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登峰时刻,报到集结

2019-07-20 03:15本刊编辑部
东方电影 2019年7期
关键词:登山队登峰攀登者

心怀高峰,列兵点将,“攀登者联盟”屹立于风雪之间。上影集团出品的电影《攀登者》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重磅亮相,台前幕后的攀登者们齐聚一堂,首次揭晓电影的正片片段,并各自讲述了作为“攀登者联盟”一员的心路历程。影片将于今年9月30日国庆档公映,眼前即是万众期待的“登峰时刻”。

文/本刊编辑部

上影出品《攀登者》亮相海上五号棚

6月16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期间,上海电影广场内的五号棚前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连住在附近的上海爷叔都拉着现场的工作人员询问:“海报上这部电影我晓得的,明星很多的,今天都会来吗?”

走进五号棚,暗色调的场地四周悬挂着《攀登者》巨幅国际版海报,吸引了所有到场者的目光,“登峰时刻”发布会就此拉开帷幕。

恰逢上影成立70周年,与共和国同龄,活动现场通过一段“上影70年经典瞬间”混剪视频,回顾了上影70年来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上海已经拥有一批优秀的电影人和经营者,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厂,70年来出品了1600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并获得美国奥斯卡奖、戛纳电影奖、威尼斯电影奖、柏林电影奖等世界级奖项的青睐。

#上海电影博物馆外悬挂起了《攀登者》的巨幅海报

#电影《攀登者》出品人、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

耳熟能详的《小燕子》、机智勇敢的海娃、庐山上那经典的一吻,这些出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经典旋律、人物和片段,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此同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也创造了很多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比如57年前的电影《魔术师的奇遇》是中国首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庐山恋》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城南旧事》是改革开放后首部获国际电影节大奖的中国电影;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部彩色戏曲艺术片等。经典的电影得益于优秀的电影人。《芙蓉镇》是20世纪80年代反思电影的经典之作,2018年,该影片导演谢晋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凭借设计“影视闪电效果灯”,上影厂的照明工程师晏仲芳于1996年获得奥斯卡技术成就奖,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技术奖的中国电影人。

70年来,上影厂摄制了一系列反映中国重要历史阶段的影片。以谢晋、张瑞芳、秦怡、吴贻弓、牛犇等为代表的上影艺术家们,共创作故事片800余部、电视剧300余部。如今,上影厂已从单一的制片转型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影业集团。

在这特殊的时刻,电影《攀登者》的出品人,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上台,与在场所有人分享上影这70年的“登峰历程”。“今天电影《攀登者》发布会的所在地,也是上影厂的所在地。70年前上影厂在这里宣告成立,上影厂成立以前它是我们上海有名的公司—联华公司原来的摄影棚,办公群中的电影博物馆记载了上海电影和上影集团的根与源,是我们几代艺术家共同造就的。就像‘上影70年经典瞬间’开场视频中所展示的,上影70年生产了近2000部电影,我们下属的电影制片厂生产了500多部艺术片,我们翻译了世界上著名的电影将近1500多部,我们的科影厂生产了1300多部科教影片。尽管上影有这么辉煌的历史,但我们最根本、最坚定的想法从未改变,就是努力拍好片。正值建厂70周年之际,我们聚集齐优秀的电影演员,拍了《攀登者》。《攀登者》弘扬了英雄主义,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读到的罗曼·罗兰给《贝多芬传》写的一句话,一直影响着我,他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我相信我们的这部《攀登者》也能打开窗户,让我们呼吸一下我们共和国英雄的气息。”

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的山峰,而“珠峰精神”也是“攀登精神”的所在。为了拍好《攀登者》,任仲伦说:“筹拍过程中,主创团队观看了接近20部国内外登山题材的电影。区别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同类型题材的大片,电影《攀登者》将通过中国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展现电影作品中充满艺术想象力的东方美学。”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来,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发布会上,“点将”版预告片首度曝光,众演员以报到的方式登场亮相,珠峰雪山极险、极寒、极美的自然环境毫无保留地展露在观众面前,这也是国产商业片中第一次真实还原珠峰原貌。

