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海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实证研究

2019-07-17 06:40王雪梅陈婷婷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海南省海南效率

曲 涛,王雪梅,陈婷婷

(1.海南大学 教务处,海南 海口 570228;2.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

在“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范式。我国已经全面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阶段逐步过渡,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渗透融入程度日益加强,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共同演进。学术界对此予以广泛认同与积极关注,从全国范围[1-2]、城市经济带[3-4]、省级行政区域[5-6]等不同区域视角开展研究,也有学者从财政要素[7]、人才要素[8]等投入视角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关系。本研究拟在定性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基础上进行DEA模型定量分析,探索改善路径。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

如图1所示,总体而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包括两个性质相悖的基本效应。

图1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示意图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具有正向协同效应。一般来说,高等教育具有以下三大基础功能。一是人才培养功能,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本,实现就业人口整体层次提升,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二是科学研究功能,为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无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其他类型的科学研究都是区域经济生产力的潜在动力源,通过成果转化有可能实现特定经济领域、产业升级方面的重大突破;三是社会服务功能,属于高等教育持续服务区域经济的显性功能,通常表现为技术指导与培训、联合技术攻关、政策调研咨询以及有关政策性工作(如扶贫、公益志愿者服务等),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形成了区域经济生产力。可以说,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引领元素。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无疑为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科学研究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与经费支持。区域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客观存在着发展依赖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要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深圳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等地方高校异军突起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丰盈充沛的地方财政收入密切关联。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对于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域高等院校应当根据国家与地区产业政策制定实施相应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就业市场是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实现的重要途径,就业市场对于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等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岗位要求的人才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院校层次结构与学科结构调整,进而促进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高等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物资采购、师生消费支出、培训服务、后勤医疗服务等均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如果将高等教育视为产业的话,高等教育产业则构成了区域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毋庸讳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向制约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耗资巨大的高等教育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挤压其他民生事业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将是沉重的财政负担。如果高等教育发展显著超前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就业市场对于高层次人才的接纳程度较低,可能形成“过度教育”或“教育陷阱”情形,即高等教育资本(包括公共财政、企业、个人投入)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甚至趋近于零,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具有继承性与稳定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人力资本转化具有滞后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瞬息万变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高校科学研究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迅速回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落后的区域经济对于高等教育同样具有迟滞作用。欠发达的区域经济将直接导致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教学科研条件建设长期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难以支持高水平区域高等教育建设。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令人满意的薪酬就无法引进学科专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而且,高校现有教学科研队伍的稳定性也将面临挑战。另外,区域经济如果过于依赖某一产业而出现畸形发展,将不利于高校学科专业改革与发展,削弱区域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与前瞻性。

二、耦合关系实证分析

(一)海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概述

建省前,海南高等教育已有初步基础。例如,1986年已建有4所普通高等院校,分别是海南大学、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师范学院和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同时还有广播电视大学、海口市业余大学等6所成人高等学校。建省以后,海南省高等教育历经解构、重构、新建、升格,总体规模有所扩大。截至2017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增至19所,其中7所本科高校,12所高职专科院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5万人;研究生培养主要集中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与海南医学院,在校生合计近6000人。目前,海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42.7%)。

经济特区创建初期,海南经济发展起步强劲,1990—1994年GDP增幅保持在10%以上,并且远超全国GDP增长率,1992年海南省GDP增长率甚至达到惊人的41.5%。1992—1994年人均GDP连续三年高于全国人均GDP。由于1993—1996年国家实行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海南经济核心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泡沫迅速崩塌,1995年海南省GDP增长率猛跌至3.8%,海南人均GDP拐点由此形成。1995年以来,海南人均GDP长期低于全国人均GDP,并且差距持续扩大。不过,海南省GDP增长率除2006年略低外,均超过全国GDP增长率1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阶段性峰值后持续回落。2017年海南省GDP增长率为7.0%,仍然略高于全国水平(6.8%)。海南省产业结构经历了“I、III、II”阶段(1988—1991年)、“III、I、II”阶段(1992—2009年)和“III、II、I”阶段(2010—2017年)的演进过程。2017年海南三次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依次为22.022.355.7。

(二)DEA模型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源自1978年美国学者Charnes等发表的《决策单元效率测量》[9],基于“相对效率评价”理念,针对特定考察项目的决策单元集(DMUs),由数学模型运算系统赋予指标权重,通过数学模型求解“生产效率最优前沿面”,作为效率参照面进行距离测度以判断特定DMU是否有效。典型DEA模型包括CCR模型(不变规模报酬)和BCC模型(可变规模报酬),基于投入角度(Input)或产出角度(Output)进行测量。其中,投入角度是指保证输出值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输入以提升效率,产出角度则是在输入值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输出以实现最有效。[10]

借鉴崔玉平、张弘的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评价指标体系[11],结合海南省相关数据的可采性、客观性与可靠性,拟定如表1所示的本研究指标体系。考虑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994年起按税制改革新口径统计,将研究期间确定为1995—2016年。参考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填报要求,在校生折合数计算时,本专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权重分别为1、1.5和2。涉及产值、经费的指标数据均以1995年为基期(1995年=100),将名义变量转化为实际变量。其中,海南地区生产总值(GDP)通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予以换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使用CPI平减,剔除物价变化因素。原始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2。为了消除原始数据量纲以及数量级对于DEA模型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Min-Max标准化处理方法将原始数据全部转换为无量纲化数值。

