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2019-07-15 03:32何思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中学化学问题意识

何思琴

【摘 要】化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其它知识的获得;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不管是成绩优、中、差学生都有效果,而且对中、差程度的学生效果更好,实践表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化学学习提出问题的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化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化学;问题意识;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28-0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及考试制度的影响,学校忽略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更不会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教育现状,顺应创新教育发展的方向,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提出问题能力”是创新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更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真正懂得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瓦特因受到“蒸汽顶开壶盖”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中我经常以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创造为具体事例,教育学生要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善于思考的品质,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教学中我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善疑多问,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二、教师要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使他们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化学学科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彩纷呈的实验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物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容易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各种现象会引起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这些提问老师一定要有耐心,不管是小问题还是难以回答的问题,都要用心向学生说明,和学生探讨,切勿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2.不断激励,让学生乐问。

成功是进步的阶梯,每一个人的心底里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只有成功才能有自信,有了自信,才会不断去攀登知识的阶梯。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激发探究的乐趣。

三、建构坚实的双基结构,搭建提问的平台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学生有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通过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激起好奇,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操作类比、联想、分析、综合等技能训练。学生可形成纵横交错的双基结构,为学生问题提出搭建平台。例如:在讲授同素异形体的性质时,以金刚石与石墨为例,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两者硬度大小,微粒的空间排列,物质的硬度与微粒的空间排列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转化,转化是吸热还是放热,两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否相似等角度提出问题。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可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如:物質结构与性质教学时,学生容易混淆化学键与晶体类型的判断,可引导学生用联想法提出问题: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一般构成什么化学键、有什么特例;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一般构成什么化学键、有什么特例;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晶体类型有哪些;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构成的晶体类型有哪些?通过这样的联想对比,使学生能掌握和内化知识,认识到普遍性中有特殊性。

四、积极创设提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主要因为学生不知道“疑”在哪里。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愿望。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诱发问题。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生动、鲜明、直观的特点。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观察现象仔细认真,容易发现问题。例如,在一次化学实验中,我有意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时间延长,学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了,感到很惊讶,很自然地提出“为什么浑浊的石灰水会变澄清呢?”“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等问题。教师通过有意呈现意外的实验现象,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经过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提出问题。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诱发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产生问题意识。例如,学生通过参观化工厂、制药厂,调查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情况等活动,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产生“如何防治水污染?”“如何防止空气污染?”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爱自然的情怀。

五、结语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种子的生长离不开产生问题的土壤,而生长的动力来源于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化学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世华.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化学教育,2002(3).

[2]石磊.谈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制约因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

[3]郑峰.运用课堂提问,提高化学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3(9).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中学化学问题意识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