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冰与火之歌》之反传统写作方式

2019-07-15 03:30蒋丽媛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女性形象

蒋丽媛

摘要:《冰与火之歌》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当代奇幻小说,由美国著名小说家乔治·马丁所著。小说主要描述的是在一片虚构的大陆上发生的疆场厮杀、宫廷争斗、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一系列故事。本书采用了非传统的写作方式,小说中虽然塑造了诸多人物,但却并未像其他小说那般凸显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将人物置于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她们)在人生与社会的漩涡中人性的挣扎,正如书名本身“冰与火”。

关键词:反传统;解构主义;骑士精神;女性形象

小说开始呈现的是长城北境的雪地场景,异鬼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这坚冰笼罩的北方境地,最后却以丹妮莉丝公主的烈火重生为小说结尾,在此之间各色人物相继登场,呈现了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由此可见冰与火构建出了一个环形的小说结构,冰代表的是寒光耀眼的北方冰雪,而火代表的是焦灼苍茫的南方沙漠。严冬与酷夏并存于整个故事情节,展现了纷乱的季节以及广阔疆土的对峙,这是小说表层的象征意义。第二层象征意义是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北方的史塔克家族与南国的坦格利安家族,冰原狼和喷火龙是其各自家族的族徽,亦与小说中的“凛冬将至”和“血火同源”相对应。

一、写作方式之反传统

在主人公命运的塑造上,一般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跳脱不出“不死”的光环。在传统的奇幻文学小说中,主人公总是遇到重重困境,历经种种磨难,每次都在生与死的边界徘徊,但最后都能突破逆境幸存下来,借此来体现“邪不胜正,善意永存”的主题。而这些传统的写作手法都被《冰与火之歌》打破,在第一卷《权力的游戏》中,就同时出现了八位拥有各自性格特征的主人公,他们亦正亦邪,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势力派别。到了第二卷《列王的纷争》这八位主人公却并没有全部出现,甚至于奈德·史塔克这个代表正义与善良的史塔克家族掌门人在第一卷中落得个斩首示众的凄惨结局。这种写作手法都与传统的奇幻小说的突显个人英雄主义以及非正即恶的传统写作方式大相径庭。

(一)解构主义倾向

《圣经》里这样描述女人:上帝先造出了男人,随后从男人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出了女人。因此,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社会里,这种描述使得一开始就根种下了“女人就是男人的從属”的思想。以往的许多小说诸如《魔戒》、《哈利·波特》以及《霍比特人》等都是受到这种男性占主导的思想影响,在这些作品中,英雄人物多是男性,他们是权利的象征,是权力者和领袖。而《冰与火之歌》却并非如此,在小说的第一卷中三大家族分别登场,起初都是由男人作为领袖,他们分别为国王劳勃、奈德以及前朝王子韦赛里斯,但是随着情节发展,男性逐渐失去了主导的光芒,女性势力慢慢崛起。劳勃虽是是一国之主,但是皇后瑟曦却暗中带领王子进行策反,成为实际最高的领导者;奈德被斩首,其女儿艾瑞亚却忍辱负重,展现出了领袖者的风范。最能体现女性代替男性成为领袖者的例子莫过于前朝王子韦赛里斯的胞妹丹妮莉丝的成长蜕变过程。起初,丹妮莉丝对于兄长充满了敬畏,对他唯命是从,然而随着她嫁给游牧民族的首领,哥哥的傲慢无能,丹妮莉丝逐渐强大起来,且慢慢体现出领袖气质,接受兄长的复仇使命,在心中燃起了“我是真龙”的熊熊烈火,成为《冰与火之歌》的三大势力的领袖之一。在该部小说中,男性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无疑都展现出了盲目固执的一面,而对丹妮莉丝的崛起的描述更使得“男性占主导地位”这一思想受到了挑战。丹妮莉丝形象的凸起不仅颠覆了男性神话,更是打破了男性占主导的传统思想以及对女性主义意识的宣扬。