电影《攀登者》汇集了中国最顶尖的实力派演员加盟出演,也被誉为“国民免检阵容”。发布会上通过一支“经典一刻”演员作品混剪视频,回顾了影片中的演员们在华语影史乃至世界影史上塑造出的一系列经典的角色。这也是电影片方特别为诸位参演艺人制作的“惊喜礼物”,因为每位演员在演绎道路上收获的成功与喜悦,也正是“攀登精神”的真实再现。

当主持人邀请那些在视频中出现的演员们登台的那一刻,现场响起雷鸣般的响声。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强大的阵容齐聚五号棚。合作默契的搭档们聊起自己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分享了此次合作的机缘与感受,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攀登的意义发起一番探讨。章子怡的一句话令在场所有人动容,“也许你一辈子没有爬到过珠峰的山顶,但是你心里一定要有一座山,不一定那么高,但一定要有一个目标。”

当然,影片中“攀登者联盟”的成员不止5位,何琳、陈龙、刘小锋、曲尼次仁、拉旺罗布随后也在众人的期盼中逐一登台。他们的存在对于“攀登者联盟”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电影《攀登者》众主创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举起定档横幅

#电影《攀登者》众主创在“登峰时刻”发布会现场

作为攀登者队伍的后勤保障,何琳透露:“我饰演的是登山队中医疗组的组长赵虹,为登山队登顶提供了保障。”饰演登山队中测绘局队员林杰的陈龙表示:“保护觇标登顶珠峰,并精准测量珠峰的高度是我唯一的任务。”刘小锋坦言,“很荣幸这次饰演了20世纪60年代的攀登者徐浩天,也深刻感受到角色中的情义。”曲尼次仁透露:“我饰演的黑牡丹作为藏族的女登山队员,也是1975年中国登山队中唯一登顶珠峰的女性,有着藏族女孩特有的魅力。”同样饰演藏族登山队员的拉旺罗布也表示:“我饰演的是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登顶的杰布,他是个勇敢坚毅、挑战自我的人。”

在游戏环节,9位主创还给自己在剧中的角色分别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标签。“阳光”、“隐忍”、“坚韧”、“无畏”、“使命”、“守护”、“精准”、“情义”、“决绝”、“勇毅”,是他们的丰富人性塑造出了“英雄群像”,建构出电影《攀登者》饱满而令人难忘的血肉。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首次与大众见面的“屹立”版海报熠熠生辉。

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了未到场演员王景春、多布杰、成龙三人的角色剧照,从剧照中所呈现的人物造型与装扮,可清晰看出每个人不同的身份与职业。影片导演李仁港现场透露:“王景春饰演的赵坤是1975年登山队的政委,同时也是登顶行动前线总指挥,多布杰饰演的是珠峰上的一位神秘喇嘛,而成龙饰演的角色也是登山队中的一员,但具体身份暂时保密。”如此众多优秀的实力派演员聚集在同一部作品中,是一部优质电影作品的创作保障,众星同台飙戏比拼演技令人十分期待。

当日,五号棚还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嘉宾,他们从未踏足过电影行业,看似与这场发布会并无关联,如果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就是曾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和夏伯渝。

现场,桑珠、夏伯渝向演员们和现场观众演示了八字结、接绳结等多种不同登山结的打法,并对每种登山结的功能与作用加以讲解,教授观众登山必备的实用知识与技巧。演员们向两位前辈表达了对中国登山英雄们的敬意,表示要将“攀登精神”传承下去。

“攀登者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攀登精神’世代传承永不磨灭,将继续影响今后的每一个人。”

发布会的最后,一个特殊的道具被拿到舞台上,这座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珠峰北坡登顶后国家颁发的纪念奖杯,上面凝聚着后人们对登峰英雄的敬意和缅怀。而当所有《攀登者》的主创人员们的手,一一接过它之后,一股无形的精神纽带形成了。在那一刻,我们确信—“攀登精神”薪火相传。

#电影《攀登者》众主创与新发布的王景春、成龙、多布杰的角色海报合影(排序按从左至右)

#电影《攀登者》编剧阿来、监制徐克、编剧兼导演李仁港(排序按站位,从左至右)

点将“攀登者联盟”

