203万亩,全省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等一系列项目。

从甘肃2018年省列重大项目中可以看出甘肃的优势特色产业及大力发展的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农业及扶贫攻坚领域汇集了大部分的项目。新建的82个项目中除交通物流项目12个,新型能源项目7个,装备制造业9个,信息技术产业5个,生物医药项目4个,教育文化及特色旅游项目12个外,农业类项目和农村扶贫攻坚项目达到33个,项目比重达到40.2%,所占比重最大。

此外特色旅游项目中,还包括了部分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和中药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和仓储物流项目,农业类项目和农村扶贫攻坚项目所占比重大,明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心仍在扶贫攻坚和生态农业上,产业发展存在着产业集聚化现象。

三、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出现产业集聚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水平低限制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全面发展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的经济发展起点低,资金不足,在很多发达省份已经开始产业战略全面转型的背景下,甘肃仍要花很大的力气进行脱贫攻坚,解决存在的贫困地区民众基本生活需求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省未脱贫人口仍有111万, 2018年安排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3.3亿元。贫困县57个,23个深度贫困县、40个深度贫困乡、3720个深度贫困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39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政府本来就缺乏经济全面大规模发展的基础,还不得不将大量资金及关注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极大的影响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全面覆盖。

(二)地理位置和环境限制了优势特色产业的推广发展

甘肃地处内陆,与周边多个省及自治区相连。二十世纪交通运输业不发达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的情况下,省会兰州作为连接周边各省的铁路及公路交通枢纽曾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航空运输及海上运输等方式的大幅扩展,远程的运输更多是成本更低的海上运输,时限有要求的商品则会选择航空运输,使原本的内陆交通枢纽地位下降。作为内陆省份甘肃省只同蒙古国有极少的边境线,不适合大范围的边境贸易,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对外推广发展。

(三)支持高端产业的技术基础低,技术转化环境不良

近年来东部发达省份都向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替代传统的低端制造业,甚至开始布局高科技覆盖的全产业链发展。例如广东省目前的优势特色产业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其中深圳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0.9%,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东莞、中山等地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改造开发的产业也均为高附加值高发展潜力的产业,原因就是科学技术的支撑。

甘肃省虽然专利技术研发和申请数量上在全国排名靠前,但高科技成果比重低,轉化率低。项目未形成全面的运作体系,融资难度大,缺乏有经验的高科技投资中介机构,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科技转化的激励机制,投资的退出方式单一,都导致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没有高科技的支撑,就很难形成高端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竞争优势,更不可能短期内形成产业结构均衡、多产业链覆盖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三)农业转型成本低效果明显

甘肃把农业作为特色产业扶持重点,同农业转型成本低效果明显有很大关系。

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生物医药、新型能源的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较多的研发成本,较长的周期。例如我国生物医药产品的平均研发周期在12-15年左右,甚至基因和细胞技术形成有市场价值的产品需要的时间周期都无法预估,还存在着技术被提前研发,抢占市场的风险。而农业在转型中两三年内就会有确定的效益,相对成本低很多,实现经济效益速度快。加上还可以得到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因此发展甘肃省的优势特色产业时更多的把农业类项目和农村扶贫攻坚项目作为重点,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也符合当前甘肃省的客观发展现状。

四、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集中跨学科专业人才设计产业间联动循环

独立的产业发展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原材料,产出品单一,生产会产生污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进行回收处理,如果回收减排不达标,还可能中断生产,造成企业成本增高利润变少。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中央政府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循环经济小到企业内部的循环,中到产业内上下游企业间的循环,大到产业间的循环。合理规划使上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会变成下一环节的原材料,节约能源及原材料采购成本,减少废弃物的形成,降低其处理成本,加快生产经营的周期,获得更多的产业效益。

实现这些需要建立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組建团队,设计合理的产业循环生产体系,同时健全资本运作体系,优化差别化配套扶持措施,形成从媒介辅助融资到拓宽市场销售范围及渠道、从成果转化到资本退出的全面配套制度及体系。

(二)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要进一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人才的培养、吸引和激励必不可少。本省自行培养并不具备优势,一流学府数量极少,且人才的培养很难短期见效,且还可能人才流失,因此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吸引高端技术人才流入,利用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增加城市常住人口,刺激和拉动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促进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

甘肃省2018年专利申请受理20276件,同比增长39%,高于同期全国25.2%的平均增长水平,6个项目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人均的科技成果数量并不低,所以产业发展并不是受限于科技创新的数量,而是技术水平和转化率偏低。全年245项应用成果被成功转化,创造经济效益601.22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2.8%。可见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促进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才是当务之急。

(四)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发挥内陆交通枢纽优势

甘肃省自然地理位置居中,陆路交通辐射中亚,对国内交通连接对西亚交通辐射,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省会兰州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当前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甘肃已经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目前建成的10个大市场、13个农产品产地市场、42个农贸市场,与国内153个市场对接合作,外销农产品950多万吨,这都使省会兰州的地理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加强了,被列入了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果能利用好甘肃特殊的地理位置,扩大兰州的内陆交通枢纽优势,发挥兰州、酒泉作为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的作用,利用兰州新区这一西北最大的跨境电商监管平台,扩展除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以外的海外保税仓数量及规模,使指定口岸数量增加,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规模扩张,航空货运、国际包机货运航线进一步增加并持续良性运作,口岸产品不仅局限于当前肉类、木材、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内容,进一步加快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物流集散枢纽、科创中心、信息汇集中心和生态安全屏障,使甘肃经济发展获得更大的突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来说,未来甘肃政府如果能寻找到特色优势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开发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拓展优势特色产业的范围,并在这些产业里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企业找到利润空间,一旦双方的需求相匹配,则不仅会利于地方招商引资,企业利润增长,还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乔德华,贺春贵,车宗贤,杨思存,白贺兰.甘肃科技扶贫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6(12)52-53.

[2]康秀芳.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前景[J].甘肃科技,2016(01)48-49.

[3]甘肃发展年鉴2017

[4]甘肃发展年鉴2018

作者简介:

史晓茹(1977.11-),女,汉族,青海省西宁市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投资经济。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浙江省金融集聚现状与形成因素研究
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地缘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