(二)叙事“拟真性”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现实主义作家主张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不在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感情,更不能让自己的个人性格影响到其对事物的描绘。他们要像科学家那样不动声色,不带个人好恶去观察、记录事实。

POV(point of view)是“冰与或之歌”中运用的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方法是指从某个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作者马丁在小说中严格地坚持着第三人称叙事方式,每个章节都可以带领读者从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出发感受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件,了解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不受其他角色视角的干扰。在整个小说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多个角色从不同角度拼凑起来的一幅幅画面,从而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更深刻地去理解整个故事情节。这种叙事方法最能体现契科夫的“俺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即客观地、不偏不倚地叙述人物事实,而让读者自己来感受整个作品。

(三)创作背景的社会史“投射性”

“冰与火之歌”并非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虚构的奇幻小说,而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拟真世界,因此它是奇幻文中的反传统的先锋小说。小说中嵌入了很多中世纪的历史隐喻。例如在小说中西方大陆被称之为维斯特洛,其地形的轮廓明显是翻转的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再者,小说中的七国列王及九大家族的纷争,是以古英格兰的七个王国为模型,故事情节也是参照了玫瑰战争。小说中主要的两个家族:史塔克和兰尼斯特分别映射了历史上的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而诺曼底王朝亨利一世的王位继承战争就是小说中的伊耿二世与雷妮拉的王位之争的原型。作者马丁是一位忠实的中世纪历史迷,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折射中世纪历史事实的事件,虽然书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一对一关系,但这种参照历史事实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奇幻小说变得更加的真实可靠。

(四)象征意义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各色人物在不断加剧的矛盾中不断地成长蜕变。小说中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人性欲望和矛盾也渐渐明朗。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写过一首诗《火与冰》:“有人说世界将焚于火,有人说世界将毁于冰。只因尝过欲望苦果,我相信获得威力更大。加入世界要毁灭两次,我认为:冰为仇恨,足以摧垮人间万物,且势不可挡。”描述了人类在现实境况中的抉择,将人性欲望与权力比作是“火”与“冰”,而在本部小说中火与冰的象征意义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火是激情,是性冲动。冰则是背板,是复仇,正是这两者的矛盾碰撞引得各色人物内心的挣扎,造就了本部小说中典型的“灰色”人物,即非黑即白的人物特征。

二、人物刻画之反传统

一般的传统小说只会集中描述一位主人公,例如在一篇传统的奇幻小说中,作者会集中笔墨着重描写一位主人公的成长蜕变历程,例如在《哈利·波特》与《魔戒》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最开始都是普通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都卷入到纷争成为领袖式的人物。即便一部作品中出现了多个主人公,也都是比较单一性格的人物,例如在《纳尼亚传奇中》,里面出现的人物要么正义,要么邪恶。

(一)人物“命运多舛性”

在“冰与火之歌”中,体现人物命运多舛的一个典型女性角色就是龙女史丹莉,非常贴近这个群雄并起的混乱年代中人物的命运,非常的真实。在现代历史中仍可以找到这一角色的原型,史丹莉非常接近英国历史上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幼年时期的她在家族王朝被推翻之后非常依赖自己那残暴粗鲁的哥哥韦赛里斯,而哥哥却只把她当作是赢回铁王座的一个筹码。与卓戈卡奥的婚姻是她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虽然相爱,但却无法抵抗命运的安排,从此由一个胆小怯懦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位强硬而自信的女人,被称之为“风暴降生的”坦格利安,并一步步走上重夺政权之路。历史上的伊丽莎白一世早期同样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及政权的变故,先是母亲因叛逆罪被处死,然后姐姐玛丽篡夺王权,即便如此,她仍自立自强,忍辱负重,最后夺回政权。为此她一生都没有步入婚姻,被称之为“童真女王”、“英明女王”。