阿来:书写登高的真正意义

去年,阿来刚写完《长滩》,就接到了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的电话,“任董打电话说要来看我,我说:‘来吧,酒都准备好了’。我们喝了一点酒,就决定了这个项目。”在发布会现场,曾获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的影片编剧阿来向我们讲述了他加入电影《攀登者》的缘由。

这个提议,其实正中阿来的下怀。20世纪60、70年代,倾举国之力完成登顶珠峰科学考察,这件事以及那个时代,给当时正在成长阶段的阿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由于写作的领域和题材的缘故,阿来也经常在高海拔地区行走。

环保问题日益激起他的关注之心,珠峰脚下一地的垃圾让他开始反思商业登山的意义,“现在登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户外爱好者被叫做‘驴友’,但这个词有点儿悲哀,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思考登高的意义。”这和《攀登者》里20世纪60、70年代的登山有了太大的区别。“登高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向往的,一览众山小是结果,更重要的是在攀登的过程中非常美妙的体验。当人类面临地理的极限高度时,生理和心理上受到极限性的挑战,我相信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可以直接用我们的身体,去感触自然界的伟大,同时也感触到人格与意志的升华。我觉得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登高才是有意义的,追求一种极其有价值的精神体验。”

阿来表示他写《攀登者》就是写精神,写人为什么一定要去攀登珠峰。“我关注这个题材好久了,它同时也体现出了国家意志,就像当年的中国女排,因为体育是国家精神的张扬。人的意志、国家的意志让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彰显了英雄主义精神。”

虽然自身无法登顶珠峰,但阿来觉得从他人的经验中也能让自己得到宝贵的思考,正如人们为什么要看电影,要读小说那样。“我觉得做影视编剧起码得是半个专家。不管是登山也好,下海也好,要对自然心存敬畏,不是去征服它,而是去亲近它、了解它,跟它做朋友,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其实人在自然面前永远不会胜利。”

出于这一目的,也是机缘巧合,几年前阿来采访到了1960年登上珠峰第二台阶的4位登山英雄。后来他觉得还不够,直接在冬天跑到拉萨,来到西藏的登山学校,通过他们联系到在1975年,以及之后攀登珠峰或世界所有7000米以上高峰的西藏登山队队员。其中也包括一些未能登顶成功的队员,“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登顶,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从生命到肢体,更不要说情感,这让我很受感动。”

徐克:《攀登者》是一次全新尝试

《攀登者》由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挑战生理极限,再现雪峰传奇。在艰苦卓绝的历史条件下,当年不屈的中国青年创造奇迹,几十年后,吴京、张译等明星领衔的演员阵容再次循着前辈的脚步走上这座“中国脊梁”。

为了真实再现中国登山英雄们勇登珠峰的英雄事迹,电影《攀登者》剧组来到西藏进行实地取景拍摄。当监制徐克与大部队一起历经艰险,最终抵达大本营时,一向冷静自持的他也难掩激动,他说:“1960年中国登山队作为第一批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类,向世界说明珠峰是我们的高峰,既然是我们的山就要自己攀登上去,这就是‘攀登精神’。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电影领域都曾拍摄过相关题材的商业大片。《攀登者》作为中国第一次尝试登山冒险题材,从故事到视效都极具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登山队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中国精神,这也是我们想表达的‘攀登精神’。”

4月22日,在顺利完成电影全片最后一镜的拍摄后,《攀登者》在珠峰大本营举办了最高海拔的关机仪式。徐克身为影片监制,亮相关机仪式现场。对于徐克来说,这一趟攀登珠峰的非同寻常的旅途算是告一段落了,但他的探索还在继续。从电影市场的行业角度来看,徐克认为《攀登者》的出现是国产商业类型片的一种全新尝试,“《攀登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其中的人物很精彩。中国人登上中国人自己的山峰,这是登峰精神的所在,中国人拍自己的登峰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让我学会许多,并且我也谢谢这些很努力参与制作电影的人,给了我众多启发。”并坦言:“区别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同类型题材的大片,电影《攀登者》将通过中国文化和精神的传承,着重体现影片中的东方色彩与中国精神。”

