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规模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

2019-07-22 01:32李娇王志彬吴娅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影响因素农户

李娇 王志彬 吴娅

摘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560户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经营土地规模越大的农户对该技术的采用情况越好。运用Probit模型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规模下,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年龄和土地细碎化程度只对小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性影响;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了解程度、采用时机和信息渠道只对中规模农户产生顯著性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只对大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性影响。距最近集市的距离、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水平、政府推广、政府补贴对总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在不同规模下存在差异。

关键词:土地规模;农户;节水灌溉技术;影响因素;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S274;F3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1-0041-05

收稿日期:2018-02-2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总耕地面积约为1.35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4.06%,其中55%为旱地,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用水,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800 m3,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农田灌溉年用水量就达3 600亿~3 800亿m3,水资源供应的严重短缺使得灌溉年缺口量达300亿~400亿m3。在此情况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张的困境显得尤为重要。但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不仅依靠技术本身的成熟和政府的有力推动,更取决于其终端采用者——农户的行为响应。因此,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对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Atanu等认为,土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1-4];而Green等认为,耕地规模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重要影响[5-21]。但已有研究都是将农户作为整体分析,忽视了不同土地规模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具体差异;分析客观因素的居多,缺乏农户主观因素的探讨,忽略了农户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544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规模探究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情况,并引入认知变量,运用Probit模型探讨影响不同土地规模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笔者所在课题组2016年10—11月对甘肃省张掖市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情况的实地调研。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受干旱气候条件和黑河水量调度的影响,是典型的缺水型地区,它以发展农业为主,农业用水需求量大,但实际平均水资源供给量少,农业用水方面尚存在很大的节水空间和潜力,农户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观愿望也较高,但实际采用情况却不乐观。张掖市水资源短缺以及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实际采用偏低的问题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据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对其他地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问卷随机选取张掖市8个乡(镇)的15个村进行入户访问,共回收问卷560份,剔除信息不全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544份。

1.2 土地规模划分

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学者们大都采用直接划分或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来间接划分土地规模的方法将调研样本农户划分为大、中、小规模,并对农业生产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地区样本农户的土地经营特点(表1、表2),从大、中、小3个层次对土地规模进行划分。首先,土地经营规模在0.67 hm2以下的农户大都只耕种自己的土地,还存在较大比例土地流出的情况,且未来扩大土地规模的意愿性极小。基于其经营规模小且没有要扩大的特点,将经营土地规模在0.67 hm2及以下的农户划分为小规模农户。其次,土地规模在>0.67~1.33 hm2之间的农户大部分除了耕种自家的土地之外,还存在较大比例无偿耕种亲戚、邻居暂时不种或由于迁移不在本地居住等原因无法耕种的土地,未来较愿意流入土地来扩大规模。基于其不排斥扩大土地规模的特点,将土地规模在>0.67~1.33 hm2的农户划分为中规模农户。最后,土地规模在1.33 hm2以上的农户所耕种的土地除了自家自有的土地之外,大都还存在通过土地流转转入的土地,且具有较高的土地有偿流入率和较低的土地有偿流出率,未来想要流入土地的意愿也很强,这部分农户大都较重视农业生产,把农业收益作为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基于其有意识地主动扩大土地规模的特点,因此将土地规模在1.33 hm2以上的农户划分为大规模农户(表3)。

2 不同土地规模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实证结果与分析2.1 估计结果

本研究基于调研数据并利用Stata 12.0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Probit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在不同土地规模下存在差异(表6)。

2.2 估计结果分析

2.2.1 农户个体特征 首先,年龄只对小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的负影响。小规模农户中59.12%的户主在51岁以上,其中14.37%在65岁以上,相比其他规模农户,户主老龄化现象更严重(农村老人与孩子分家后,由于年老体弱,只能经营小面积土地),其思想相对保守,对新信息的获取能力较弱,因此对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十分谨慎,为了规避风险,宁愿选择“不采用”。其次,受教育程度只对大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产生显著负影响。大规模农户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中、小规模农户,63.20%的户主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的占17.60%。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户主基于机会成本考虑更倾向于从事较高收入的非农工作,对农业的关注度变弱,不利于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

2.2.2 农户家庭特征 首先,距最近集市的距离对总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影响,其显著性主要体现在大、中规模农户上,且对大规模农户影响程度更大。距最近集市越近的农户获取外界的信息量越多,从事非农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对农业的关注度相应变弱,不利于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而距最近集市越远的农户由于信息闭塞,受外界影响较小,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有利于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了解和采用。由于所调研地区大规模农户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外界信息的便利程度会更容易使其對是否从事非农工作作出抉择,因此距最近集市的距离对其影响程度更大。其次,家庭年收入只对大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影响。大规模农户经营规模较大,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分摊的平均成本较中、小规模低,规模效益本就明显,加之家庭收入提高,一方面为增加投入成本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更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会更趋于采用该技术。最后,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对总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影响,其显著性主要体现在中、小规模农户上,且对小规模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大,表明农户兼业化程度越低,对农业重视度越高,有助于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关注和采用,而对于小规模农户而言,如果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大,说明该类农户越趋向于精耕细作,因此也越容易接受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2.2.3 农户生产特征 耕地细碎化程度只对小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负影响,即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农户越不愿意采用。相比大、中规模农户,小规模农户经营土地的总面积偏小,本就不易形成规模化经营,如果土地过于分散,更会增加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的投资成本,将极大地阻碍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