(二)骑士精神的消亡

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中写道“骑士人品高尚,自驰骋疆场以来,珍惜荣誉正义和骑士之风尚,讲究慷慨豁达,待人温文有礼,为君主效命,创造辉煌战绩。”①由此可以看出骑士应是出身高贵,人品高尚,正义与忠诚的化身。而在《冰与火之歌》中,骑士的精神却有偏离之势。作为正义与善良化身的北境之主奈德·史塔克,是小说中最能体现骑士精神的人物,他善良正义,效忠君主,本应是人人尊重,极受爱戴的人物,反而是在不明真相人民的一片叫好声中被斩首。小说中另一骑士代表人物詹姆·兰尼斯特出身高贵,身形高大、金发碧眼。从外在条件看是一位十分完美的传奇骑士般的人物,但却做尽龌蹉之事。骑士精神是效忠君主,但他却用黄金宝剑“啜饮”誓死效忠的“末代龙王”的鲜血,得到了个“弑君者”的名号。除此之外,他还与胞姐行不伦之事,生出了王子乔伊弗,有违伦常。而这样的一个人物却在本部小说中占尽优势,为万人推崇,获得崇尚的荣誉。这与我们传统的“骑士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

三、女性形象之瑟曦与赫拉

小说对瑟曦的描写,无论是在身份、性格还是外表,都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天后赫拉。小说中的瑟曦专权跋扈,嫉妒心极强且冷酷无情。据御前首相奈德·史塔克曾提到国王劳勃年轻时曾在宫外留有多个私生子,王后瑟曦对国王的这种行为必然不满。虽然依据礼法,庶出的子嗣不可能威胁到王后与他所生的孩子,但是瑟曦也没有给那些私生子给予任何的宽容与同情,仍试图把他们一一杀害。神话中的赫拉天后也是绝对不能容忍丈夫的越轨行为,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就多次叙述了赫拉迫害与丈夫有私情的女神和公主以及他们的子女。由于嫉妒黑暗女神勒托,不让她在大地上分娩,禁止大地主神位勒托提供帮助,并且还 派出巨蛇皮同前去追击,使得勒托痛苦地在大地上东躲西藏,没有安身之处,最后月神阿尔忒弥斯和太阳神阿波罗只能出生在荒无人烟的提洛岛。

如同神话中赫拉是完美女性的典范,是妇女的保护神,瑟曦也并非绝对的邪恶,当她发现史塔克家族的小男孩无意中窥探到他与自己胞弟的乱伦时,并没有杀害她的意图。在前御前首相发现她所生的三个王位继承人身份的秘密时,瑟曦也仅打算将其发配边境而不是取其性命。这些都说明专权跋扈的王后残酷无情的背后也有善良正义的一面。瑟曦的性格矛盾正如小说的名字“冰与火之歌”,“冰”与“火”本来就是对立的存在。

四、结语

正是由于《冰与火之歌》采用了非传统的写作方式,才使得这部作品在如此之多的奇幻小说之中独树一帜,开辟了另一种全新的奇幻文学体裁。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虚构的奇幻类小说,书中所描繪的宫廷争斗、疆场死叉、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等并不是完全架空于现实世界,而是嵌入了许多现实因素。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的到位,把这些人物放到“真实”的情境之中,而并非单一的人格描绘。这些写作手法都可让读者感受到书中所描述的“第二世界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达到史诗般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haucer, Geoffrey.The Canterbury Tales[M].Dover Publications, Inc.,2004.

[2]McFarlane B.Novel to film[M].Clarendon press, Oxford, Britain,1996.

[3]古斯塔夫·夏尔克.古希腊罗马神话[Z].译林出版社,2010.

[4]宋欣蓝.《魔戒》中的英雄传统[J].学理论,2012,21(21):159-161.

[5]余轶.北欧神话体系的再造——《魔戒》的神话原型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6]侯洪革.《冰与火之歌》——奇幻文学的巅峰之作[J].外语教育教学,2013(5).

[7]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卷一·权力的游戏(上)[M].重庆出版社,2005:62.

[8]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卷二·列王的纷争(下)[M].重庆出版社,2006:90.

[9]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箴言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女性形象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以山顶度假屋为例
解构主义服装风格研究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解构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