李仁港:拍《攀登者》就如登山

#电影《攀登者》在珠峰大本营举行关机仪式

其实在去年9月接受导演重任时,李仁港的压力就很大,因为那时候就确定要在今年的国庆档上映,因此周期非常紧。而针对预告片中演员服化道以及场景写实、考究的风格,李仁港也表示:“虽然我登过山,但我们不是登山者,为了拍这部作品,我访问了包括20世纪60年代的登山前辈与校队老师,以及现在的登山队长和专业队员等,目的就是力求拍出真实感。”

同时,他坦言,所有主创都不是专业的登山者,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过去登过山,但这并不是一回事。所有东西都需要从头学,所以剧组特地找了登山高手和以前攀登队伍的前辈来指导。“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能拍得更加真实。”只有够真实,才能感染到观众。

过去,李仁港拍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电影,如《锦衣卫》《鸿门宴》《天将雄师》《盗墓笔记》等。作为一名非常有经验的电影导演,他需要考虑在《攀登者》中如何把时代的精神、攀登者的勇气表现出来,同时也让这部饱含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更接地气,产生更好的市场效应。这对于李仁港来说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在高原拍摄会面临很多极限的生理考验,这使得拍摄《攀登者》的整个过程就像登山,会面临重重险境,却又极富意义。

这是李仁港第二次和徐克合作了。1996年,受徐克邀请,李仁港执导了由李连杰、刘青云、莫文蔚主演的现代动作片《黑侠》。李仁港的个人风格,与徐克对于故事的把控,在《黑侠》中合二为一。从1994年李仁港的处女作《94独臂刀之情》开始,浪漫、侠义和悲情总是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而且能同时找到张彻简单直接的暴力美学,以及黑泽明式战争戏恢弘气魄的影子。

23年后,李仁港与徐克再度合作,《攀登者》又将被赋予何种气质,令人期待。

吴京:值得就要去付出

“当初导演找到我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对于一个电影人来说,会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回忆最初加入电影《攀登者》的心情,吴京不经意间掷出了一句很有他风格的豪言壮语,“我就喜欢干没有人干过的事”。

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上,吴京透露了一个他接拍《攀登者》背后的故事—以前他自己去登珠峰,因为腿伤,爬到6000多米就没有再上去了,这让他对于能在电影中成为攀登者登顶珠峰有着别一份期待:“在现实中已经无法实现的事,通过拍电影还能圆梦,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值得去做的事,值得就要去付出。”

值得就要去付出,吴京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他自己说的这句话。为了拍摄《攀登者》,他不仅到珠峰实地感受,还在电影开拍前、天气最冷的时候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足足体验了半个月的“攀登者生活”。

“作为电影演员,起码要体验生活。我去岗什卡时正感冒,到那里第二天就被我们的登山队给劝退了。”因此吴京不得不休息了两天,但他不想轻易放弃:“我觉得还是应该上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冲顶,虽然最后也没有冲顶成功,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演员,至少我知道高原反应是什么样的了,我也体会到了在生病的情况下登山需要怎样的精神支持、物理支持和后援支持。”

为了让表演更加真实,电影《攀登者》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在青海岗什卡雪峰,吴京就已经体验过了一次,他透露在高原上背着这身装备,会感觉它的重量还要翻上几倍:“这趟体验生活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我们的攀登者前辈真的是艰苦卓绝,高山仰止。”

#拉旺罗布、陈龙、胡歌、桑珠、何琳、章子怡、夏伯渝、吴京、张译、井柏然、刘小锋、曲尼次仁(排序按站位,从左至右)

在电影《攀登者》中,吴京饰演中国登山队队长方五洲,背负着传承“攀登精神”的使命,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带领队员克服重重险阻登顶珠峰。电影还原了现实中中国登山英雄们使用过的装备,吴京在影片杀青后感慨当年中国登山队物资条件的匮乏:“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凭着这样简陋的装备,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他们身上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无比感动,也无比崇敬。”

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上的游戏环节,每位主演都要选一个能代表自己角色的关键词,吴京就选择了“无畏”:“作为队长,方五洲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这个词正代表了他身上这种大无畏的‘攀登精神’。”

