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移动支付的差异
——基于湖州、 杭州、 金华的调查样本∗

2019-07-22 08:00周紫薇朱宇翔王玉雪陈晓玲
创意城市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支付宝购物微信

周紫薇 朱宇翔 王玉雪 郑 欢 陈晓玲

提 要: 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不断发展,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作为两种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 在各方面存在差异。 基于这一社会现象,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对湖州、 金华、 杭州三个地区人们在支付方式选择上的差异进行分析。 调查表明, 移动支付已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 且支付宝支付为主要途径; 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在支付对象、 用途和使用群体上存在差异。 移动支付的选择存在差异,除了与支付端的功能、 商家的优惠策略有关, 还受社会网络的影响。

一 调查的缘起与调查设计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交易从最初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易过渡到物与金属之间的交易, 最后形成货币与物之间的交易。 交易是人类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而支付方式则是在交易体系中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市场流动的重要手段。 很长一段时间内现金是人们交易支付的重要手段, 甚至是唯一手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打开了移动支付的大门。 2015 年3 月5 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 行动计划, 并正式将其确立为国家战略。 日益开放型的国家政策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府出台的金融、 财税政策为移动支付平台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 的大背景推动各种行业创新变革, 电子商务快速兴起,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第三方支付的规模逐步扩大。 此外一些必要的技术条件, 如通信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云计算等, 它们的出现使得支付方式不断完善。 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加强, 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人们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忧虑。 这些因素促使移动支付不断发展壮大, 势不可当。

因移动支付有方便快捷、 安全高效的特点, 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越来越多, 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也越来越大。 截至2017 年12 月, 我国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的用户比2016 年底增加5783 万人, 达到5.27 亿人的规模, 年增长率为12.3%[1]。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第三方支付日益成熟, 支付宝和财付通形成双寡头市场格局。 数据显示, 支付宝在2017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份额基本稳定在54%[2], 比第二名财付通高十多个百分点。 在互联网时代, 同为移动支付, 支付宝和微信在使用量、 对象、 用途等方面的差异, 除了受企业战略布局、 支付优惠的影响, 是否存在某些社会机制, 对两者的支付产生不同的作用? 例如, 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是否会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 即在进行移动支付时, 支付者是否根据自己所在的社会环境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 例如, 处在使用支付宝较多的人群当中,支付者会更倾向于使用支付宝。 因此, 本文将在探究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差异的基础上, 研究支付宝和微信使用差异的社会学机制。

为探究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的使用差异及原因, 本研究在前期资料收集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7 部分, 分别为: ①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月收入、 居住地; ②对传统和新兴支付方式的选择, 包括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更偏向于哪种, 偏向于现金支付的原因, 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会使用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 ③对不同移动支付方式的选择, 包括较常使用哪种移动支付方式, 什么情况下使用微信支付, 什么情况下使用支付宝支付;④选择不同移动支付方式的原因, 包括经常使用支付宝支付的原因, 经常使用微信支付的原因; ⑤支付对象和用途的差异, 包括支付宝支付的对象、 主要用途, 微信支付的对象、 主要用途; ⑥对支付端接受度的差异, 包括接受支付宝支付的商家数量情况, 接受微信支付的商家数量情况; ⑦支付端单次支付金额的差异, 包括支付宝单次支付的金额范围, 微信单次支付的金额范围。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8 年7 ~8 月, 调研地点包括湖州市长兴县、 金华市武义县及义乌、 杭州市全区, 基本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一般情况。 在已公布的浙江省2018 年前三季度GDP 数据中, 杭州、 金华和湖州分别排名第一、 第七和第八, 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异, 在浙江省内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研究对象上, 本研究指的是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各地区不同行业、 不同年龄段的常住人口。 研究样本的抽样, 采取在网络上以及各城区人群密集的街道发问卷这种偶遇抽样的方式, 共发放调查问卷460 份, 回收452 份。 问卷回收率为98.26%, 回收问卷全部有效, 运用SPSS19.0 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总的452 位被调查者的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在男女性别、已婚与未婚两方面, 分别占36.95%和63.05%、 23.01%和76.99%。 被调查者在文化层次上以大专及本科为主, 占79.42% (见表1)。

