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语言与心理

2019-07-23 09:53陶丹
艺术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观者感性绘画

摘 要:绘画语言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绘画语言则是由感性的心理情绪通过画面中的点、线、面理性地表达出来,最终由各部分组成整个画面。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相应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每个人经历不同,心境就不同,所以每幅作品都有了相对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语言;心理

1 绘画语言与心理

绘画语言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专属的绘画语言,犹如一个符号,通过绘画手段映射于画面之中。在欣赏作品时有的人被画面的色彩所吸引,有的被画面所传达的情绪感染,仿佛自己就是这幅作品的作者般。然而,这种情绪是否是与原作想表达的一致都已经不重要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感知的东西也很难一致。那么这种所谓的“感觉”“情绪”是什么?这两个很难用语言形容的词其实就是我们心理感受的一种传达。

爱德华·蒙克(Edward Munch)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心里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出现起了主要影响。众所周知的作品之一《呐喊》充分地将他的内心世界呈现给了大家。他所用的颜色虽然是随处可见的,但表现手法却极度夸张,将他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画中扭曲的线条与笔直的桥形成鲜明的对比,“天空犹如滚动着的血与火,令人震惊和恐怖”,似乎整个天空都在流血、燃烧。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表现得淋漓极致。蒙克也正是通过绘画才打开了他自己幽闭的心灵之门。这更加充分地说明了心理与绘画语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仿佛我们的灵魂与身体一样密不可分。文学家通过文字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如奋笔疾书;音乐家通过音符来表达情感,所以有了慷慨激昂的进行曲以及余音绕梁的小夜曲;画家则通过绘画语言,基于画面传达内心的情感。

2 什么是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是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手法。影响艺术语言的因素很多,如媒介材料、文化传统、个人性格、生活环境等。媒介与材料是艺术语言的物质基础。使用的材料工具、绘画的技法、描绘的内容、表现的形象等客观行为反映了创作者自身的性格、认识和思想等主观意识。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构成其绘画语言的独有特征。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与色或作品中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绘画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则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构成。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也可以说是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等色彩等画面构成要素来传达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一件作品的意义。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它具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自身的特殊規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3 如何将情绪转化为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就是将主观的、感性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客观的、理性的通过画面各种材料、媒介转化而形成。更贴切的形象就是“感觉”,画面所传达给观者的感觉亦可以说是感受。感觉是草率的作品、步人后尘的作品和中规中矩的作品的对立面,同时也是那些想刺激人感官的作品和一蹴而就的作品的对立面。感觉有一面是朝向主体的(神经系统、生命的运动以及“本能”“性格”,这些都是塞尚和自然主义者们共同运用的词汇与术语),而有另外一面朝向客体(“事实”、场地、事件)。或者更应当说,它根本就没有面,它是这两样不可分割的东西的全部,它是现象学家们所说的“此在”:“我”既在感觉中成为“我”,同时又有某物通过感觉而来到,此通过彼,此在彼中。而且说到底好比是同一身体给予感觉,又接受感觉,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我”作为观众只有进入画中,到达感觉者与被感觉者的合一处才可以有所感觉。也就是说,画面就是我们呈现内心世界的载体,创作作品到观者欣赏作品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又回归感性的过程,从而引起心理共鸣,或者是视觉效果的满足。

4 艺术家的心理与观者的感受

感觉,就是被画出的东西。在画中被画出的东西是身体,并非作为客体而被再现的身体,而是作为感受到如此感觉而被体验的身体(也就是D·H·劳伦斯在提到塞尚时所说的“苹果之作为苹果的实质”)。

感觉的不同层次就是不同感觉器官有关的感觉领域,也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领域才组成了绘画的各个阶段。但是每个层次、每个领域都有一种与其他层次与领域相关的手段,独立于再现的同一客体与对象。在视觉领域出现时就体现为绘画,画面所传达的绘画语言在最深处就是节奏与感觉的关系,它在每个感觉中放入它得以穿过的层次和领域。而且这一节奏贯穿一幅画作,正如它贯穿一首乐曲。它是收缩与舒张:世界在封闭的过程中将“我”攫取,“我”朝向世界开放并打开世界。

所以,在绘画中绘画语言与心理的关系就是感性到理性又回归感性的过程,艺术创作者通过媒介、材料等绘画语言基于画面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同时当观众欣赏时所产生的感观情绪与作者形成了某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当然,这也可能是画面的颜色、构图等其他因素使观者产生自我精神层次上的满足和愉悦。

作者简介:陶丹(1993—),女,黑龙江七台河人,鲁迅美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观者感性绘画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端午节观龙舟赛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