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南北传佛教团结趋势

2019-07-15 03:33张雯
神州·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团结异同云南

张雯

摘要:目前亚洲佛教主要分为南传、北传和藏传三大佛教体系,在文化历史长河中,佛教推动了亚洲文明的发展,更成为亚洲文化中耀眼的结晶。随着社会变迁,南北传佛教以云南为中心,交流越来越紧密,文化体系相互交融,碰撞出令人振奋的火花。南北传佛教之间的交流,不单是完善两教文化内涵,促进两教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南北朝佛教;团结;异同;“一带一路”;云南

佛教是中国甚至是亚洲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页,在佛教发展中,伴随着地域差异也逐渐形成了南传、北传和藏传三大佛教体系,并且形成了各自的佛教文化特色。这三大佛教体系,为佛教的发扬与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究竟哪种佛教体系能成为亚洲佛教的代表,这是佛教人士在一直探讨的问题。终于,通过南北传佛教的交流融合后所散发出的魅力我们找到了答案,三大佛教体系本是一家,只有相互“取其精华,舍弃糟粕”,才会使亚洲佛教文化更加繁荣,这既是佛教人士的使命,更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信息时代,信息科技告诉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需求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佛教将为净化人心、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佛教在亚洲地区的繁荣,不仅需要每个佛教體系的凝聚地方文化特色,更要求各个佛教体系在认同基础上,实现统合发展。

南北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差异,主要是因为传播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地理、经济、社会环境不同所造成的。从佛教文字来看,南传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主要是因为南传佛教运用巴利文进行说教。指导厄尔北川佛教则主要依据景点梵语。梵语最早流行于印度地区,并随商队和文化交流传入中亚、西亚地区。在梵语流入中国后,由发展成为汉化梵语和藏化梵语两大体系。佛教学者通常认为,南北传佛教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南传佛教相较于北传佛教来说更加保守。南传佛教坚持“不添佛未说过的话”、“不删改佛说过的话”、“遵循佛的旨意”的原则。南传佛教希望可以将佛陀的佛法不掺杂任何杂质而永远干净的发扬下去。而北传佛教则更为开放,以大乘佛教为主流,强调救济世民,以慈悲为怀。北传佛教认为“佛的根本是能够为世人带来便利,只要达到此目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调正佛教发展方向”。因而北传佛教在发展中融汇了大量汉族文化、百家思想,形成带有浓厚汉族色彩,修行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

南传佛教并不支持北传佛教以“成佛”为最终目的的成佛方式,因为南传佛教认为,“成佛”这一境界是难以判断的,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巨大的考验往往使他们望而却步。在这个基础上,南传佛教更加着重于“基本功”的修行,以北传佛教的基础为自己的修行目标。换句话说,南北传佛教之间的境界不在同一阶梯上,但都是可以实现的,只是难易不同。

南北传佛教虽然在修行方式、信仰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依然认可佛陀教导的基本教义,例如尊敬佛陀为南北传佛教唯一的导师;实行三皈依原则,即皈依佛陀、佛法和僧团;认同并接纳四圣谛及缘起法则,万物缘起,不相信世界是由神所创造和管治的等等。”[1]这些共同提倡的佛义教理为南北传佛教相互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南北传佛教的文化内涵之间也存在深深的联系。例如在修行目标方面,北传佛教主要以“菩萨道”证得“佛果”为目标。提倡修行者们常住于六道轮回,直至帮助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脱离苦海方为正道;而南传佛教则以“阿罗汉道”证得“阿罗汉果”为目标,并认为如果自身修行不到位,盲目救度他人,极有可能导致他人与自身都无法得度。即使南北传佛教以不同的看法对待阿罗汉和佛,但是出发点都承认了阿罗汉和佛具有的全部属性和和功德。”[2]

从整体来看,南北传佛教既有差异性,但是又有统一性,这是两种佛教体系相互融合的立足点。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地区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小,而文化也随着人员流动不断融合进步,南北传佛教更是深入其中。在两教融合的过程中,云南这一特殊地理区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美丽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更为重要的是它处于南北传佛教的枢纽地带,为澜湄流域的南北传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氛围。自二十世纪以来,云南更是被赋予“澜湄六国佛教交流黄金纽带”这一荣誉头衔,保障了南北传佛教之间的交流。[3]

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施,南北传佛教之间的融合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价值观的统一必然要建立在文化统一、政治统一上,面对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南北佛教之间的对话也更加频繁。不仅如此,亚洲佛教文化也在“一带一路”的串联之下,为南北传佛教的融合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南北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并且目标上也逐渐统一化。在佛教传播的过程当中,以佛教与世间的通融当作纽带,为“一带一路”的延续打破地域上的间隔,南北传佛教文化也在融合之后,更能符合当下平民百姓和上层人士的口味,真正达到包罗万象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员流动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应当利用好佛教文化这一语言,不管是南传佛教还是北传佛教,存在即为道理,积极融会贯通两种体系的优秀之处。为了保证佛教文化的认可度和先进性,只有深入挖掘南北传佛教中的精髓所在,相互补足,才能取得双赢。相信这既是佛教人士的共同心愿,也是亚洲佛教通往繁荣大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赵翠翠,李向平:《当代佛教神圣性建构的“社会机制”——南北传佛教社会学的比较视角》.《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2]彼得·赫斯特洛姆《解析社会:分析社会学原理》,第17页.

[3]现了.《南北传佛教交流的历史与现实—以云南佛教为中心》.《读者》201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团结异同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