表1 样本的基本情况 单位: %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显示, 移动支付已成为当前支付方式的主流, 且以支付宝支付为主。 支付宝和微信这两种移动支付方式, 在支付原因、 支付对象、 支付用途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 移动支付成为主流, 支付宝是支付的主要途径

移动支付因其方便快捷的优点得到广泛使用。 在本次接受调查的452 人中, 有61.06%的人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 有20.80%的人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现金支付或者移动支付, 还有16.37%的人表示两者都可以。 452 人中, 只有8人仍旧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现金支付。 调查数据显示,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当前支付方式的主流。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 有377 人在支付宝和微信上都绑定了银行卡进行快捷支付, 占83.41%; 有7.30%的人只绑定了支付宝, 2.43%的人只绑定了微信, 还有6.86%的人在两个平台上都未绑定银行卡。 但是无人选择直接刷银行卡支付, 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已经成为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

在使用现金支付的人中, 有62.50%的人习惯使用现金支付, 25.00%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移动支付, 还有25.00%的人表示使用现金支付更有感觉, 仅有12.50%的人表示使用移动支付不安全。 由此可见, 人们对于移动支付的信任度比较高。

在选择移动支付的人中, 选择支付宝的占60.15%; 较常使用微信的占12.68%;选择看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的占27.17%。 可以说, 支付宝在移动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

表2 显示了被调查者在何种情况下会使用支付宝。 人们常常因为支付宝的一些商业诱导行为而选择使用支付宝, 如有69.33%的人在商家提供支付宝二维码时会选择使用支付宝, 有64.00%的人在支付宝支付有优惠时会选择使用支付宝。 更常见的情况是, 把钱存在了支付宝中, 因此, 有72.00%的人使用支付宝是因为支付宝里有足够的钱。 除此之外, 当对方是陌生人时, 仅有6.67%的人会选择使用支付宝; 使用支付宝发红包的人数比例仅为4.00%; 当对方是支付宝好友时, 有37.33%的人选择使用支付宝; 在大型商场购物和在小商店买东西使用支付宝的人数分别占38.67%与25.33%; 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缴费以及大额转账汇款的人数分别占21.33%与36.00%。

表2 支付宝支付使用比例 单位: %

(二) 支付宝和微信在支付对象上的差异

调查显示, 支付宝和微信在支付对象上呈现明显差异: 支付宝的支付对象多是网络交易平台, 有92.77%的人的选择中都包含网络交易平台; 而在微信的支付对象中, 亲朋好友是每一位被调查者都会选择的选项。

关于支付宝的支付对象, 有92.77%的人含有网络交易平台, 如淘宝、 京东、当当等; 92.17%的人含有实体店; 56.63%的人含有亲朋好友; 56.02%的人含有个体陌生人。 并且当问及“更经常使用支付宝支付” 的原因时, 有59.04%的人回答是经常淘宝购物, 56.63%的人回答是较早接触的支付宝, 56.02%的人是支付宝方便快捷, 37.95%的人认为支付宝的安全性更高, 31.93%的人是支付宝优惠力度大。由此可见, 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方式, 在市场交易中占有很大比重, 其主要支付对象为网络交易平台。 相对于微信支付, 支付宝的商业性更加突出。 由于支付宝的发展起源于淘宝网络购物, 而且在淘宝平台上占据垄断地位, 即在淘宝平台上购物,不支持支付宝以外的任何移动支付方式。 而现代青年人对网络购物的依赖性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得不使用支付宝。

表3 支付宝支付的支付对象比例 单位: %

在微信支付对象的选择上, 100%的研究对象都会在亲朋好友关系网中使用微信支付, 同时有28.57%的人的支付对象中包含普通微信朋友。 这与支付宝的支付对象有明显的不同。 在支付宝的支付对象中, 仅有56.63%的人的选择中含有亲朋好友, 同选择中含有个体陌生人的比例十分相近(56.02%)。 我们通过走访和研究发现, 人们支付宝中的好友数量远少于微信中的好友数量, 且支付宝中的好友关系是为了经常性、 目的性的转账而建立, 一般不出现红包的形式。 而微信与支付宝相比,更加侧重的是社交, 且由于建立好友关系后才能转账、 发红包, 因此微信支付也更加侧重社交关系中的资金流通。

