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京津冀 N个中关村

2019-07-17 02:25陈融雪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中关村示范区体制

陈融雪

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北京金光闪闪的招牌。

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这个响亮的名字,正在不断添加一个个“前缀”——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定·中关村创新基地……

截至2018年底,中關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超过7400家。

一个京津冀,N个中关村,被视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和缩影。

协同的背后,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京津冀三地敞开胸怀,真正走出了一亩三分地,大刀阔斧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

中关村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五年来,中关村在京津冀的每一个合作项目,都是在协同发展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具有先行先试的特点,得到了北京、天津和河北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目标,是将“中关村”建设成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示范区。

五年来,一个中关村,三地皆开花,不只输出品牌和企业,还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有机的产业配套和高效的服务环境;不仅推动了要素市场一体化,形成了强大的磁极,培育了优质的区域增长极,还带动了三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先行者,中关村辐射京津冀,是一种利益共享的模式创新,更是一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中关村示范区体制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中关村
经典来信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的记录者
2013年中关村节能环保业总收入2500亿元 同比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