2.2.4 农户认知特征 首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了解程度只对中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正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信息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农户对技术的不理解而产生的不信任心理,了解越多就越能增强农户采用的自信心,促使其采用该技术。其次,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水平显著影响总规模农户对该技术的采用行为,其显著性主要体现在大、小规模农户上,且对大规模农户的正影响程度更大。技术本身的性质通常是农户认知某项技术的首要关注点,技术产生的效果水平越高,农户对该技术的采用意愿就越强。由于规模优势,大规模农户在技术采用上本就比小规模农户的积极性高,再加上效果水平的诱导,因此采用情况自然要比小规模更明显。最后,属于风险因素中的采用时机因素只对中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正影响,即越是具有“其他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成功后我才采用”心理的农户,对该技术实际采用的情况也就越好。具有上述心理的农户属于风险回避型农户,只有亲眼目睹了村民采用该技术的过程和成果,才能消除自身顾虑,相信技术具有的优势从而愿意去尝试,因此成功示范户会极大促进该类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

2.2.5 政策环境特征 首先,政府推广对总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产生显著正影响,其显著性主要体现在大、小规模农户上,且对大规模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由表4可知,政府推广对中规模农户也具有正向影响,只是影响并不显著,说明中规模农户对政府推广并不是很敏感,但总体来说政府推广可以促进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其次,获取节水灌溉技术的信息渠道只对中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正影响。可见,中规模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普遍集中在村民委员会、村干部或熟人推荐,且受他们的影响较大,这与上述分析中他们所具有的“其他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成功后我才采用”的心理正好吻合。最后,政府补贴对总规模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产生显著正影响,其显著性主要体现在中、小规模农户上,且对中规模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说明政府补贴对中规模农户的技术采用促进作用最大。虽然政府补贴对大规模农户的影响不显著,但同样具有正向影响,可见政府补贴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首先,不同土地规模下的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大规模农户的采用率最高,中规模次之,小规模农户的采用率最低。其次,不同土地规模下,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表现不同。其中,年龄和土地细碎化程度只对小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性影响,归根到底是因为经营的土地规模小所决定的;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了解程度、采用时机和信息渠道只对中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性影响,是由中规模农户趋向于风险规避型,在对技术的采用上受亲属、朋友等熟人的影响较大所决定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只对大规模农户产生显著性影响,这是大规模农户户主普遍较高的文化水平、自有的规模优势所决定的。最后,距最近集市的距离、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水平、政府推广、政府补贴对总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在不同规模下存在差异,可见要推动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就需要多方面工作的协同开展。

3.2 建议

3.2.1 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加快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并加快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大数据中心,配套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流转的网络化服务,为农户的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在保障他们利益的同时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降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3.2.2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 政府部门可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引导并鼓励农民种植具有比较优势的作物,并投资建立农产品收购、加工和运销一体化企业,既方便农民对农产品的销售,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以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积极性。

3.2.3 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向基层延伸,尤其是信息较闭塞的偏远地区,加强对其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深入基层听取农户自身的想法,实现与农户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在推广的同时,一方面突出节水灌溉技术与所带来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使农户在心理上对未来技术的采用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可邀请典型示范户进行现场发言,带动更多农民正确认识并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3.2.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可从节水灌溉技术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加大扶持力度。(1)供给方面。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初期的工程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的制造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以降低农户的购买成本;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方的财政支持,鼓励其研究出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节水技术。(2)需求方面。可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进行直接性的资金补贴或通过降低水价等方式进行间接性的补贴。

参考文献:

[1]Atanu S,Alan L H,Robeit S. Adop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under output uncertaint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4,76(4):836-846.

[2]Khanna M. Sequential adoption of site-specific technologi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nitrogen productivity:a double selectivity model[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83(1):35-51.

[3]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等.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2004(12):85-95,122.

[4]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我国农业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5.

[5]Green G,Sunding D,Zilberman D,et al.Explain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choices:a microparameter approach[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es,1996,78(4):1064-1072.

[6]Schuck E C,Frasier W M,Webb R S,et al.Adoption of more technically efficient irrigation system as a drought respon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2007,21(4):651-662.

[7]刘红梅,王克強,黄智俊. 影响中国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4):44-54.

[8]许 朗,刘金金.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2013(6):45-51,93.

[9]Dinar A,Dan Y. Adoption and abandonment of irrigation technologie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6(4):315-332.

[10]Bjornlund H,Nicol L,Klein K K. The adoption of improved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a study of two irrigation districts in Alberta,Canad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9,96(1): 121-131.

[11]韩 青,谭向勇. 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63-69.

[12]刘亚克,王金霞,李玉敏,等. 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用及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6):932-942.

[13]李俊利,张俊飚.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河南省的实证调查[J]. 中国科技论坛,2011(8):141-145.

[14]陆文聪,余 安. 浙江省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科技论坛,2011(11):136-142.

[15]国 亮,侯军岐. 影响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实证研究[J]. 开发研究,2012(3):104-107.

[16]王 昱,赵廷红,李 波,等. 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J]. 节水灌溉,2012(11):50-54.

[17]周玉玺,周 霞,宋 欣. 影响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差异的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17市33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3):37-43.

[18]冯 颖. 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户采用农业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5):48-54.

[19]朱丽娟,向会娟. 粮食主产区农户节水灌溉采用意愿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6):17-21.

[20]赵 波. 我国北方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 吉林水利,2012(12):54-57.

[21]赵文杰,丁凡琳.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综述[J]. 节水灌溉,2015(4):95-98.汪红梅. 基于主体视角的陕西省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46-49.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技术影响因素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