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符号学在动画剧本教学中的实验性导入

2019-07-25 04:39孔晓燕李文嘉
戏剧之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实验性符号学动画

孔晓燕 李文嘉

【摘 要】本文以符号学为工具,研究动画剧本教学方法的转化与更新。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动画剧本教学中的各种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动画剧本的创作手法,研究符号学在动画剧本教学中的导入方式,以推动后续的动画剧本实践教学。

【关键词】符号学;动画;剧本教学;实验性

中图分类号:D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94-02

符号学为意义的研究提供方法,从符号学着手,复杂纷乱的故事原型就有了清晰的社会性归属和明确的文化骨骼。符号学引入动画剧本创作的意义在于,研究如何把创作者的观点意图注入特定角色和场景,通过动作生成带有符号意义的情节或事件,发送给接收者。研究各种符号的组合在观影中的功能差异性。在此大前提下,绘本、动画短片、动画电影的剧本创作案例都为动画剧本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点,以符号学为工具的动画剧本教学在此基础上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把握教学方向,提升教学质量。

一、绘本符号运用对动画剧本教学的启发

绘本作品采用了符号化的个体作为主角,选取典型事件作为故事的情节,表达特定主题和价值观。绘本选择的特定情节通过既定的画面呈现给观众,其效果相当于动画短片中的关键帧。引导学生用分栏图表对绘本进行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剧本的系统思考。通过绘本,学生感知到剧本落地后的大致视觉效果,通过模仿和创新研究找到自己剧本的叙事结构线和侧重点。

二、动画短片与电影符号运用对动画剧本教学的启发

专业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留意和积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动画作品,并在后续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建立具有符号性质的动画作品。通过案例向学生分析这些剧本剧情的设置,视觉符号的选取依据,排序目的,以及核心情节的位置如何牵动故事全局,强化短片的叙事力度。如动画短片《观云者》中的事件累积遵循着排比递进的方式,并在结局处达到情绪积累的高潮和剧情的真相揭示。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在剧情的递进中逐渐生成答案和观点,进而反思命运和选择的对应关系。

(一)动画短片中视觉符号的内涵与外延。以动画短片《光之塔》为例:港口的树木,灯塔的灯光都是剧情交代的视觉符号,具有深沉的情感内涵和情节外延。灯光具有双重寓意,既是父母的亲情之光,也是父亲的生命之光。港口的树也是父亲的化身,在儿子幼年的时候树叶茂盛,树干挺拔。在儿子成年后,树木弯曲,树叶落光,老态毕现。这些视觉符号都都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而钢琴合奏的过程则是家庭生活的动态视觉记录,是亲情的视觉外延符号。

(二)动画短片中的展面与刺点。展面和刺点的对应是平淡与高潮的互叠。以法国动画短片《男人的独白》为例:男人对妻子的种种不满积累到极点,到了单位才发现自己因为迟到,没有坐上失事的班车而逃过一死。规律化的枯燥生活和丈夫的的暴躁易怒是生活的前提展面,而因妻子的疏忽导致丈夫躲过车祸是因偶发事件导致的后果刺点,刺点的选择和出现的位置在这个短片接近结尾的位置,在剧情设定上营造了张力,如同一个摁钉,以生活之重压迫小小偶然,在观众的体验里制造痛点,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无限的回味。

(三)动画短片中的分层叙述方式。动画短片相对于非动画电影的优势在于其想象的瑰丽与神奇,常见手法是以幻想揭示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因此,分层和跨层的手法运用尤为合适。但是在动画短片的时间限制中,分层叙事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就容易引起观众的疲劳感。基本上以时空切换为主。

案例一:以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小屋》为例,老人的回忆为其现阶段的孤独生活和不断进行回忆找到理由:回忆的美好是支撑现在平淡生活的力量。

