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信息服务网站的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研究

2019-07-20 11:57付哲敏林正根林勇虎付星辰
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栏目志愿者运动

付哲敏,林正根,林勇虎,付星辰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我国强国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工程,必须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同时要加快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和必然发展阶段。在高等体育教育领域,如何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战略来进行育人工作,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高等体育教育有机融合的角度进行探讨,在原有实践能力教学成果基础上,创新的开拓教育新阵地、新课堂,开发了“体育信息服务平台”,使广大体育专业大学生有机会在课堂外实践创业和就业,培养他们的综合操作能力。同时,基于互联网网站的技术支持,同步运行了手机端的App体育信息交流客户端,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碎片时间、体育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在扩大学习效率和学习内容,提供创业、就业锻炼机会以及创新教育模式上做出有益尝试,为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目前,市面上与体育有关的网站和App软件门类不多,主要包括足球比赛实时播放软件、体育裁判软件、体坛掌上报纸、健身指导等,尚未见与本研究雷同的体育信息服务网站和App。

1 运动训练专业网络体育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1.1 网站开发

本网站采用B/S结构,包括3大栏目板块:信息服务板块、学习资源板块及志愿者招募板块。其中,体育信息服务板块包括各项目课余实训时间信息、健身指导信息、比赛预约信息、体育用品买卖信息、场馆空余信息;学习资源模块包括各项目教学或训练的视频;志愿者招募是大学生志愿者报名的窗口。

1.2 网站的设计、维护和检验

网站从总体设计、开发环境、核心功能模块、测试、正式运行、维护、完善、开发工具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本设计从可行性、实效性、网站策划、后期维护4个方面着手运营,并进行了后期测试和调试。

网站设计中考虑了运行成本和使用环节以及施用对象等关键问题,主要设计的栏目包括课程学习资源栏目、课余实训栏目、私教课、约赛、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栏目等,内容结构上简单明了。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栏目为后期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而设。私教课和课余实训栏目比较受学生的喜爱,他们通过此平台上的实名认证后,即可发布自我需求信息,利用课余进行锻炼、尝试授课、勤工俭学等。由于是实名认证,参与的人员多为校园师生,少数是校外体育爱好者,保证了参与者的安全和利益。

在网站维护中,主要由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进行信息的采集、更新,由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学进行内容的发布和板块的升级。大学生们的工作热情较高,虽然都是义务进行,但是,从中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网站和App建成后,在大学生及教师群体中进行了反馈调研,收到很多意见和建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栏目内容更新速度过慢、栏目需要继续丰富和完善等。

网站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和人力,为了能够继续运行下去,管理者采取与各大体育网站共赢共建、招募广告等方式进行运营和运作。

2 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在网站中创业实践的内容及启示

本网站和App主要为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使用,他们具有非常强的运动专项能力,在网站中特别开设了诸如私教课等栏目,意在为他们提供课余授课或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招募该专业大学生到网站中来工作,拓宽他们的眼界,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2.1 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与管理

为了完成网站日常的维护工作,同时也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实习的创业实践途径,体育信息网络平台建成之后,主要由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来完成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正常来讲,一个平台的营销,只依靠几个兼职是不行的,所以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并进行完整的岗位构架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在分工合作的同时,确定了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这些志愿者是从校内学生中招募的,以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强、有美术设计经验者优先,以有服务热忱和敬业精神为前提。分批共招募近60余名学生,培训环节由专业的网站制作者来完成,培训内容包括编辑和活动推广等。

2.2 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参与日常平台信息的建设与更新

为了进一步对网站进行维护,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维护中,这些参与创业实践大学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合理规划栏目、考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使用。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和专长,细分成网站创作小组、网站管理小组。其中,前者主要负责各栏目及其内容的理念定位、效果设计和文案撰写,后者主要负责线上线下的活动、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更新等。

2.3 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后的启示

2.3.1 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有待加强大学生志愿参加本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者对志愿学生客气有余,信任不足,出现志愿者能力有限,执行不足,在运行之初缺少明确的定位和安排等问题,他们有想法,胆子大,有热情,但是缺少工作经验,往往突击完成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果。

2.3.2 参与运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不够稳定由于志愿者个人学业、升学、就业等忙碌事物的干扰,往往存在逐渐积极性降低、退出等情况。另外,本网站运营为纯公益性质,许多志愿者服务中产生的交通费、通信费等,都由他们自己补贴,所增添的经济负担也成为他们退出的主要原因。

2.3.3 采用研究生、本科生联动的模式运营网站是值得推荐的做法在管理和运营中,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前述问题,管理者招募了一些研究生。这些研究生的时间相对宽松,思想更为成熟,有的还在本科时即参与过本网站的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网站的运营顺畅很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硕、本联动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这样做,整合了资源、拓宽了人才培养的空间,保证了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2.3.4 搭建在校生创业、就业平台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运动训练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这些学生的优势在于多数学生具有优秀的运动专项实践运动基础,在自己的领域有着丰富的运动经历和经验,他们欠缺的是如何去指导,如何具有多维运动项目应用能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转变,除了上述专项有关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为这类大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因此,本研究所创建的网站和同时运行的App,很好地迎合了青年人的生活习惯,并与他们的专业实践经历对接,在搭建的网络平台中,利用他们的特长去体验课余锻炼、指导、就业与创业,从中锻炼自我、夯实自我和重塑自我。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本研究所提供的育人平台和实践方式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未来还可以从搭建“孵化”平台,建立创业就业资源库等方面来推动专业特色建设的发展。

3 结 语

前人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较多是从管理、课程体系等角度进行探讨,尚未见在体育专业中从网络培养方式角度进行相关研究;从网络应用角度来看,教育行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都较好,而在体育行业,更多的是从健身、休闲等大众需求、需要出发来开发对应的应用软件。本网站的建立、手机App的使用较为有效地协助培养体育高校人才,是工作方式的一种有益创新,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大胆尝试。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他们在网站中的历练和工作,课余的锻炼,培养了综合应用能力。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在模式和组织、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运动训练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今后,一方面,我们将在原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应用评估的深入研究,以便对后续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论证,并把体育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考试等内容涵盖进来,以增强软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最终达到提高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目的。

猜你喜欢
栏目志愿者运动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栏目主持人语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