表1 海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测量指标体系

表2 原始数据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传统DEA模型理论,CCR模型提供DMUs不变规模报酬假设下的技术效率(TE),BCC模型则为可变规模报酬假设下的纯技术效率(PTE),二者相除就得到规模效率(SE)。于是,TE被分解为PTE与SE两个部分,即:TE=PTE*SE。就指标解释意义而言,PTE是指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SE是指规模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而TE则反映了整体治理结构与绩效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符合程度。因此,TE也可称为综合效率或总体效率。[12]

本研究基于产出角度的BCC-0模型,使用DEAP 2.1软件对海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进行DEA模型效率评价,将效率值作为协调度进行考察。首先,以高等教育数据(X)为投入变量,以区域经济数据(Y)为产出变量,计算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的状态协调度:TE(X→Y)、PTE(X→Y)和SE(X→Y),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然后,以区域经济数据(Y)为投入变量,以高等教育数据(X)为产出变量,计算区域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状态协调度:TE(Y→X)、PTE(Y→X)和SE(Y→X),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最后,借鉴文启湘、梁爽[13]、刘东皇等[14]的计算方法,按照公式TE(X-Y)=min(TE(X→Y),TE(Y→X))/max(TE(X→Y),TE(Y→X))、PTE(X-Y)=min(PTE(X→Y),PTE(Y→X))/max(PTE(X→Y),PTE(Y→X))、SE(X-Y)=min(SE(X→Y),SE(Y→X))/max(SE(X→Y),SE(Y→X)),分别计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彼此耦合度,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图2 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的状态协调度

图3 区域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状态协调度

图4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彼此耦合度

1.海南省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先抑后扬,近年来逐步呈现相对有效的状态。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高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均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并且,扩招政策出台比较紧急,高校主要增设对于教学条件要求不高、师资相对充裕的文科类学科专业,导致人才培养口径重复严重,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因此,2000年开始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的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均急速下降,分别在2004年、2005年出现最低值0.317、0.298。2006年以后,海南省高等教育投入显著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4所高职院校先后升格为本科院校,分别更名为琼州学院(2015年更名为热带海洋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民办)、琼台师范学院和海口科技学院(民办)。特别是,2007年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海南大学,成为海南省唯一的“211工程”建设高校。海南省高等教育办学效率逐年持续回升,2015年、2016年处于相对有效的状态,基本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2.海南省区域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度总体呈现“相对有效—回撤”的交替状态。其中,2003—2010年的综合效率、2010年前的规模效率、2003年以后的纯技术效率均处于或接近相对有效状态。效率回撤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期:一是1997—1998年,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出现骤降,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在东南亚经济圈的海南省经济建设造成较大冲击,进而波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二是2010年以后,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出现持续走低的趋势,区域经济投入并没有实现高等教育高效率产出。众所周知,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面临自1988年经济特区建设以来的第二次历史性发展机遇。然而,之后数年的建设成效与“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预期目标还相距甚远,省内高校与省外知名高校联合设立的国际旅游岛研究机构也没有形成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报告。2017年海南省GDP全国排名倒数第4(仅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亟待提升。

3.海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长期处于低度协调状态,近年来略有改善。其中,纯技术效率基本维持在0.8水平左右波动,2014—2016年处于相对有效状态;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总体呈现W型趋势,分别有2个年度、3个年度相对有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05年(0.317)与2004年(0.298),2012年回升至高点后再次回撤,年平均值仅为0.613和0.698。如前所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具有较高的耦合度是发挥彼此促进作用的重要前提,海南省政府应予以高度关注。2015年海南省明确重点建设12个重点产业,提出了《海南省十二大重点产业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部分高校牵头成立了若干省重点产业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有所加强,2016年的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略有反弹至0.775水平。

三、若干政策建议

1.就高等教育而言,应当根据“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三大领域”“五大平台”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15],进行硕博学位点、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通过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和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显著提升高等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与贡献度,同时避免出现过度教育的情形。建议:为弥补海南省农科类高校建制空白,海南农垦独立建设或合作建设“海南热带高效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战略,适度扩大本科院校规模,全面加强本科院校建设,适度控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在现有高校分设校区的基础上,考虑在海口、三亚以外的地区,地方GDP超过200亿或者与自贸区(港)建设直接相关的市县(包括儋州、澄迈、琼海、文昌、万宁以及陵水)新建高等院校;出台税收、人事管理、人才津补贴等鼓励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在海南省建立分校或校区(例如,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已落户陵水)、研发分支机构,与省内高校协同育人、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全方位合作。

2.就区域经济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在既定产业政策的引领下,显著扩大经济发展规模、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实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建议:结合12个重点产业协调发展要求,逐步摆脱海南房地产业“一业独大、畸形发展”的困境,持续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并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改造升级农牧渔业的生产结构,扩大资本密集型、生态友好型高科技制造业企业规模,有效改变海南第二产业产值比例长期偏低的情况,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对于海南GDP的贡献度;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专项课题招标,为高等院校深度参与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平台;产业发展过程主动融合高等教育的积极成果,推动高等教育产业形态日趋成熟,成为海南省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人才就业市场网络化建设,及时将各行业就业岗位需求以及变化趋势反馈于高校,搭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重要联结桥梁,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比较充沛的高端就业市场;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实现合作共赢。

3.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历史机遇背景下,切实提高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实现经济社会进步繁荣,已是当下最为紧迫的事情。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实施规模扩张与内涵建设并重策略,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办学效益与管理效益,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特色发展,成为提高彼此耦合度的关键路径。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强有力的机构与机制保障,因此建议:在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专项小组”,从省一级高度予以统筹、规划、协调,有助于实质性推进海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多维互动、彼此促进、全面发展,以期建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长效耦合机制。

猜你喜欢
海南省海南效率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海南省房地产投资问题研究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