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奏鸣曲Opus2Nr1——和声风格分析

2019-07-15 03:37王瑞暄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调性小调和弦

王瑞暄

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代表人物之一,众所周知,他是一个集古典之大成,创浪漫之先河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奏鸣曲Opus2Nr1即《第一钢琴奏鸣曲》,作于1974-1975年,是其早期作品,为呈献给他的老师海顿的一首作品,此作品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的 “狂飆突进运动”有密切关系,突出了贝多芬鲜明的个性特征,透露出他早期夹杂在作品中的“紧张感”。

本曲结构严谨,手法多样简约,情绪热烈激昂,是贝多芬早期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贝多芬奏鸣曲Opus2Nr1属于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一、呈示部(1~48小节)

1、主部(1~8小节)。主题采用的织体为主调织体,调性为f小调的旋律上,由分解音型连续上行的射线型跳进、隐伏的与具有回音特点的下行级进,附点四分音符、十六音符组成的三连音、一个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构成的两种动机,这两种动机不断交替延续,由p至sf/ff,层层递进,坚毅的形象映入眼帘,命运主题的连接使得这一主部成为不可分句的乐段,由一个8小节连贯的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最后结束于属和弦上。

第1小节由直线向上的f小调分解的主和弦构成,积极向上冲击的旋律线条呈现出贝多芬坚毅、果断的性格。第2小节由两个主和弦的和弦音及中间短促的三连音构成,与第1小节形成对比。第3、4小节为第1、2小节向上二度的模进。第2、4小节与第5、6小节类似,仅添加了两个装饰音,第5、6小节为分裂音型,在激烈的交织与对抗中,音乐被推向到一个高点,随后在一个带装饰音、类似于叹息音调、以属和弦结束了主部,由ff至p并且出现了带延长符号的休止符,给人以喘息的时间。

2、连接部(9~20小节)。连接部是主部乐思的延续与发展。开始在低声部出现了建立在c小调上主部前两小节的音乐材料的主题动机,随后是主部第2小节音型材料的分裂和一系列的模进、仅通过改变几个音增添连接部的色彩,把音乐引向了副部材料及和声调性——降A大调上,其后又落在属和弦上。第15~20小节连续出现多个二级七和弦到属七和弦,在单音的基础上,以八度、双音柱式和弦丰富相同的旋律。

3、副部(21~40小节)。副调主题又采用降A大调的调性来发展,为开放调性,以属七和弦开始,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加深紧张的情绪。伴奏织体上,较于主部主题采用的柱式和弦织体,副部主题采用以单音分解和弦为主的伴奏织体,简洁的描绘是非常丰富的,不断推动着刚强的激情。第21~25小节,属七和弦与属九和弦不断交替持续不解决,相对于主部,使得副部结构显得有些复杂,内容有些丰满。第26~30小节,断续的、带休止的弱拍上起始的音型,随着旋律音区、音域的上升,旋律结构内部音程的扩大,上下扩展的织体渲染出累积的不安的气氛,坚决与果敢,逐步将音乐推向高潮,现实地描绘出英雄的形象。第33-36小节,高潮在一个类似音阶的下行进行中迸发出来,在对其重复一次后,第37-41小节,终结于主和弦。

4、结束部(41~48小节)。结束部由7小节组成,终止四六和弦—D7—T,收拢性和声。由降A大调转入同主音小调降a小调,使得音乐前后的色彩发生了变化,也使得大小调都更加得丰富。

二、展开部(49~100小节)

1、主部主题材料(49~54小节)。引入部分引用主部主题材料,调性上使用沿用呈示部中的副部与结束部的降A大调,大量采用属五六和弦并且根本没有解决,使得音乐更加紧张,同时也衬托、铺垫了再现部的平稳。

2、副部主题材料(55~68小节)。由降A大调转入降b小调,采用对置转调的转调手法,更加强了展开部部分体现音乐情绪的紧张性,也表现了贝多芬的斗争性、革命性、大量采用D7—D9—t,以加强音乐紧张的力度,更加衬托在属功能后主功能的完满稳定感。第64~68小节,由降b小调转入c小调,同样采用对置转调手法,大量采用D7—D9—D7—D9—D7,这些和弦的使用强调了贝多芬作品中的斗争性。

3、主副部材料展开(69~80小节)。副部主题材料的高声部与主副部材料展开的低声部相互呼应形成二重对位的复对位形式,和声从二声部丰富到三声部的形式,高声部以二度进行形成旋律,中声部以三度下行级进进行,为高低声部做单音分解伴奏。从第70小节开始,调性由c小调又转入降b小调,依旧采用对置转调的手法,伴奏上采用跨小节连线,且内含经过音的旋律线。

4、属音、持续音准备段(81~94小节)。音乐在81小节处达到再现部的准备阶段,首先为到再现部主调——f小调出现的属音、持续音准备阶段过程,属三四和弦—D2—t6大量运用,体现贝多芬音乐作品从斗争到快乐的思想。

5、结束、连续模进.在95小节并没有预期地出现主调主和弦,而是经历了高低音的对话,可以看到这个到再现部的准备阶段交织着和声、调性、旋律素材多层次的准备要素,由降A大调最后又转落于f小调主和弦上,D7—t,采用平行大小调的转调手法,贝多芬为了避免音乐的单调朴素而采用平行大小调交替配和声的方式,让音乐更具丰富、更具色彩。

三、再现部(101~152小节)

1、主部(101~108小节)。主部完全再现呈示部主部主题,进一步强化主题。

2、连接部(109~119小节)。延续再现部主题调性,采用f小调,旋律与伴奏整个提高音区,更强调矛盾、激进的情感色彩。

3、副部(120~139小节)。大量采用D7—t—D7—t—D7—t(即不断稳定终止)、s6—D—s6—D(即不断不稳定的因素)交织着的和弦连接方式,采用经过音层层嵌套递进,力度由p—ff—pp转变,不断累加着激动不安的情绪,为结束部结尾高潮的推动做铺垫。

4、结束部(140~152小节)。依旧沿用f小调,D7—t—D7—t大量运用,力度从p变为ff/sf,柱式和弦出现在强拍上,以f小调始,以f小调终,属于单一调性,D7—t。结束部分稳定且有扩充,终止时出现一些调式交替模进的和弦,使得贝多芬激情、高亢与力量得以迸发与释放。

总 结

这是一个奏鸣曲式的乐章,此乐章充满了严肃激情,兴奋,强而有力与毅然而然的决断力,两个主题都为不可分句乐段,这种表情的连续显露出英勇的直率线条,刻画出英雄的性格,调性上用了平行大小调作为两个主题的调性,此手法为比较典型的古典主义写作手法。

猜你喜欢
调性小调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和声小调音阶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谈“调性”
Colorful you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浅析笙在柳子戏音乐中的演奏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