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9-07-15 03:32任娜李晓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应用型改革职业

任娜 李晓亮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33-01

党的十九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体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一大批整体素质高,适用性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和必要。

一、研究基础

我校在2006年率先提出了培养“准职业人”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建立了“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的完整成熟的“准职业人”培养体系。学校完全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习惯为创业做准备的思想,让学生一入学就“作为准职业人为就业和创业做准备”,一毕业就成为合格的单位员工。

我校自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来,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导向和功能定位,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之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初步构建了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定位不科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二、多管齐下支撑创新创业教育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协同培养;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协同培养;搜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3.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课程。

4.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5.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建立学生个人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6.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切实提升专业化水平;聘请知名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培训。

三、实施路径

一是在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确定从业目标、树立从业理想。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全面开展专业介绍和专业解答,让学生在入学初就确定自己的从业目标、树立从业理想。

二是从每一个教师的课堂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学校通过把自习课改为专业实践课,让学生把课堂变为车间进行实操实训;通过使用式教学法和应用式学习法,培养学生创造的习惯以及创新的激情与热情。

三是围绕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各类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大赛。学校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公共必修课。围绕这门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在校内多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并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创业创新项目大赛。

四是有计划地请企业家进校园。学校邀请企业家进校园进行创业讲座,通过真实的创业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是利用暑期开展“万名学生访万企”和“创业实战演练”活动。每一名同学利用暑期探寻著名企业的发展之路、成功故事,并形成访谈的心得体会,返校后进行经验交流。

六是校内开发“龙凤计划岗”,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职业意识。学校为了“让全校100%的在校生接受组织能力和干部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锻炼”,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龙凤计划”。学校各个部门为学生开发上千个“职业岗位”,如各部门的操作性岗位、各級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各类公司实体、学生自发组成的特长小组等,形式多样。

七是有效开展毕业生反哺母校活动。学生实习之后,将实习经历和经验在全校进行广泛地交流与讨论,把得出的普遍性经验和成果供全校师生借鉴。另外,学校的大门永远向历届毕业生敞开,随时欢迎毕业生反哺母校。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成效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

通过系列举措的全面实施,推进了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健全。

2.人才培养质量成果。

通过系列举措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定位和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3.培养方式改革成果。

搭建了实习实训平台,共建了共享实践教学资源,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总结探索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经验。

4.培养制度建设成果。

建立个性化学籍管理制度,推行保留学籍,申请休学等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

5.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成果。

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能力提升的教研活动、业务培训等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系列举措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优化了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制度,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学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7CXCY23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改革职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