章子怡:心中要有一座山

电影《攀登者》中,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作为气象组中的一员,负责为登山队及时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而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上,章子怡首次透露,她扮演的角色除了负责气象技术,也负责电影中的情感元素。在“选择一个最适合你角色的形容词”的游戏环节,章子怡拿起了那块写有“坚韧”二字的牌子,她觉得自己诠释过的银幕形象大多具有这一特质,发布会现场的观众想起《卧虎藏龙》《十面埋伏》和《一代宗师》,纷纷鼓掌表示赞同。这次她在《攀登者》中饰演的气象学家徐缨同样拥有坚韧的性格,她将为观众带来风雪中的浪漫,同时也是“攀登者联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肩负着为大部队的出行保驾护航的任务。为此,章子怡提前学习了气象学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我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很慌的。看到剧本上写着‘高低空激流’‘气旋’这种非常专业的术语,我真的很懵,就很好奇这样的角色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章子怡说,“我每次接戏都觉得,当你有好奇心的时候,就对了。你会想去探讨这个故事,会想去研究这个人物,那你就会把你的心和爱都投入进去。”

在电影《攀登者》的拍摄过程中,章子怡的确感受到这部作品“接对了”。感受着当年中国登山前辈们面对的高山与风雪,电影的主创们都被这一份跨越时空的“攀登精神”所打动,章子怡说:“当年的中国登山队成员都是有坚持、有毅力、有梦想的人,是真正的英雄。我能感觉到这个剧组里的所有人都被点燃了,大家都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角色当中。”

《攀登者》的每个主创都满怀热情,但他们面对的是雪山上的寒风,就算裹着厚厚的登山服也不能完全抵挡。在李仁港导演的建议下,章子怡一度穿上了潜水衣防寒,但拍到一半她发现这样穿会在镜头下出汗,和电影中的攀登者们面对的环境极不相符,马上跑去把潜水衣脱了。这便是雪山上的电影创作,就像攀登珠峰一样,总是在迎难而上。

章子怡表示,能作为一名演员参与电影《攀登者》是一种莫大的荣誉,除了影片本身是一部宏大的作品以外,影片的拍摄过程更是让她体会良多。她认为“攀登精神”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带着哲思的感悟被她在发布会现场一字一句不紧不慢地道来:“也许你一辈子都没有爬到过珠峰的山顶,但是你心中要有一座山,这座山不需要有多高,但要能成为你奋斗的目标。”

张译:我们真的看到了珠峰

去往电影《攀登者》剧组的路上,张译一度想过打道回府。“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心里有点打鼓,当时也没有看到这个故事的根源,进剧组的时候就想能不能和任董打个电话,我就别参加了。但任董几句话就打动了我,所以一进剧组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吴京、张译在《攀登者》片场

电影《攀登者》中,张译饰演的角色曲松林有着“前登山队员”和“登山训练营的教练”的双重身份,在两次登顶珠峰的行动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角色的特点,从张译选择的关键词“隐忍”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二。“我这次饰演的角色在故事前后会发生很大的心理变化,他是个会把很多话都藏在心里的人。”张译透露,这次他在内心戏的表演上下了很大工夫,敬请观众期待。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敬业的张译和吴京一样,也曾在夜晚气温零下数十度的珠峰大本营过夜,亲身体会当年中国的攀登者们的勇敢和艰辛。雪山上的拍摄工作紧张而辛苦,但《攀登者》的主创们却能自得其乐,如之前吴京所说,沉浸在“电影的纯粹”之中。

张译很感谢传授他“放松秘方”的吴京,因为自己刚到雪山上时紧张过度,差点没法正常表演:“放松不下来,我就无法投入角色,还好吴京告诉我一个方法,虽然这个方法我不能告诉大家,但我要说,如果没有吴京,就没有曲松林这个角色。”他也很感谢会在拍摄现场给大家放音乐的李仁港导演。对于李仁港导演的音乐,张译在拍摄结束后仍然会不时心生想念。“之后我到别的剧组拍摄时就会想,还能不能有导演给我放音乐,那该有多幸福、多享受。”

回忆电影《攀登者》的拍摄往事,张译觉得这是一段从头到尾都对他有着重大意义的拍摄经历。他不仅因为这部电影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也被电影讲述的故事深深打动。“因为《攀登者》,我们真的看到了珠峰,并试图去攀登珠峰。这样的经历,这样的角色,让我感到这部电影具有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任务级别的重要性,它对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电影《攀登者》主演章子怡、吴京、张译、井柏然、胡歌(排序按站位,从左至右)

