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19 05:46亚芬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临床诊断

亚芬

【摘 要】 目的:探讨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医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MRI检查和CT检查,并将两种不同的检查结果(脊柱转移瘤检出率、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的效果较为确切,且敏感性和安全性较高,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考究。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核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042-02

骨转移(osseous metastasis)通常是指原发于骨组织之外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后转移到骨组织,并引起骨疼痛或骨损害为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多种肿瘤经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都会发生骨转移,尤其是发生于脊柱的骨转移瘤所占比例较大,因其血液循环的特点成为骨转移性肿瘤的多发部位,其次是下肢长骨、骨盆等[1]。甚至有的时候在还未明确是何种原发病灶时脊柱转移就已悄然发生。因此,需要尽快确诊和治疗以控制误诊率和漏诊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即通过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价值。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医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龄 平均(58.13±13.42)岁,上限值为72岁,下限值为43岁。

1.2 方法

(1)MRI检查 检查仪器为本院采购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将脊柱表面线圈应用于对骶部、腰部和胸部的扫描,颈线圈则应用于对颈段的扫描。常规做横轴位T1加权扫描,矢状位T1、T2加权扫描,小部分患者可适当增加冠状位T1W扫描,其中T1W和T2W扫描时分别使用SE序列TR/TE500/30ms和TR/TE180/90ms,层间距和常规层厚均在7mm左右[2]。

(2)CT检查 仪器为本院现有的螺旋CT扫描仪器,将扫描范围集中在疑似病变和病变椎骨,先给予常规扫描,随后再给予增强扫描,视野在180mm左右,螺距在1.0至1.5之间,常规层厚度为4mm到8mm之间。同时通过图片显示软组织窗和骨窗[3]。

1.3 观察指标

分析和观察患者分别经MRI检查和CT检查后脊柱转移瘤检出率和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核算软件:SPSS 22.0版本,其中50例患者脊柱转移瘤检出率、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以率(%)表示,同时运用X2值检验,当结果均显示为P<0.05时,说明50例患者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2.1 MRI检查和CT检查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率

经MRI检查后,其检出率为80.0%(40/50),经CT检查后,其检出率为42.0%(21/50),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MRI检查和CT檢查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

50例患者共进行了188次检查,MRI检查后,其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为100.0%(188/188);经CT检查后,其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为54.8%(103/188),MRI检查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如今,诊断脊柱转移瘤主要是通过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尤其是使用DR和CT的情况较多,但诊断结果并非理想,其敏感度偏低,效果较差。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改变与改革,尤其是MRI(核磁共振)的问世后,在临床上使用率远高于其他影像学技术。研究结果表明,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各种脊柱病变检出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和胡晓云,庄振燕,周和平等学者的研究[4]结果相差无几。这也就说明通过使用CT和MRI检查后,两者差异较为显著,尽管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较高,但其辐射时的剂量多少的问题使诊断结果大大折扣,且随着对临床检查的要求变高之后,在没有获得确切的定位时,其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时有发生。除此之外,CT检查主要是以横断面进行扫描,软组织分辨率偏低,脊髓形态无法通过图像直接显示,因此目前使用CT检查的次数逐渐减少。而MRI检查则具有对比度分辨率较高,在与正常骨髓组织相比时,其信号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其扫描视野相对比广泛,尤其是进行矢状位扫描时,MRI能够对多椎体同时观察和分析,且图像显示较为直观和清晰,能够有效提高各种脊椎转移病变检出率;加之,MRI检查对椎旁软组织肿块与椎体附件检出率较为准确,能够提供可靠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彭霞,李伟.MRI在33例脊椎骨转移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0):114-115.

[2] 张军文.MRI全脊柱成像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4):740-741.

[3] 陆海凤,柳勇,钟井松,等.脊柱高分辨率CT及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对比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3):66-68,71.

[4] 胡晓云,庄振燕,周和平,等.脊柱转移瘤的DR、CT、MRI影像学方法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5):833-835.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临床诊断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