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策分析研究

2019-07-15 03:37高文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高文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成熟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分析了校企合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 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 合作发展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坚持就业为导向,不断向企业输出人才。为更加紧密贴近企业需求,各大院校推行校企合作方式,既能有效的发挥院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技能人才,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资源互用、优势互补,有助于加快生产力发展、提升优秀人才的学历教育。

二、校企合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1)校企合作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虽然目前国家众多文件将“校企合作”提升到了宏观战略高度,一些法律条文也涉及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依旧不健全,也没有出台资金、政策、规定等配套措施,因此校企合作未能形成“有法可依”,部分地方只能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使得这一办学要求只是成了泛泛的号召,在少数“点”上见效,难以在“面”上践行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校企合作不能得到劳动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的话,仅仅依靠关系来维持,那就很容易受多方因素影响而导致合作不畅,很难长久。

(2)认识观念存在误区。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属于“一头冷,一头热”。部分职业院校盲目与各种企业开展联合,双方在共同合作理念上具有差异,最后出现校企合作的“单相思”。同时校企合作的纵向融合不足,严重影响了优秀毕业生的“出口”和企业需求用工的“入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一般是尽最大可能追求利润,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要提高办学质量水平和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和高职院校在最大化实现自身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只是企业更加看重经济效益,而院校偏向于社会声誉等。如果难以保障双方利益,投入大于产出,那么校企合作将很难以长久持续。另外,从我国目前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来看,劳动力供给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充足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就算是不进行校企合作,公司用人问题依旧不是大问题,相反有些企业会认为学生来校顶岗实习还会增加额外的风险,如熟练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安全隐患等等,因而不愿更多的去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3)运行机制不畅。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还比较单一,一般是顶岗实习或者订单培养,没有开展深度合作,这样的合作形式存在面窄、层次较浅等问题。企业对校企合作参与动力不足,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数都是借助各种人脉关系、企业的临时需求而形成的短期合作,随着企业需求消失或人事变动,合作基本停止,侧面看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不顺畅。

三、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落实保障政策

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是校企合作高效开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出台的与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条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对校企合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这些还都局限于宏观层面上,尚未制定实施细则,也没有在法律层面上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因而不能有效约束学校及企业的行为。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用法律约定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利益关系,如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等。同时,开征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税,规定达到某一经营规模的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责任。通过政府的积极运作,帮助学校和行业建立合作联盟,借助法律法规调节形成保障。

经校企合作发展来看,这种办学模式对于学生就业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从长远来看,校企合作不仅仅对高职院校有益,还能较好的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减少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如对学生实习或是为学校资助培训设备的企业,适当减税或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在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新媒体时代,政府可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宣传,对校企合作的宣传,树立典范,让更多优秀的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中来。

(二)转变更新观念,深化合作力度

高职院校和企业属于合作主体,积极转变更新观念,开展实质性协作交流,不能把校企合作看做是应付上级教学质量评估的救命稻草,通过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院校加强自身建设。高职院校找准发展定位和服务能力,才能达到自身办学特色,综合实力强了,培养一批当代企業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助力企业解决技术上的各种难题。为实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就要努力找准社会需求和教育的结合点,把企业所需人才与技能要求、岗位、课程教学等组织实施,重点加强自身建设,让企业看到优势所在,实现配角与主角的有效转变。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建立特色化、专业化的学科,满足当地经济产业发展要求,而且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应及时与社会接轨,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设置课程。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根据学校规划不定期开展教师专业技术培训,让专业教师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所在,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授课内容,真正熟知新技术、新设备,与基层员工沟通了解教学计划缺陷,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借助企业这一平台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能力,用最新的知识和行业领先的技术去教授学生,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行业、了解企业,做好进入企业实习的各项准备,真正满足企业所需。形成共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进修平台,双向培养机制。

(2)企业主动性合作。企业应更加主动参与院校的教学方案的编制,学校针对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开设相应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快调整教学计划,比如为适应企业实际生产而实行学生在校的弹性学分制,优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专业设置与企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与整个生产流程一致,校企双方达成这样的默契,能大大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的用工磨合期,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加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薛金梅.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J].2000(2)

[2] 刘建龙.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现状分析.经济师[J].2008(9)

[3] 史国军,衣淑娟,王全等.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甄别及培养成效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