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方法探讨

2019-07-21 15:13章冰燕刘敏泉
山东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书院制

章冰燕 刘敏泉

摘 要:伴随着住宿学院模式的改革,相应学生事务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了学生社区。本文基于书院视角,将宿舍作为资助工作的载体和落脚点,倡导资助制度进书院、导生制度进书院、励志教育进书院、诚信教育进书院,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是书院制改革下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尝试。

关键词:书院制;资助工作;导生

书院制全称为住宿式书院制 (Residential College System) 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是实现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和专才教育(Special Education) 相结合, 力图达到均衡教育 (All-Round Education) 和全人教育 (Whole-Person Education) 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1]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在 20世纪30 年代成为第一批实行住宿学院制的美国大学。而中国化的住宿学院,多以打破学生年级与专业班级的界限,实行混住,将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直接设立到学生住宿区,书院领导和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办公,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支持和帮助。[2]伴随着住宿学院模式的改革,相应学生事务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了学生社区。书院制下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遇到挑战,高校在实施资助工作方面,也应当与时俱进。

一、资助制度进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學生资助制度, 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一重要的科学论断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根本遵循, 也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提出了新的要求。书院制度必须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相呼应, 立足高校现行管理体系, 结合师生实际和校园文化, 在比较和扬弃、实践与创新的基础上, 建立规范化的书院制管理体系。[3]书院制下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院系为单位的工作制度。首先,高校要做好书院制背景下贫困生资助制度的顶层设计,深入调研,把握方向,亲身走访,转变传统的以班级为载体的资助制度,有针对性地设计适用于书院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兼顾不同书院之间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为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学校对于资助名额分配可采取“按学生基数+全校总体平衡”来分配名额,各书院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校申请增加或减少名额,有效的保证贫困生获得资助。其次,书院可以团委会为主要载体,依托团总支,通过合理的导生区域编排,把书院划分为若干个贫困生资助工作小组,由团总支书记担任认定小组组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对此有以下措施:一是导生、团干充分参与到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来,形成“贫困生——导生(团支书)——贫困生认定小组——书院贫困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网络,形成跨院系、跨年级的书院制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这样的贫困生认定网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保证认定小组的成员对每位贫困生都比较了解,增加了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度。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安排导生深入宿舍与贫困生交流,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宣传和思想引领工作,消除资助工作在贫困生心中的距离感。在制度设计上做到程序公正与隐私保护,兼顾贫困生的情感变化。在沟通机制上确保贫困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帮扶支持与引导教育相结合、在人员安排上提升其专业性, 并在管理过程上提升其统筹性, 进而实现资助制度的全面优化。资助宣传进书院的开展让贫困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资助工作的存在, 切切实实感受到学校对贫困生的关心和关爱。

二、导生制度进书院

书院制背景下,班级的概念逐步弱化,书院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阵地作用益突出。在实施资助工作方面,应当以宿舍为抓手做好书院制下的资助管理工作。所以,可以倡导通过建立书院导生分区管理制,切实做到以宿舍为抓手,推进资助工作。书院导生分区管理制是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管理体制。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混住的情况下,通常是以就近的若干间宿舍为一个区域单位,称为导生区。导生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定期检查本小区的所有宿舍,包括基本的生活情况、卫生安全、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处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随时上报。导生会的其他职能属性包括根据书院安排,在小区内开展各项工作(如活动组织、资助宣传等)。就资助管理工作而言,以导生会为载体,可以更为细致更为全面地推进书院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

三、励志教育进书院

以精神扶贫和励志扶贫为抓手, 不断激励贫困学子奋力前行。在书院制的构建和实施中,书院辅导员和导生的直接参与以及日常检查和接触交流的增多,可以使书院更为全面和直接地了解到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书院可以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挖掘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发挥发挥他们励志带头作用,开展“励志学子进书院”系列活动。“励志学子进宿舍 ”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开展励志学长进宿舍活动,采取交谈、辅导、走访等方式,通过讲述自身经历,就如何正确看待贫困生认定、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做好勤工助学和如何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等方面,与低年级贫困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第二,可以开展“我身边的励志故事”线上线下活动,利用网络平台,或者以书院楼梯为主线,沿楼梯两侧墙壁进行励志学子风采展示,展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自强之星获得者、国家助学金获得者等各类学生荣誉信息,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书院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激励贫困学子积极向优秀靠拢。励志教育进书院正面树立了优秀贫困生的形象,使他们获得自信的同时增强了对书院的归属感。

四、诚信教育进书院

书院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资助工作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要在整个资助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工作。依托导生会,从日常宣传和信息采集等方面,多渠道做好贫困生诚信教育引导工作。特别是在重要的助学贷款工作时间节点上,如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期和6月份毕业生离校期,为助学贷款的宣传和毕业生还款工作的重要宣传教育时段,可以在书院入门处的宣传栏或者电子展示屏上做足诚信教育宣传,同时安排导生会充分深入宿舍开展诚信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期初宣传助学贷款,除了展开常规宣传动员之外,还可以在人员安排上提升助学工作的专业性。在书院成立一支由老师、优秀贫困学子组成的助学贷款政策宣传队,安排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为队员进行专题指导、培训和考核,让他们首先对助学贷款政策有准确的认知和基本的程序解释能力,便于其对其宿舍其他成员进行有效传达。同时,可组织一些有贷款经验的老生进行宿舍巡讲。宣讲对象主要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宣传助学贷款政策、解答助学贷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巡讲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一方面要继续进行助学贷款的宣讲,另一方面,在他们毕业前要对还款流程和不能及时还款的后果进行重点提醒。特别是在大四学生毕业前,要确保让每个贷款毕业生都明白还款途径和方法以及违约的后果,形成以诚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

综上所述,书院制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可从制度措施、教育方法上探寻一套适用于本校书院的工作方法。将宿舍作为资助工作的载体和落脚点,倡导资助制度进书院、导生制度进书院、励志教育进书院、诚信教育进书院,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是书院制改革下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尝试。

[参考文献]

[1]余小明.英美住宿式书院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我们的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 2015,(01),40-47.

[2]李丹.全人生命教育在至诚书院.清朗人生——汕头大学全人生命教育论文集[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3]徐松伟,刘兵勇,许贝贝.新时期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现状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6),102-106.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广东 汕头 515063)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书院制
对受资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