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西体育旅游资源的旅游职业教育路径研究

2019-07-20 11:57赵天姿
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旅游体育

张 丽,赵天姿

(桂林旅游学院基础部,广西 桂林 541006)

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飞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数量剧增。尤其广西是旅游大省,其高素质人才的缺口是巨大的,这严重制约了旅游的发展。近年来,体育旅游又成为一种时尚,这就对培养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大量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与知识,具备休闲、体育和旅游的一线管理和服务人才备受青睐。

旅游职业教育担负着为中国旅游业输送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重任,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旅游职业教育路径,从机制上保证教育质量,提升旅游职业教育的活力,是支撑并推动中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加之互联网的助推作用,完善广西体育旅游资源的旅游职业教育路径势在必行。

1 研究现状述评

1.1 国内外研究旅游教育现状述评

戴斌等从教研分工与合作发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政府导向与企业导向、资源导向与技术密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探索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创新思路。郭胜等从管理、体制、教材、师资、教法等方面,确立旅游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并提出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庄捷提出了改革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具体措施。吴必虎等通过研究比较成熟的大学的相关院系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问题的比较、研究,试图为发展中的我国高等院校旅游教育事业提供参考。徐红认为重技能与重理论两种教育体系正日益融合。此外,一些学者对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瑞士等国的教育模式、课程与教材、师资培训、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1.2 体育旅游发展国内外研究述评

安东尼的《体育与旅游》及威廉姆斯和泽林斯基(1970)阐述了大型体育赛事引起的旅游业的独特现象,并构建了基本的研究框架。总体上看,国外涉及体育旅游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旅游本质、属性和管理等基础性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体育旅游理论体系已经形成,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数学建模等科研方法的不断引入,国外体育旅游理论体系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自韩月清(1989)发表了首篇体育旅游的论文之后,长达10余年没有相关文献问世,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相关题材的研究才逐渐丰富并发展成为体育研究的一个热点。

1.2.1 关于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这类研究涉及体育旅游及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分类等。其中体育旅游的概念作为构建体育旅游体系的基点,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解读。总体而言,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体育旅游外延(具体内容和形式)来界定到用旅游的内涵(特征和属性)来界定的逐渐深化过程。

1.2.2 关于体育旅游发展研究(1)在不同视角从宏观层面探讨对体育旅游的开发。从产业融合的视域提出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3方的推动使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形成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路径,或根据体验经济人性化和互动性的特点,从体育旅游体验的匹配机制和实施制度角度提出了体育旅游开发的策略。(2)从微观层面探讨不同区域体育旅游的开发。对贵州喀斯特、宁夏、河南、深圳等地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对当地体育旅游的开发路径进行了研究,这部分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体育旅游的认识正逐步深化,研究的领域和视角也逐渐拓展,形成了在空间上由全局向局部转变、在内容上由整体向特质转变的显著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我国各民族千姿百态的传统体育文化,必将作为旅游的新元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 对策与建议

2.1 对 策

2.1.1 互联网打造精品体育旅游近年来武术旅游节、舞龙舞狮、赛龙舟体验、徒步、骑行、潜水、马拉松和世界杯观赛游等项目的关注度很高。要积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扩大宣传,打造精品旅游项目。

2.1.2 互联网教育构建“互联网 + 体育旅游教育”系统,为学生提供各种个性化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满足新时代体育旅游教育发展需求。

2.1.3 依靠互联网强强联合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将体育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资源进行联合,也就是说,在一个互联网的平台上,可以看到本专业最好的远程视频精品课程,使学生可以切身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体系。

2.1.4 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缺乏监督机制或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所以,要理顺行业、企业、社会等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使各方都能够从机制中获益。

2.1.5 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坚持公益性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组织变革,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治理主体多元、权力分配合理的治理结构体系,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实现职业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最大化。

2.1.6 瞄准市场,明确办学理念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充分发挥院校的服务功能。专业的设置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行业,因地制宜制定办学理念。如桂林旅游学院的办学理念就十分鲜明:创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同时还需要解决旅游专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平衡的等问题。

2.1.7 根据市场需求制订教学文案办学理念和特色确定后,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有侧重的斟酌和取舍。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一切为能力服务。

2.1.8 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和精神旅游行业是窗口服务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扩大,旅游人数也是与日俱增,产生了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难度的加大,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为宾客竭诚服务。

2.1.9 加强师资建设一个院校的高楼大厦是外在,师资才是院校的灵魂。所以,构建一批高水平,业务精湛的大师级师资势在必行。教师要年龄段、学缘、学历、职称等梯队建设都要合理,尤其是要加强校企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

2.1.10 提升外语水平提高外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是旅游职业人才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院校提供有侧重的教学场所和师资。在这方面桂林旅游学院就走在前面,该学院计划成立外语小镇,同时该院还有荣膺第三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的教学名师金龙格教授等多位大师级教师,相信学生的外语水平会更上一层楼的。

2.1.11 优化供给人才的知识体系是不断更新的,所以学生也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知识。所以,要构建中职-高职-高等院校的梯队式学习进修的平台,培养多层次、多方向的旅游人才。

2.2 建 议

2.2.1 政府主导、多主体支持旅游业和旅游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仅仅靠教育部门本身或行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当绿水青山的旅游业已经成地方的支柱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时,需要政府部门的更多的关注,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的注入,从而保障和落实各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多主体的广泛参与,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2.2 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世界著名酒店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特点就是学以致用、产教结合、教师与行业接轨,课程与国际接轨,敬业第一。毕业生可以直接任职,而不需要实习。所以,在现实教育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结合落到实处,并且见到效果。而“洛桑”模式对于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职业旅游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五花八门的职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