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7-19 03:58许四五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池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许四五

摘  要:该文阐述了池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池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1-0153-3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核心,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和农业文化,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载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为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之一,是增加城乡之间的交流联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池州市是中国第1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集中、品味最高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市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总面积8272km2,人口170万,现有耕地11.10万hm2,林地55.10万hm2,水面8万hm2,生态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地形错落有致,河流纵横交汇,河湖水质均达III类以上,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农产品丰富,是国家中药储备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尤其是茶叶、黄精、焦枣、香菇、木耳闻名于世。截至2018年底,全市“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面积达7.27万hm2,共有“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和单位121家,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21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4家89个产品,绿色食品40家68个产品,有机农产品32家52个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肖坑茶叶、秋浦花鳜、石台香芽、九华黄精、黄山溪毛峰),16个农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天方、雾里青、天方茶苑、润思和卢氏瓜蒌籽等5个农产品商标列为中国驰名商标。石台县被列为全国茶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县,东至县和青阳县被列为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县。贵池区已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青阳县和石台县已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9%。池州具有独特的“山、水、土、气”和粮、油、茶、果等农业资源,九华山、牯牛降、九华天池、仙寓山、大王洞等旅游资源,吴楚文化、佛文化、傩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汇聚,乡风民俗多样,休闲农业发展条件良好。

1 发展现状

池州市休闲农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良性时期,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在池州市已实现全覆盖,石台已获批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青阳正在组织申报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近年来,池州市密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适应需求,加大扶持,加强指导,优化服务,休闲农业的发展成效显著。

1.1 休闲农业类型多样 截止2018年,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87个:休闲观光庄园102个,其中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休闲观光庄园19个、农家乐1475个、休闲协会2个、农业联盟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休闲农业从原来单一化的农家乐发展到多种产业形态并存的格局,并已向相对高端化的休闲观光庄园迈进:如石台慢庄、九华红度假村、东篱生态山庄、秋浦生态农业园等配套建设旅游接待设施,提供休憩、度假、餐饮、娱乐等多功能服务。

1.2 企业的知名度提高 全市通过积极开展统一营销,扩大休闲农业市场知名度,政府每年主导参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会等,休闲农业品牌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江南农业科技园、绿野生态农庄、齐春生态园等30多家企业逐渐为市内外所熟知。一些企业线上线下结合,营销渠道不断拓宽,例如三条岭生态梨园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贵池区100多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电子商务等多种模式销售,电子商务销售率、采购率快速提升。

1.3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近几年来,全市各地纷纷出台休闲农业扶持政策,支持休闲农业发展。2017年,贵池区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办法,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支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质量认证和土地流转;石台县每年整合资金500万元,重点实施特色精品农家乐工程,对获批或复核成功的星级农家乐,根据星级程度分别给予6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奖励,给予在指定银行贷款额5%的补贴,当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园按不超过投资额5%进行奖补;石台仁里镇对发展农家乐的农户,优先安排就业培训、项目扶持;青阳县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出台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鼓励休闲农业土地流转,全县流转土地6667余hm2。

1.4 休闲农业效益良好 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实现接待120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30亿元,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农户达3万多户;2018年,接待130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34亿元,休闲农业收入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此外,该市休闲农业还有效地承接了热点景区的游客,实现与景区、景点的良性互动,如九华山周边农家乐374家,2017年接待30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总收入5.9亿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科学发展规划 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是在市场作用下自由发展起来的,缺乏科学发展规划,市和县区都未编制休闲农业专项发展规划,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或者旅游规划的单元内容存在,与土地、交通等规划衔接不紧。在企业方面,绝大多数休闲农业根据企业主的想法自主开发,建设随意性大;農家乐形式大多数千篇一律,特色不明显,庭院及房前屋后的建设对当地生态与文化的融入不够,一些原始风貌被统一的现代化建筑取代,厚重的历史感消失,人工化倾向严重,文化传承断裂;有些进行规划的休闲农业项目,其设计方案也不尽合理,有的片面追求大而全,有的与周边企业重合度高,有些项目建设周期拉得过长,投资回报难以预料。

2.2 基础配套设施不足 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涉及的道路、标识、停车场、商业、休憩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全市除市区、县区所在地和殷汇、东流、大渡口等重镇及其周边外,其它地方的休闲农业项目道路直达性弱,部分路段线形弯曲,狭窄颠簸,进出时间花费多,指示标识不够明确,部分项目水利设施支撑不足,停车场、公厕建设滞后。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发布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 发展档次整体不高 目前,全市休闲农业产业构成仍以农家乐和采摘园为主,大多数农家乐仍然在农户的庭院中发展,农家乐设置的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大多数还仅着眼于“吃吃饭,打打牌”的基本要求,提供的产品少,内容单一、项目雷同、服务水平较低;采摘园也只有采摘活动,游客没有更多自己动手参与的项目;休闲观光庄园等所占比例仅10.2%,针对小朋友、学生、中青年、老人等不同人群开发的产品不够丰富,更缺乏趣味型、观光型、体验型、教育型的休闲农业综合体,这与目前市场崛起的多样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2.4 乡土文化融入不够 全市休闲农业在产品开发上结合当地特有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不够多、不够深,全市除东至泥溪、贵池墩上等开展农业和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探索外,民俗挖掘、文化融入普遍不足,两者结合松散。游客文化体验不够,乡土氛围不浓,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5 存在制约发展要素 全市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如下制约发展的要素:一是资金要素,休闲农业扶持资金分散在政府多个部门,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未能形成服务合力;二是土地要素,休闲农业用地流转难度加大,特别是城镇周边土地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价格较高,如青阳庙前侬护生态公司流转土地价格每年达到12150元/hm2,企业难以承受;三是银行要素,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银行支持,但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少,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减弱,甚至出现因个别企业未及时还贷造成劝耕贷区域全面收紧的情况;四是人才要素,休闲农业企业多为个体经营,实行家族式管理,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不强,种植栽培等技术指导欠缺。