电影首次公布角色海报时,张译就感叹今天这个时代也一样需要攀登者和“攀登精神”,他期待电影上映后能有更多观众看到当年中国登山英雄们有多么的了不起,而他们的精神也将传承下去。

“我们一直是个具有‘攀登精神’的民族。”张译说,“这部电影就是在展现‘攀登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井柏然:肩负年轻人的使命

灯光暗下,熟悉的一幕幕出现在五号棚的大屏幕上,《战狼2》里化身冷锋的吴京只身入敌制服歹徒、《红海行动》里化身“蛟龙队长”的张译在漫天黄沙中冲锋……这是“登峰时刻”发布会为电影《攀登者》的主演们准备的一份惊喜礼物—他们各自银幕代表作的混剪特辑。其中,井柏然手持一把黑金古刀登场,那是他在电影《盗墓笔记》中饰演的高人气角色张起灵。

2016年上映的电影《盗墓笔记》正是井柏然与《攀登者》的导演李仁港的首次合作,当时李仁港就称赞过井柏然,说他是个很能吃苦的年轻演员,因为电影里八成的打戏都要靠张起灵,他经常要求井柏然在片场飞过来飞过去,一次次完成那些让人看了都害怕的危险镜头,拍到最后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个导演有点冷血。如今因为《攀登者》与李仁港导演重逢的井柏然,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上笑侃当年的难忘经历:“上次跟李仁港导演合作之后,我就变成了一个特别能打的演员,这次虽然不用拍打戏,但要面对大量高难度的镜头。我很荣幸能够和导演再次合作。”

#电影《攀登者》剧照

《捉妖记》《盗墓笔记》《后来的我们》……数年来,最初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井柏然在他陌生的电影领域潜心积累,银幕前的观众们一路见证了他的成长,见证了他通过一部部作品在电影领域开创佳绩。“登峰时刻”发布会上,在一起登台的5位主演中年纪最小的井柏然表示,这次与众多实力派演员一同主演电影《攀登者》,虽然压力不小,但收获也颇多:“通过这次合作,我学到了很多经验,也感受到了一份从容,能够更好地适应角色了。”

电影《攀登者》中,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是1975年登山队的小队长,也是队伍里的摄影师。他的摄影师身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真实历史上的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壮举,但由于缺乏登顶的影像资料,国际上对此存在怀疑之声,直到1975年中国再次组建队伍登顶珠峰,世界为之瞩目。而在取材于这段真实历史的电影《攀登者》中,井柏然就担当着用镜头记录攀登之路的重要工作。

井柏然介绍说,自己演了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角色,所以要为他选择“使命”作为关键词:“在登峰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突发情况,他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队长的工作,肩负起这份责任与使命。”作为“攀登者联盟”中年轻一代的队长,他将肩负年轻人的使命,无畏前行。

胡歌: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上,胡歌选择的关键词是最没有争议的—“阳光”,不仅与他在电影《攀登者》中饰演的角色杨光同音,也是对这个角色性格的贴切概括。

杨光人如其名,向阳而生,是个朝气十足的小伙子。来自体院的他是1975年登山队的队员,与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同属队伍里的年轻力量,两人有不少对手戏。谈到角色定位,胡歌说自己是登山队里的开心果,除此之外,他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我是吴京的粉丝。”原来,杨光一直视吴京饰演的登山队队长、曾在1960年率队登顶珠峰的方五洲为偶像,1975年的登山队由方五洲继续率队登峰,也成了杨光加入登山队的一大原因。

发布会现场,吴京被问到两人在电影外关系如何时,试图礼尚往来地表达一句“胡歌也是我的偶像”,却脱口而出“我是胡歌的偶像”。胡歌在旁边一脸释然地回应:“没错,就是如此。”面对观众的笑声,章子怡打趣吴京说:“你一不小心说出真心话了吧”。吴京连忙解释:“不,我真是想说我是胡歌的粉丝,我是看《琅琊榜》长大的。”

