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2019-07-23 01:23聂西文刘赛卢阳
祖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新模式思想政治工作

聂西文 刘赛 卢阳

摘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条主线,以微课为基本表现形式,打造以微党建、微服务、微视野、微声音为主题的微课群,借助“两微一端”和易班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表达方式,丰富了学生工作的内涵,扩展了辅导员工作的渠道,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现实问题,有利于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时效性。

关键词:微课群   思想政治工作   新模式

本文所提出的的微课群,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条主线,由多个主题不同的微课圈集合而成,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主要以视频、音频、图文、漫画等形式,借助“两微一端”和易班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具有结构化、碎片化、非线性等“互联网+”的特征,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一、构建意义

根据心理学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15分钟左右,微课的教育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时间上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借助“两微一端”和易班网络平台,微课群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拟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诸多缺陷,具有如下意义:

首先,高校辅导员研究和学习使用“微课”,构建微课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体系,实现“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打通思想政治工作“最先一公里”的过程。其次,借助“两微一端”和易班网络平台,运用微课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嵌入学生生活碎片化时间,达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1]的要求。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微课作为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之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方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转变,实现师生平等交流。

二、研究现状

1960 年,美国阿依华大學附属学校提出Minicourse,当时被称为“微型课程”,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提出了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 T.P.Kee 提出了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这些都可以看作微课的雏形。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外教育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例如:美国非营利机构制作精良的TED课程,美国可汗学院采用录屏加手写形式的教学微视频,英国牛津大学推出时间短小的系列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与推广。[3]

目前,国内高校将微课作为推动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一大热点,同时微课应用成为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尤其是新一代教学设计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以“微课”或“微课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通过对中国知网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对微课研究的几个方向主要集中在:概念特征、设计模式和实践应用,微课群概念还未见有研究者提出,围绕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微课研究和开发较少。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系统调查、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困境和国内外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微课群的概念,将微课群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耦合。其次,利用行动研究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系统研究教育学、认知心理学、思政学等学科,提出微课群应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然后,充分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思维,广泛调研大学生需求,经实践-论证-再实践后,确定四大研究模块。最终,对接“两微一端”和易班网络平台等相关配套资源,借助“互联网+”的红利,传播研究成果,推广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四、微课群模式的研究方向

利用“互联网+”技术,按照模块化研究思路,做好微党建、微服务、微视野、微声音四大模块的构建。每一模块围绕同一主题,主要包含微课、微知识、微话题等形式。

(一)模块一:微党建

“微党课”围绕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要内容,以专家主讲和党员自我感悟为基本形式,通过“党知小讲堂”、“党史共回忆”“我看两学一做”“谈身边事,讲身边情,说身边理”等小模块将内容微分化、微课化。

“党员微课圈”可设置党的政策学习、成长困惑解读、党性知识分析、先进故事展播、先进文化传承专题栏目,搭建党员自我教育的新园地。通过与其他成员交流互动,启发思维,碰撞思想,形成小组讨论、总结反思、思想报告的形式,帮助全员对教育主题有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二)模块二:微服务

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琐碎、细致而且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微服务”指导学生开展工作可以达到更好的将工作分块、把握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模块可以分为迎新工作、奖学金工作、贫困生工作、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安全工作等。通过细化工作中的各项分支,以短小的视频将一项工作进行细致的讲解,避免了重复会议,使工作更加系统、立体、充实、持久,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成长。学生干部可以通过微课学会思考、感悟、总结和创新,同学们也可以在微课圈中对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我的寝室、我的家”“校园贷之我见”等。

(三)模块三:微视野

微视野以校内外学术界知名大家、青年学者教师以及网络意见领袖访谈等内容为主,通过HTML5、图片、视频等形式打造系列微课矩阵,比如推出“您好,马克思”“不忘初心跟党走”“中国梦·青春梦·我的梦”等板块,以新颖富有卓效的形式,拨开意识形态迷雾走近青年,克服意识形态领域枯燥无味、深奥难懂的短板,建立一套学生欢迎、教师推崇、学校支持的思政体系,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该模块致力于打造“微视野—青年瞭望臺”的微课圈平台,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聚焦“微视野”,实现“大境界”。

(四)模块四:微声音

目前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深受网络快速发展的影响,对国内外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敏锐性较高,关注度广泛,他们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追随网络观点,但是易受到网络水军的“诱导”,产生不良的社会反映,这对新形势下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不小挑战。该模块旨在抓住重要节点、重大事件、重点问题,以音频、视频、图文等形式,主动发声,回应学生关切,使学生倾听到优秀青年的声音,让喃喃细语,汇集成流,响遏行云。

五、研究创新点

现阶段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微课的应用主要是配套课堂教学。本文针对微课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三个创新点:一是率先提出微课群的概念,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丰富了学生工作的内涵,扩展了辅导员工作的渠道;二是形成微课群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耦合的理论体系,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互联网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学、认知心理学、思政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结合;三是将微课群的研究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有利于构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驾驭、把控、引领新媒体发展态势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2]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DB/OL].人民网,2016-12-08.

[3]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2014.

(注: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JYY—1713;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新模式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