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

2019-07-15 03:33李素芳
神州·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要:行为和心性作为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基准。文章对心性判定和行为判定进行分析,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基准评判,并通过创新教育、心理咨询和积极导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引言:

当前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础,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和就业方面,教师如未对其形成正确的指导,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变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将积极乐观的思想通过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可改善大学生的心理思想。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判基准

(一)心性判定

人们的心理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学习中累积的经验发生变化。当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高校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面临着来自学习和就业压力,易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学校需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使大学生心理状态符合当前年龄段应具备的特性。在评判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时,应从心性层面进行判定,其包括智力方面、情绪方面、自身评价方面等,对大学生进行心态的全方面分析,确定其心理健康程度。

智力方面作为判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判定的首要标准,学生们在进入大学时期,其智力方面处于稳定状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是智力的一种外在体现,通过对其进行判断可考察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其学习质量下降,对正常事物的判断能力下降,在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判时,其智力的外在体现可作为评判基准之一。情绪判定可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层面上的判定,通过学生的心理思想的波动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判定。当对一个正确的事物进行判断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将导致其发生暴躁、厌烦的心理情绪,不利于学生正常发展,通过大学生情绪方面的变化,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判。自身评价作为学生衡量自身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学生通过对事物发生的判断,以及预期走向作出正确抉择,并正视自身的选择,勇于承担眼前的责任,并对自身的错误行为作出反省。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部分学生不愿对自身进行反省与自我评价,对自身能力不认可,导致整体行为与预期不符,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行评测,可有效检测出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情况。

(二)行为判定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事物的看法可发生预期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的产生,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判。高校作为半社会性质的团体,学生之间可进行开放式交流,大学生之间也以自身为辐射点,以自身为基点构建朋友圈,使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由于思维方式、视野面、交谈话题的不同,将导致产生主要交谈对象,其中一人为交谈主导者,引导话题的走向及相应的动作行为,易造成部分同学进行被动式接受,思想上的不认同将导致自身行为发生相应变化,长期思想行为的限制,易导致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判断时,其预期行为也可作为其评判标准之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

(一)创新教育

大学生时期由于年龄和相应的社会经验,使其具备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前学校开展的心理教学课程,一般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读讲,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浅层面的了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学校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构建心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对心理知识进行层面式的讲解,同时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主动说出对事物的看法和自身的感受等,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依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心向正常方向发展。

(二)心理咨询

学校可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和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时,当前大学课堂属于半开放式课堂,在进行心理教学时,由于学生基数较大,部分学生不愿将自身的心理问题向多数人公开,通过咨询室的建立,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可定期组织心理会讲,聘请心理学家进行公开课式的教导,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角度进行分析,并确立会讲的最终目标,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可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引导式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心理发展道路做良好的铺垫。学校之间也可通过定期交流,来对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积极导向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将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通过长时间的教导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养成。学校可开展健康活动,学生在参加集体性活动时,通过思想上的交流使学生健康发展,同时集体性活动可使学生形成凝聚力,将不良思想进行同化,解决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学校可通过在校园张贴海报的形式,为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主观干预作用,为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减压,并使学生形成潜意识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研究,从心性和行为两方面进行阐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进行分类,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学校氛围,可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到正取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晶,陶媛,李勇,王雨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与改革建议[J].科教导刊(下旬),2019 (02):160-162.

[2]丁闽江.“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 (01):57-61.

[3]郝博文,贺文.南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融合[J].管理观察,2019 (04):113-114.

作者简介:李素芳(1974.7)女,漢族,河南获嘉县人,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