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学的研究

2019-07-19 05:46何雯胡峻彬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4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何雯 胡峻彬

【摘 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学的特点。方法:从司法鉴定中心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学鉴定案例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入选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36例研究对象的死亡原因均是病毒性心肌炎,且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功能障碍。死亡患者中多数患病程度为重型,且表现为心肌细胞水肿,心肌受到损害,机制溶液坏死等,且部分患者出现心肌束局部排列紊乱,且肺、扁桃体及脑等器官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结论:患者发病过程较快,且无典型临床症状,使临床诊断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影响疾病的治疗,导致较高的死亡率。鉴定病毒性心肌炎时,主要依据心脏相关表现,并结合组织学观察,鉴定过程中应充分分析各种损伤与患者死亡原因的联系,并通过特殊检测进行辅助,为鉴定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学;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240-02

嗜心肌病毒感染会导致患者产生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间质出现原发性非特异性炎症,在青少年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引发疾病的主要病毒包括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等。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有较大的几率发生猝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会出现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使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异常,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分了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学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司法鉴定中心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学鉴定案例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6岁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37±1.38)岁。病程分布在1天至10天之间,平均病程为(4.21±0.33)天。患者发病季节如下:4例为春季,17例为夏季,10例为秋季,5例为冬季。入选对象均经过系统法医病理学检验,确定死亡原因为病毒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胸痛、心悸、咽痛、咳嗽及晕厥等。

1.2 研究方法

对36例患者进行法医病理解剖检验,以明确患者的死亡原因,在鉴定过程中将提取出的检验材料进行法医病理切片检查,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患者死亡原因。

2 结果

在36例病毒性心肌炎死亡患者中,2例患者死于宿舍,5例患者死于家中,3例患者死于学校,其余26例患者由于医疗事故死于医院。为明确患者死因,经过死者同意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经观察发现,死者心脏存在相似的特点,包括重量增加,体积变大、质地软及表面有出血点等。死亡36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脑淤血,5例患者出现扁桃体肿大,14例患者出现肺水肿,6例患者出现脑水肿,4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经过病理切片检查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部分心肌细胞出现水肿、颗粒样变性等,且心肌间大部分淋巴细胞浸润,局部心肌束出现排列混乱的现象。经过法医病理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合并脑炎及脑膜炎死者为3例,心肌炎合并心内(外)膜炎及心包炎患者为4例,心肌炎合并肠炎患者为3例。经过综合分析,36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均为病毒性心肌炎,并非机械性损伤等因素致死。

3 讨论

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较快,对患者的心肌产生严重的损害,严重时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一定的反应。在患者发病过程中,发病前期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整体表现为病毒感染。当病情继续发展时,病毒会蔓延至心肌,从而使患者心肌组织出现一定异常,心肌纤维发生坏死、变性及溶解等。此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胸痛、心悸、咽痛、咳嗽及晕厥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猝死。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都会出现心率失常的现象,由于患者病程存在差异,且身体状况不同,往往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病程,可将病毒性心肌炎分为多种类型,如心率失常型、猝死型、无症状型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发展为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会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但主要发病人群年龄集中在10岁至30岁之间。患者发病较急,在男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夏季为最易发病的季节。在本研究的36例死者中,主要为猝死型,且多数患者发病急,在发病一天之内便失去生命。由于病毒性心肌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中很难在早期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无法保证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虽然发病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咳嗽等一系列病毒感染症状,但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从而增加误诊的发生率。判断死者死因时,对患者进行法医病理学检验,需要結合切片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中,导致36例研究对象的死亡原因均是病毒性心肌炎,且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功能障碍。死亡患者中多数患病程度为重型,且表现为心肌细胞水肿,心肌受到损害,机制溶液坏死等,且部分患者出现心肌束局部排列紊乱,且肺、扁桃体及脑等器官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

综上所述,患者发病过程较快,且无典型临床症状,使临床诊断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影响疾病的治疗,导致较高的死亡率。鉴定病毒性心肌炎时,主要依据心脏相关表现,并结合组织学观察,鉴定过程中应充分分析各种损伤与患者死亡原因的联系,并通过特殊检测进行辅助,为鉴定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安志超,卢光明,蔡博策.风疹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猝死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31(6):646

[2] 杜思昊,李冬日,王慧君.RT-qPCR技术在法医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7,33(5):526-531

[3] 张凤军.颅脑损伤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17).

[4] 李文超,周科伟,欧桂生.液化石油气中毒死亡兔的法医病理学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31(2):122-125

猜你喜欢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心动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分析
黄芪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