表4 微信支付的支付对象比例 单位: %

一位“80 后” 的银行经理曾在访谈中表示, 在他看来, 用支付宝付款是因为前几年余额宝很火。 而且支付宝绑定了银行卡, 用微信支付是因为朋友或同事间发红包及小额转账很方便。

(三) 支付宝和微信在支付用途上的差异

调查发现, 支付宝支付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网络消费、 实体店购物和个人转账汇款(见表5)。 其中网络消费占95.78%, 实体店购物占91.57%, 个人转账汇款占79.52%, 此外有35.54%的人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缴费, 还有21.08%的人用支付宝发红包, 2.41%的人有其他用途。

表5 支付宝支付的支付用途比例 单位: %

在微信支付的主要用途中, 实体店购物的占77.14%, 发红包占62.86%, 个人转账汇款占48.57%, 此外网络消费占57.14%, 查询业务占11.43% (见表6)。 占比较大的主要是实体店购物消费和发红包这两项。 当问及选择微信支付的原因时,“微信里有零钱” 是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选择, 微信单次支付金额在100 元以下的就占了60%。 人们会先用微信中的零钱来发红包或者进行小数额的金钱交易。

表6 微信支付的支付用途比例 单位: %

虽然网络消费和实体店购物这两项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中都占据较大的比例,但是纵向比较来看, 支付宝支付的网络消费(95.78%) 和实体店购物(91.57%)的占比, 大于微信支付的网络消费(57.14%) 和实体店购物(77.14%) 的占比。而在发红包这项选择上, 支付宝占比(21.08%) 小于微信(62.86%)。 因此支付宝支付主要用于购物交易, 微信支付则侧重于发红包这种比较有社交性的选择。 微信抢红包的活动有利于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 并使小数额的转账有了用武之地。 在社交性支付中, 两者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四) 支付宝和微信在使用群体上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文化程度高且较年轻的人更具有选择支付宝支付的倾向性。 高中及以下学历、 大专学历、 本科学历的人群选择支付宝的比例分别是40.90%、 60.00%、 62.62%。 年龄在18 ~28 岁、 29 ~40岁、 41 ~65 岁的人群选择支付宝支付的比例分别是63.18%、 57.14%、 50%。

较年轻和学历水平较高的人通常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在支付宝出现以前,人们的支付方式以现金支付为主, 支付宝的出现开启了移动支付的时代。 因其后来推出的众多功能如城市服务、 校园服务、 蚂蚁花呗以及各种优惠政策贴近年轻人的生活需求, 更加快捷便利, 使得他们率先接受和使用支付宝; 年长的人由于较为谨慎, 对于存在风险的新事物态度比较保守。 而微信支付是在人们对移动支付方式有所了解的背景下, 依托庞大的用户体量发展起来的, 人们对其信任度更高, 也易于被较为保守的年长者接受。

三 社会网络对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

支付宝和微信在支付用途、 支付对象方面的差异, 与社会网络的影响有关。

“经济行为是嵌入于社会结构的, 而社会结构的核心就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网络。”[3]个人的经济行为也嵌入社会网络之中。 一旦在一定的关系网中选择了一种支付方式, 就会形成相关的黏性, 成为一种新的支付习惯。 例如, 在众多使用微信的地区, 微信会“不自觉” 地成为大多数人的支付选择; 而当周围人都使用支付宝时, 支付宝又会“自觉” 地成为大多数人的支付选择。 在问及“身边人用微信支付多还是支付宝支付多?” 时, 我们发现使用微信多的人往往会回答身边的人多使用微信支付。 同样, 使用支付宝多的人往往也会回答身边人多用支付宝支付。 这说明社会网络切实地影响了人们对支付方式的选择。