3 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农业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各级政府要把休闲农业发展摆上位置,放置在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格局中进行认识,立足农业景观资源和农村生产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坚持“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耕读休闲大众化”的原则,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质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兴旺。

3.1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池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除面向本地及周边,还要面向全国及海外市场,因此要依据池州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农业特色和基础设施等条件,规划和引导各地兴建不同风格和各有特色的休闲农业类型:一要无缝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全市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规划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以规划统领休闲农业发展,改变休闲农业自发性发展局面;二要充分考虑县区、九华山及乡镇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基础条件,发挥主城区游客集散地作用,围绕九华山、牯牛降、大王洞、九华天池等景区,立足青山、秀水和村落、民居,进行分区布局,注意串点成线、串珠为链、连带成片,形成休闲农业发展集群;三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强化企业发展设计,确保企业单体具有各自特色,整体互补互通,避免出现同质化发展、低水平竞争局面。

3.2 完善基础配套服务 一是结合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切实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先将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条件的村庄列入村容环境整治、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彻底改变村容环境,坚持因村制宜,体现乡村原有风貌,突出地方特色,努力营造“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怡人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将道路、水电、卫生、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基础,基建项目向农业园区倾斜,对肩负休闲观光的村社道路进行硬化、扩宽和增设错车道,提升公路通达度,完善旅游新村路标指示牌、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卫生间、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辅助设施,奠定“快进慢游”的基础。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动,培育休闲农业产业专业队伍,组织开办旅游礼仪、风土人情、农家菜制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将旅游服务理念引入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休闲农业产业各环节从业人员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水准;加强对休闲农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专门从业人员和管理人才,促进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四是加强安全管理。农家乐经营户必须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餐具消毒、统一食品自检、统一台账管理,制定实施农家乐餐饮卫生基本条件和地方标准,要求全部农家乐经营户配备消防器材,以确保消防安全。五是培育休闲农业协会。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服务职能,开展合作经营,实现市场、技术、服务、安全等信息共享,促进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增强发展效益,营造顾客、经营者、政府、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多方参与建设的良好环境。

3.3 提升休闲农业档次 一是对发展休闲农业的乡村,在新村建设的同时做好农家乐的提档升级,大力实施精品农家乐工程,提升农家乐整体发展水平,搞好农家乐庭院美化,提升建筑风格档次,配套好特色餐饮、住宿、医疗、购物、娱乐等服务,满足休闲娱乐与健康消费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坚持农旅结合,兴旅强农,有效开展休闲农业招商,适应消费市场需求,打造休闲农业中高端业态,建设一批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閑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三要开发文化内涵丰富、更加富有精神享受的项目,拓展教育和体验功能,使游客既能体验到优质特色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又能感受到深厚的农耕和民俗文化;在游客离开时,还要为游客多开发“想带走、用得着、还要来买”的农副产品、工艺品、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

3.4 融入地方文化风情 池州市发展休闲农业,必须紧紧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努力培育地方特色。加大对当地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加强农村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依托休闲农业发展载体,展示池州傩戏、罗城民歌、青阳腔、目连戏、东至花灯等池州地方文化风情;支持传统特色手工艺项目发展,积极举办乡村休闲体育赛事和农耕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充实休闲农业发展的文化内涵,把当地的休闲农业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做优,做出成效。

3.5 加强政策信贷扶持 一是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农业、旅游、环保、交通、规划、国土、金融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全市休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大部门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尤其是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旅发委要加强合作,强力推进全市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研究出台专门政策,有针对性地在休闲农业企业用地、生产服务附属设施建设、信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已存在问题的快速解决。三是加大用地支持。每年在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用于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合理确定企业的生产服务配套设施的面积、体量,满足游客需要,适应土地利用要求。四是充分发挥镇街、村居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优化项目布点,确保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基层落实;同时借鉴安庆黄铺村“村社一体”做法,以集体形式流转和集中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和集约化使用。五是强化信贷支持。推动制定休闲农业抵押物评估方法、标准,扩大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建立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经营,鼓励依法合规利用众筹等新型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参与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六是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推动保险机构将休闲农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扩大商业性农业保险种类,降低休闲农业经营风险,保障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3.6 宣传推介开拓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宣传营销工作不可少,要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一要继续开展池州市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媒体宣传活动,并走进销售区主动推介,邀请精英来访观摩,承办会议,接待参观团。二要加强与旅游主管部门和旅行社的联系,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纳入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安排进入旅行社线路计划。三要加强与九华山、牯牛降、九华天池、仙寓山、升金湖、大王洞等周边著名景区的配合,宣传推介自己。四要根據自身特色,举办必要的节庆和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开拓市场,使池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池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不要坐享其成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
2010-2013年池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