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红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2019-07-22 01:48徐玉梅杨德军张树明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红树生根基质

罗 娅,徐玉梅,钟 萍,杨德军,陈 勇,张树明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云南 普文 666102)

山红树(Pellacalyxyunnanensis)是红树科山红树属常绿乔木,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云南稀有种,为我国特有树种,仅在云南勐腊有零星分布,植株稀少,天然繁殖极差。近几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野生山红树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被大量破坏,天然山红树资源急剧减少,根据相关样地资料的样地调查,山红树野外植株不及250株,属于濒危物种。其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勐腊海拔850 m的低山沟谷雨林中,夏热多雨,冬暖多雾,终年无霜。土壤为紫色砂页岩的沟谷坡地,小环境地处低山常年流水的沟谷,坡度20°~30°。与其伴生的乔木树种有绒毛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pandurifolia)、云南肉豆蔻(Myristicayunnanensis)、毛柿(Diospyrosstrigosa)等。鉴于山红树的稀有性,应加强对其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并开展人工繁殖研究,扩大其种群, 从而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到目前为止,对山红树的引种栽培技术研究较多,而未见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报道。由于其种子繁殖数量有限,且无法保障母本的优良性状,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来繁殖山红树种苗,能使苗木保持原有的母本优良性状 ,为造林提供大批量的优质苗木[3]。本试验开展ABT1号生根粉不同浓度对山红树生根率的影响,探索ABT 1号生根粉适宜山红树生根的激素浓度,为山红树的扦插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文热带林业研究所苗圃内,地处东经101°6′,北纬22°25′,海拨830 m,属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年平均温度为20.1 ℃,≥10 ℃积温7 459 ℃,最热月(7月)均温23.9 ℃,最冷月(1月)均温13.9 ℃,极端最高气温38.3 ℃,极端最低温-0.7 ℃,全年无霜。年降水量1 655.3 mm。年相对湿度83%,干燥度为0.71。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呈酸性,pH值4.3~6.3。试验地地势平坦, 排水良好。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穗条 穗条采自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苗圃内2 a生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营养枝。

2.1.2 供试激素及浓度 激素为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水与生根粉的比例分别是200倍、400倍、600倍、800倍和1 000倍。

2.1.3 扦插基质 生黄土。

2.1.4 育苗基质 调查生根率后移入营养袋所用基质为森林表土。

2.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6个处理(包括对照),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扦插20株,每个处理5个重复共计100株。6个处理分别是:①1 000倍;②800倍;③600倍;④400倍;⑤200倍;⑥对照清水。扦插前1 d用0.05%的高锰酸钾消毒并淋透扦插基质备用,苗床透光率为70%,插后35 d每10 d对生根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后移入事先准备好装有森林表土的营养袋中培育直到苗木出圃。

2.2.1 插穗的剪取 穗条现采现插,长度为8~10 cm(留2~3个节),底端剪在节处(因为枝条除节处中心均是空的)。保留顶端1~2对半叶。

2.2.2 插条处理 将剪好的枝条用事先准备好的生根粉浸泡3~5 min后扦插。

2.2.3 扦插密度 扦插株行距以4 cm×3 cm,每平方米约800~1 000枝为宜。

2.2.4 扦插 用竹片在基质中插一个小孔,将浸泡后的枝条插入小孔内,深度以穗条长度的2/3为宜,压实穗条周围的基质,浇透水保持基质潮湿。

2.2.5 插后管理 为减少蒸发,插后立即用拱形塑料薄膜覆盖插床,在插床上搭建高60 cm的小拱棚。气温高时,加盖一层遮阳网,保持床内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22~30 ℃,插后到愈伤组织形成前始终在叶面形成一层水膜。愈伤组织形成到生根阶段。每周喷消毒液(多菌灵1 000倍液)1次,每2周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喷洒叶面。发现发霉的穗条要及时处理。待幼苗移入营养袋后保持袋内基质潮湿,苗木成活后每两周施0.02%的狮马牌复合肥一次。

2.3 统计分析

对各试验统计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DPSv 7.05统计软件用LSD法作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插穗的观察,山红树扦插后保温、控温是促进生根的关键,从扦插的整个过程看,插穗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

表1 山红树扦插生根率和成苗率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注: 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 同一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

从表1看出:生根率从高到低的是: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⑤>处理①>处理⑥;处理③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处理③的生根率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处理①与处理⑤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激素ABT1号生根粉1 000倍浓度和200倍浓度对山红树生根有抑制作用。成苗率从高到低的是: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⑤>处理①>处理⑥。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可知,处理③与④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几个处理间差异显著。说明浓度为600倍和400倍的ABT1生根粉处理对山红树的成苗率影响相似,而远远高于其它几个处理浓度。

4 结论与讨论

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山红树扦插生根率、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红树扦插后控温、控湿是促进生根的关键,从山红树生根的整个过程来看,插穗全部先长出愈伤组织,再从愈伤组织生根,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

(1) 从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山红树生根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看,适宜的浓度是促进山红树生根的原因之一,过大或过小的浓度不一定对山红树扦插生根起促进作用,反而会抑制它的生根。通过试验结果得出:本试验生根率和成苗率均最高的处理是:浓度为600倍ABT1号生根粉,且较800倍和1 000倍的更为经济。通过对整个扦插过程的观察,山红树扦插后保叶也是促进生根率和成苗率的关键,插条上端的叶子若在30 d内脱落或干枯便不会生根,因此在扦插后要始终保持在拱形塑料薄膜内有一层小水珠,温度过高时,外加一层遮阳网。

(2) 本次试验只做ABT1号生根粉5个不同浓度和1个对照对山红树生根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对ABT2号 、ABT3号和NAA等不同的生根粉对山红树生根率和成苗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展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红树生根基质
红树林诞生记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会“上”树的鱼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红树植物老鼠簕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lavipes AIL8化学成分的研究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