任何的个人或集体都会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与“联结”,各种各类的关系联结相互交织、 相互重叠构成了社会网络。 从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物质、 信息交换始终是社会互动最基础的组成方式。 而货币的流通以及发展到今日的新兴支付方式, 可以说是社会互动的纽带。

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 Granovetter) 在《弱关系的力量》 一文中, 将关系分为强弱关系两种[4]。 强关系是指个体之间在职业、 家庭背景、 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很强的相似性, 人与人的联系较为紧密[5], 拥有的信息与资源是趋同的。 弱关系则相反, 个体之间的经验、 背景各不相同, 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 且在信息与资源方面的异质性较强, 可以进行共享与传播。 支付行为双方的关系不外乎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 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支付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

(一) 强弱关系对支付选择的影响

支付端的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不同的支付端由于定位和研发的不同,在功能设计上也存在差异。 而受众在使用的时候, 由于处于某种强关系或者弱关系当中, 会考虑该关系当中的某种因素, 选择使用相应支付方式中的某种功能。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的支付平台, 顾名思义, 以提供支付和理财服务为主。 它常用于网上购物、 交水电费、 乘坐交通工具等, 并将各种功能都融合在一个App 里,释放了手机空间, 基本解决了我们衣食住行上的问题, 便利而高效。 因其便利性和快速性, 支付宝的支付方与收款方多是具有临时交易关系的陌生人。 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力量假设理论” 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解释, 他将两个行动者之间短暂的社会接触定义为弱关系[4]。 支付宝邀请购物、 娱乐、 金融理财、 交通出行等多个生活场景的商家作为合作的对象, 当支付者向这些商家支付的时候, 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种弱关系。 出于弱关系中时间成本和活动成本的考虑, 人们会选择支付宝进行支付。 数据显示, 人们更倾向于在网络消费支付、 实体店购物、 网上缴费(水电费、 社保等)、 个人转账汇款等情况下使用支付宝。 在这些交易场景当中, 支付者与支付对象之间缔结的通常都是具有广泛性和异质性的弱关系, 而支付宝的功能多, 能适用于各种社会场合。

2018年4月8日由山东海捕中国对虾亲虾770尾,亲虾经过检疫,健康无病,活力强。运输水温9.8℃、盐度28.6‰,为避免亲虾出现应激反应,车间水温及盐度调至相同数值。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一个应用。 作为社交软件,以聊天、 发送图片为主, 附带有支付的功能, 可以转账发红包, 还有一些小程序。人们会在与他人交流联系的时候, 顺便使用它的支付功能。 在与亲戚朋友交流的过程中, 人与人之间的时间投入较多, 有一定的情感强度支撑, 较为亲密, 通常缔结的是强关系, 是通过一定的周期建立起来的并且能长期合作的关系。 在这种强关系中, 出于情感、 个人特性等因素的考虑, 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微信支付。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 人们通常会在实体店购物、 网络消费购物、 发红包等情况下使用微信支付。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 有许多人之所以更倾向于使用微信支付, 是因为微信有聊天语音等功能, 这已经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个软件, 在强关系当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而且它又兼有发红包、 转账等功能,基本满足了日常生活中支付的需要, 所以就不再学习支付宝的支付功能。

正是因为支付宝和微信的定位不同, 在主功能和衍生功能上都存在差异, 而人们在支付时又处于社会网络之中, 受强关系、 弱关系特点的制约, 因此人们会有不同的支付选择。

(二) 结构洞对支付选择的影响

美国学者博特(Burt) 在《结构洞: 竞争的社会结构》 一书中提出了结构洞的概念[6]。 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 其社会网络的表现形式只有两种: 一是网络中的每个主体与其他任何主体都产生联系, 整个网络表现出“无洞” 结构, 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 二是社会网络中存在空隙, 某个或某些个体只与一些个体产生直接联系,而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 无直接联系或关系中断, 这些空隙就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 因此被称为“结构洞”[7]。 在这种结构形态中, 作为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中间人, 拥有信息优势、 资源优势和控制优势以及更多的社会资本, 可以将缺乏直接联系的个体或群体联系起来, 互相传递信息与知识, 扩大了原本有洞的网络。结构洞理论与联结强弱重要性的观点有很大的相关度。 无洞结构仅仅存在于封闭性强、 有一定准入限制且群体成员互相熟悉的小群体中, 而在大多数的社会群体中,都会存在结构洞。