现场原本有些严肃的氛围,顿时因为这个小小的插曲变得活泼了许多,让人多少能想象出主演们在剧组时的日常相处模式。

在电影里,“攀登者联盟”的每位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1975年冲顶珠峰的登山队的成员可以分为“大三侠”和“小三侠”两代人。胡歌属于“小三侠”的一员,他介绍说,“大三侠”和“小三侠”是师徒的关系,“攀登精神”也在师徒之间薪火相传。作为“攀登者联盟”的一员,胡歌的体会就是他对角色关键词的一句阐述:“阳光总在风雨后。”

其实,胡歌不仅是在这部电影里加入了登山队,他本来就喜欢登山,不时有网友在各种登山圣地发现他的身影。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上,胡歌分享了自己的一趟登山之旅:“我曾经登顶过西藏的启孜峰,海拔6206米高,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至今都觉得收获非常多。其实让我感到最震撼、最开心的并不是登顶的那一刻,而是登顶的过程,所有的收获都藏在登顶的每一步里。”

出演电影《攀登者》之后,胡歌觉得自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登山不是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而是大自然接纳了人类,我们能够征服的只有我们自己。”

何琳:成为登山队的守护者

无论银幕之上还是银幕之外,电影《攀登者》的“攀登者联盟”都可谓人才济济。在观众期待的目光中,来自上影演员剧团的何琳接过了话筒:“大家好,我是何琳,我在《攀登者》里扮演的是登山队的随行队医赵虹,队内的救援担当。”

早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集体亮相时,电影《攀登者》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就引发了观众的惊叹,影片的主演几乎人人都有影视领域的重要奖项在身,何琳也是组成这强大阵容的重要角色之一。1997年她就曾获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配角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玛峰,都有自己的梦想。”电影《攀登者》之前在珠峰大本营举行关机仪式,何琳也留下了令人感慨的现场发言,“能够在冲顶的路上坚定心中的信念,为之挣扎煎熬并努力拼搏,人生足矣。”

这一次在电影《攀登者》中,何琳饰演的赵虹是登山队医疗组的组长,她的存在是登山队员登顶的体能保障。万分艰险的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她会一路守护着登山队前行。因此,她选择的关键词是“守护”,登山队的守护者将为勇攀高峰的人们带去力量。

陈龙:测量“中国高度”

随着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陈龙的登台,电影《攀登者》中的“小三侠”宣告到齐。

#电影《攀登者》剧照

电影讲述1975年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故事中,井柏然饰演的摄影师李国梁、胡歌饰演的登山队员杨光和陈龙饰演的测绘员林杰组成了“小三侠”,他们和另外六名队友都属于“登二代”,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生与死的挑战。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电影《攀登者》还原了当年中国登山队员的种种壮举。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将觇标插上珠峰,测量出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从此之后的30年,全世界都使用着这一“中国高度”。而在电影中,陈龙饰演的测绘员林杰就肩负着这个重要任务—在风雪之中守卫觇标,带着它抵达珠峰顶端,勘测出“中国高度”。

陈龙选择了一个最能体现林杰特点的关键词—“精准”。他介绍说,林杰作为登山队中测绘组的成员,视勘测工具如生命,定将完成交给他的这一任务。

刘小锋:生命可贵,情义无价

国家一级演员、来自上影演员剧团的刘小锋曾主演《王勃之死》《英雄虎胆》等经典影视作品,获得过华鼎奖等多项电影奖项。在“登峰时刻”发布会上,他首次透露了自己在电影《攀登者》中饰演的具体角色及其重要身份:“我很荣幸能在电影中饰演1960年登山队的老队长徐浩天,他重情重义,是队伍里的‘冲锋担当’。”

攀登路上,挑战重重,刘小锋为徐浩天选择的关键词是“情义”二字,而他选择这个词的理由,也能让人感受到他具有的万千豪情:“我饰演的老队长徐浩天为人重情义,危难关头,他总会选择奋不顾身地帮助自己的队友。攀登是玩命的运动,但面对世界的高峰,生命可贵,情义无价。”

#电影《攀登者》剧照

曲尼次仁:珠峰上的黑牡丹

1975年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有着比1960年那次更大的规模,不得不提的是,当年曾有30多位女登山队员一同入选,而最终登上珠峰的9名队员中,有一位藏族女运动员潘多。电影《攀登者》中的1975年登山队里,同样能看到一位藏族女队员的身影,她就是曲尼次仁饰演的黑牡丹。

