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来自济宁市的调查

2019-07-25 07:51济宁市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处申艳艳林秀秀张东骁
农业知识 2019年13期
关键词:济宁市社会化现代农业

文/ 济宁市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处 申艳艳 林秀秀 张东骁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市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近年来,济宁市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带民增收”,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取得一定成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逐步成为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济宁市土地流转逐年增多,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2万公顷,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37.7%。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家庭农场发展到3048家,市级、省级示范场分别为103家、30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47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达到46.3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数42.8万个;市级、省级、国家示范社分别为412家、183家、28家。

二、主要做法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按照中央、省要求,济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开展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农民合作社规范工程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从财政、金融税收、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营销渠道、人才等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目前,11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县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乡镇土地流转机构148个,占总乡镇数的98%。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加快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运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方案》,明确指明在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基础上,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增加规模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内容,为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截至4月底,全市产权交易量达到7043宗,金额20.33亿元。济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18年济宁市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文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纳入我市“三个平台,四个一批”,要求各级抓好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按期调度发展情况。

2.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典型带动健康发展。自2014年,全市自下而上,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每年评选认定100家示范社和示范场,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了市级示范社(场)名录库。全市每年择优推荐一批省级和国家示范社。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开展了调研活动,市级和县级形成13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并汇编成册,印发各县市区参考学习。同时,为充分发挥典型带头作用,择优选取了30个农民合作社和16个家庭农场典型,市里汇编成册,拟印发各地参考学习。

3.支持大田托管服务,丰富社会化服务形式。我市供销系统开展了大田作物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务,将为农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在建及建成为农服务中心78处。他们的经验做法曾经受到国家供销总社的充分肯定,并在我市汶上县召开了全国现场会予以推广。有些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如汶上县雷沃农机合作社建成标准化机库和维修车间2000余平方米,合作社现有社员61户,从业人员85人,拥有各类机械110台套,主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土地流转作业服务等,积极探索出一条紧贴农业、强化农机、心系农民、造福一方的社会化服务之路。济宁市兖州区赢收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的成员在小麦、玉米生产上均实现“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机械化生产管理;统一购买粮食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储藏、加工、包装等服务;统一开展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真正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办不到、办不了的难题,有效解决了粮食种植户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的矛盾问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些县迎合市场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社会化服务公司,取得一定成效,如汶上县济宁市大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专注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范围已扩大到汶上县、梁山县、东平县、嘉祥县和兖州区,为200多家种植大户提供全方位的大田托管服务,服务耕地面积6700公顷。

三、取得的成效

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力推动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一是提升了小农户的发展能力。

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户家庭农场,承担了涉农建设项目等,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力手段,开展标准化生产,建立可追溯生产记录,提升了小农户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提高了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小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共同购置农机、农资,接受统耕统收、统防统治、统销统结等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盘活了农户资源要素,共同对接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拓宽了小农户增收空间。

小农户通过流转农村土地,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也可通过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获得收入,还可以到土地流入经营主体中务工来增加收入,正所谓“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而流入土地的经营主体,则扩大了种植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规模效益,也增加了收入。如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更将获得数倍甚至十数倍的收入,真正做到了流转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双赢”或“多赢”。

猜你喜欢
济宁市社会化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山东省济宁市乔羽小学五(1)知行中队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