微信支付依托于微信本身发展, 支付方式也是由好友间发红包、 转账形式发展而来。 其作为社交软件, 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和封闭性, 无论是好友还是微信群, 具有一定准入限制, 因此以微信为平台的社会网络中存在更多小群体, 存在更多“无洞” 结构。 在好友交流与微信群等小群体中, 人们可以获得对称、 平等的信息; 在涉及金钱往来时, 人们就会偏向于直接使用微信转账或红包的方式支付。 支付宝的性质则与微信截然不同。 支付宝的实质是金融工具, 功能更多、 适用性更强。 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人群拥有信息、 资源和控制优势, 他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 与周围社会有着更加繁复的弱关系, 例如公共关系工作者、 商人等。 这部分人群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更多的交易往来。 由于他们的社会网络更加复杂, 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他们会倾向于更快速、 更便利、 功能更多的支付宝支付。 同时在其社会网络中, 凭借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优势, 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一社会网络中的人对于支付方式的选择。 在与不同的人交易时, 统一支付方式不仅可以保证个人资金的集中存放便于合计, 并且可以降低时间成本。 因此, 如果在彼此了解的小群体之间, 人们会倾向于微信支付; 而当多个不熟悉的陌生人因同一人有金钱往来时, 这部分群体则倾向于用支付宝进行转账。

(三) 社会网络的复杂性对支付选择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社会网络结构密切相关, 进而会影响人们对支付方式的选择。 经过调查, 我们发现, 杭州有75.32%的人会在移动支付中偏向于选择支付宝支付, 湖州有51.19%的人选择支付宝, 金华有36.67%。 同时, 杭州有1.30%的人倾向于使用微信支付, 湖州有17.86%的人选择微信, 金华有30%。可以看出, 杭州地区选择支付宝的比例远大于金华, 而偏向于微信支付的情况则恰好相反。

而支付宝的功能和社会网络的复杂性是相吻合的。 首先, 支付宝的主要功能是支付, 且更早出现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上, 其背后又有强大的电商平台——淘宝作为支撑, 人们对其信任度较高。 而一般支付行为的双方为弱关系, 彼此间的信任度低、互动次数少, 这就需要其间有一个更值得信赖的、 便利的平台作为其经济联系的“中介”。 其次, 支付宝最初便与网络购物紧密结合, 为其吸引了一大批用户。 网络购物在高经济水平的城市快速发展, 便有更为广泛的人不自觉地选择支付宝支付。因此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消费行为越多, 人们的社会网络更复杂, 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情况更多。 而当人们的社会网络关系趋向于简单时, 微信所附带的支付功能便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人们就会更倾向于微信支付。

因受到地域差异、 文化差异、 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群体关系等的影响, 移动支付在不同地区、 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可接受程度不同, 且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有所差异。 当下移动支付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 我们不难发现, 在移动支付领域, 支付宝支付已成为主要手段, 但微信支付仍然也是大家的选择。 支付方式的差异受社会网络的影响, 这提醒我们, 市场经济的建设也需要考虑社会因素的作用。

注释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发布》, 《中国广播》 2018 年第3 期。

[2] 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8 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及用户规模预测》, https://www. chyxx. com/industry/201808/664512. html。

[3] 刘冰: 《社会网络视角下中国企业网络研究》,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5, 第4 页。

[4] M.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1973): 1360 -1380.

[5] 潘以锋、 盛小平: 《社会网络理论与开放获取的关系分析》,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 年第6 期。

[6] R. Burt, Structural Hol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7] 王夏洁、 刘红丽: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知识链分析》, 《情报杂志》 2007 年第2 期。

[8] 湖州人民政府: 《综述湖州》, http://www. huzhou. gov. cn/zjhz/hzgl/zshz/index. html。

猜你喜欢
支付宝购物微信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圣诞购物季
零花钱
微信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
微信
微信
支付宝这样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