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艺:百炼成钢 破茧成蝶

2019-07-22 01:51宋清平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歌剧声乐

宋清平

舞台上的陈小艺剪着利索的短发,身着海蓝斜襟衣,淡蓝扎脚裤,腰系皮带,看上去英姿飒爽、生气勃勃,一声“洪湖水,浪打浪”破空而出,把坐在舒适座椅上,穿着时尚的人们迅速拉到了1930年代的洪湖边。年纪大一点的人自然知道眼前正是他们青春记忆里的“韩英”,年轻人则为这个形如百灵鸟啼唱的女声啧啧赞叹,称“心立刻静了”。

作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第五代扮演者、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女主角“桂花”、《楚庄王》中的女主角“樊姬”,陈小艺不仅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舞台、国家大剧院上展露精湛的演唱水平,还将中国的优秀歌剧带到国外悉尼歌剧院、墨尔本大剧院等,获得赞誉无数。

聚光灯下的她是精彩的,但灯光以外的经历,或许才是精彩的缘由。

陈小艺不会忘记2013年,当她站在中央电视台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湖北赛区的比赛舞台上时,是通过何等艰难的拼杀,才以0.02分的微弱优势,夺得金奖的。

她用“竞争分外残酷”来形容那场比赛。那比第二名多出来的0.02分,在她看来,是用七八年的不放弃、不抛弃赢得的——从200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起,她就在各类赛事中穿梭,这也是老天爷对她始终奔跑在这条路上的犒赏。

“如果不坚强,老天爷也不会帮你。”她感慨。

大学时除了学好功课,她的生活可以用不知疲倦地参加演出和比赛来概括。不惧挑战、不惧挫败,成为她多年修炼出来的特质。“别人多次失败后可能会颓废,我却是失败了又从头再来。”她说。

她根本就是把比赛当成提升能力的机会。“一个坎,迈过去。又一个坎,我跨过去了,接下来还会有坎。”她总结道。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她的心态越来越好,也养成将作品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习惯。

“比如一首作品唱到山水,我的脑海中就会把眼前的景象幻化成山水;唱到老百姓的时候,观众就变成了我要歌颂的老百姓。”她作品中的感染力得益于反复的揣摩和强大的共情能力。

主演歌剧《洪湖赤卫队》时,唱着与母亲生离死别的片段,背景音乐中传来鞭子抽打母亲的声音,她“觉得全部抽在了自己的身上”。身痛和心痛让她唱得泪水涟涟,观众则听得热泪盈眶。

刚到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工作时,作为一名新人,她会留心别人每一个优于她的地方,但又不会像有的演员一样,听到别人处理得好的唱腔就模仿,而是思考:这个适不适合自己。她没有在那些看上去特别优秀的歌手面前丢失自我,而是有选择地借鉴且不懈努力。

2018年回故乡湖南茶陵,她照例先去看望自己在故乡资助的几个贫困孩子,给他们带去生活和学习用品,并受母校之邀给艺术生做音乐分享。她问:“你们每天坚持练习吗?”

应者寥寥。

“那一刻,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艺术之路很难走。”她说。

从初中接触声乐起,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她每天早上都会骑着单车,到学校附近的洣水河畔练声。河畔有一头铁铸的犀牛,已经屹立了数千年,它 和洣水是那段孤寂岁月里陈小艺的忠实听众。

武汉音乐学院是当时作为学生的陈小艺的理想,之所以能够梦想成真,是因为她的坚持。“长期坚持下来,你与那些无法坚持的人的差距就大了。”

很多当年优于她的歌手现在与她已经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了,因为她在相继获得亚洲青年歌唱家大赛民族唱法银奖、澳门世界华人艺术节湖北赛区青年组金奖、中央电视台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湖北赛区民族唱法单项金奖以及湖北省声乐最高奖项“金编钟奖”等奖项后,不仅发行了自己的专辑《蓝月亮》,而且与歌剧结缘,主演了《洪湖赤卫队》《楚庄王》等歌剧。要知道,从歌手转变为歌剧演员,这是对职业水平的一次全方位提升。

在会为一个角色拼得头破血流的残酷竞争中,这些参演机会绝不是凭空得来的。同在歌剧舞剧院,“我每年可能要比有的人多二三十场演出”。

怎么多出来的?

有时候,明明是别人的演出,人家却临时有事,领导只好找人替补。“陈小艺,你上!”领导说。

她紧急背台词,背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照样上早班,与乐队合乐,晚上再加班彩排。

临时替补的次数多了,她也怀疑:“是柿子专拣软的捏吧?”但是,她也发现,这些临时冒出来的演出虽然折磨人,却锻炼了她的表演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她的水平也以看得见的速度往上蹿。

于是,她的想法变了:“领导相信我才要我上陣呢。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和自己的付出。”

剧院每年都有艺术下乡活动。基层条件艰苦,陈小艺却年年去。有一次去湖北恩施的大山里,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转了不知道多少道弯,下了车,她发现连个厕所都没有。

“我没有那些获了几个奖,参加过几场有影响力的演出就是‘腕了的观念。我愿意去田间地头为百姓歌唱。”她说。

她在山里长大。小时候翻过一座座山去求学的记忆十分深刻。她认为,越是偏远地区,越会因为信息的闭塞、资源的匮乏而缺乏接触艺术的机会,她要尽其所能地给那里的人们以艺术的熏陶,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多样的美。

她的青春期遭受过父母离异的打击。母亲是裁缝,为了维持母女俩的生活,承揽着做不完的裁缝活。读高中时,她独自在县城求学,自己照顾自己,早晚都做最省时的面条吃。

有一次上课晕倒,医生说是营养不良。病了,一个人去医院。大部分女孩怕打针,她也不例外,却冲着滴着药水的针尖,两眼一闭,说“医生您打吧”。不是不怕痛,是怕也没用,打完还得赶紧回去学习。

也有小小的快乐:她由合唱团员成长为领唱,又成为独唱。这让她确定了学声乐的志向,决定拼尽全力也要考上她心仪的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是她幽暗青春岁月里的光。

唯有不断地学习,这束光才不会熄灭,她才会在有光的土地上像株饱满的植物般欣欣向荣。

每次演出,她都不敢有丝毫马虎。主演歌剧《楚庄王》时,作为“樊姬”,她不仅要能走圆场,而且要在被搭成斜坡的舞台上轻盈地上下。腿脚功夫不扎实,脚步就会虚飘。为了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她在两条腿上各绑一个三千克重的沙袋,每天几十遍地练习,一直练到迈不动了才停止。

歌剧不仅需要唱功,而且要有扎实的表演、形体、台词等功底。一段段歌词,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用各种姿势和情感演绎。

只受过声乐训练的她,之前没受过表演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学和练”。直到台下那一双双挑剔的眼睛露出赞许,才算告一段落。

当然,这一关过了,新的挑战又来了。

一个坎又一个坎,她一一迈过去,就如那双绑着沙袋的腿,习惯了负重后,脚步会逐渐轻盈。百炼成钢后的她如同破茧的蝴蝶,飞到世界的很多角落,美丽着她所踏足的每一方土地,陶醉一颗颗喜欢音乐的心灵。

猜你喜欢
歌剧声乐
走进歌剧厅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怎样在声乐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