“她是1975年那次登山行动中唯一一个登上高峰的女性,勇敢而智慧,有着藏族女孩独特的魅力。”曲尼次仁介绍说,自己的角色是登山队里的“后勤担当”。美丽的黑牡丹在风雪中顽强生长,“决绝”是属于她的关键词。因为她身上肩负着许多未能完成登顶的经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1975年的登山队,这份决心令人钦佩。

拉旺罗布:两次登顶,勇于挑战

在真实历史上,1960年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中有一位藏族登山运动员贡布,他为1975年的登峰行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段故事即将登上大银幕。

“大家好,我是藏族演员拉旺罗布,在《攀登者》中饰演两次登顶珠峰的藏族登山队员杰布。”

拉旺罗布曾主演过由上影集团出品、傅东育执导、阿来担任编剧的电影《西藏天空》,并在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这次在电影《攀登者》中,他将演绎一位勇敢坚毅的登山英雄。拉旺罗布选择的关键词是“勇毅”:“杰布在1960年成功登顶珠峰后,又在1975年带着自己成功登顶的经验,再次挑战高峰,我想,他是一个非常勇于挑战的人物。”

#中国登山英雄桑珠、夏伯渝在“登峰时刻”发布会现场

桑珠:重回年轻岁月

1952年出生于日喀则的桑珠17岁入伍。1974年,中国登山队来到桑珠当兵的那曲比如县,招收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队员,年轻力壮的桑珠也报名了。经过多轮体能测试和严格选拔之后,桑珠通过了最终测试,光荣地成为登山队的一名成员。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桑珠与中国登山队的其他8名队员第二次登顶珠峰,这一回他们成功测量了珠峰的精准高度,完成壮举。

2018年上半年,《攀登者》剧组联系到了已经退休在家的桑珠,就攀登过程和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访问,桑珠也热情予以回答。“1960年中国登山前辈登顶珠峰的事迹与精神,给了我们1975年再次登顶珠峰的决心和动力。1975年5月27日,包括我在内的9位队员,安全顺利地登上了珠峰。那年最难忘的是我们做了很多极具科学价值的举措,完成了中国人自己勘测珠峰高度的任务,也完成了很多属于中国的‘第一次’。”在此次拍摄的过程中,留下了一张吴京、张译与桑珠的合影。佩戴着洁白的哈达,桑珠又踏上了年轻时走过的土地。

1975年登上珠峰的时候,桑珠才23岁,今年已经68岁了。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桑珠走上“登峰时刻”发布会的舞台,看到那么多为拍摄《攀登者》而付出的电影人,他说自己心里有种沉甸甸的感情,甚至感觉自己重新拥有了年轻时的状态。

夏伯渝:即使戴假肢也要登珠峰

2018年5月14日10点40分,夏伯渝成功登上珠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那一天,夏伯渝的名字出现在各类新闻网站上。

1975年,与桑珠一同登峰的夏伯渝,被分到了突击队。最后一次突击,在海拔8600米遇上了强大的高空风,被困两天三夜,在所有补给都消耗殆尽之后,被迫下撤。下山途中,他为了帮助一位体力透支的队员,将睡袋让出,为此冻坏了双脚,不幸失去双腿。如今的夏伯渝戴着假肢站在“登峰时刻”发布会的舞台上,站得稳稳当当。

“我是夏伯渝,今年70岁,和共和国同龄。作为1975年登珠峰的登山队员之一,因为暴风雪,很遗憾我没能成功登顶。但我登顶的心与‘攀登精神’一直没有熄灭,几十年间不断为登顶珠峰做训练。哪怕1993年我罹患癌症,随后在2014、2015年连续遭遇雪崩和地震,2016年又得了血栓,医生警告我再登山,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我想只要我活着,我就不能放弃梦想。终于在2018年我成功登上顶峰,完成了40多年的梦想,感谢珠峰。”

在这一刻,台下掌声雷动,而《攀登者》为什么会请来夏伯渝,答案也不言而喻。在老一辈攀登者的身上,我们看到路再险,也挡不住勇敢的心,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攀登精神”。

猜你喜欢
登山队登峰攀登者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The blind climber 盲人攀登者
叶片不平衡导致风力发电机设备振动分析
张志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
董志塬
提醒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