案例二:日本动画短片《老太太和金鱼》里的童年回忆和现实生活借助金鱼这一符号性道具反复切换。对于童年生活的眷恋生动地表现在视觉符号的想象化拼贴中。

案例三:台湾动画短片《枝仔冰》也是分层叙述技法的代表作品,姐弟两个通过传递枝仔冰这一动作转换回忆与现实,情感表达得朴素流畅。

(四)电影和动画短片中的叙事视角。普通的叙事方式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观影需要,多重叙事视角必然成为动画短片的新趋势。同样一件事,经过几重叙事视角填补空白,最后闭合成一个完整的剧情结构环。观众的参与感会使得他们在剧情中体验性增强,情感和关注投入得更多,在猜测中逐渐触及事件的真相,把观众的情绪和猜测提升至顶点,引发长期的思考和关注。如动画短片《家庭闯入鸟》这个案例就是以男孩视角展开,把继父想象为一只巨大的鸟,母亲看待继父和男孩看待继父视角的巨大差异,充分体现出儿童特有的天真,不安和敏感。而《玛丽和马克思》在剧情设置上采取同一事件多人表达不同态度的方式呈现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善良的马克思对玛丽生活的美好解读与真诚安慰引导观众对他产生深刻的情感,并对其命运产生关注。抽象的情感在不同角色的现实人生切面上展开,折射,映射出璀璨的人性之光。

三、符号学理论工具导入动画剧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符号学理论工具作用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很多,但是符号学应用于剧本教学的案例较少。根据教学实践的反复思考和总结,笔者得出以下教学经验:

(一)捕捉视觉符号,寻找符号的内涵与外延。帮助学生寻找视觉符号的内涵,并补充相关剧情外延,形成特定的故事氛围与美术基调,生成完整的故事脉络。当视觉符号的内涵有了清晰的界定,我们自然知道剧情外延发展至何处才达成情感的升华。在一个情节点比较单一的前提下,寻找分量级差事件强化主题,建构故事,从点到线再到面,直至补充完所需的情节,生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

案例1:《看得到植物园的阳台》是学生课堂创作的反映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生活状态的剧本。故事的原始素材是学生的家住在植物園附近,这个点在与学生做剧本素材采集的过程中被发现。最终发展成了一个女儿帮助母亲寻找失去记忆的故事。在这个剧本里,植物园对于幼年的女儿来说,具有类似于迷宫般游乐园的视觉感受。植物园四季的更替与人生老病死的轮回有寓意的一致性,在这一内涵的挖掘之后,情节上不难寻找到其外延。补足其与内涵对应的外延情节如:童年在植物园被母亲寻找,长大后在植物园寻找母亲等等,完整的剧本逐渐浮出水面了。

案例2:《猫头鹰庄园》是学生最初提出想要做一个猫头鹰题材的故事。指导教师发现猫头鹰阴郁的内涵符号特征和《呼啸山庄》中压抑的古典气质相符合,学生也很感兴趣,最终决定用拟人化的猫头鹰作为角色,放置在闭塞的庄园里,设定神秘的故事基调,诞生了《猫头鹰庄园》这一以阴谋和爱情为主题的剧本。

案例3:《忆木屋》中的最后一幕:去世的爷爷奶奶坐在巨大的猫咪上目送孙女的离开。巨猫的视觉符号其潜在的内涵是女孩的回忆和爷爷奶奶对女孩的爱。其外延情节是女孩童年生活中与猫和爷爷奶奶生活相关的所有细节。

(二)以日常生活为展面,寻找乃至制造刺点。学生会在剧本的情节选择上趋同性的罗列日常事件,教师的存在意义在于寻找到典型性的事件,并且在这些事件中寻找乃至人为制造刺点。基于动画剧本的简短,这些刺点的选择需要和展面中的某些元素存在对比和印证的关系。刺点的选择具有双向定位的特征,如动画剧本《月亮面包店》《泡中人》符号性的刺点在剧本的开篇就若隐若现,到结局会给其设定呼应。而剧本《钥匙》基于租房的上班族女孩规律性晚归,习惯性被房东阿姨批评。刺点选择是突发性的家人生病导致晚归被房东阿姨批评引发矛盾,并在房东阿姨的宽容中达到和解和自我反省。课堂作业《葫芦镇》中,主角生活的小镇慢节奏生活是其展面,而主角高考的专业选择是刺点,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他对于长辈的违背打破了父权的权威性。而在后续的就业阶段,他了解了家族手艺传承的艰辛。在对自我追求和完成长辈愿望二者平衡的过程中,最终选择呈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这种剧情设定如同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双面刺绣。正反对照呈现美妙的对应效果。

(三)借助分层叙述的功能,拓展剧本的时空厚度。分层叙述的方式是第一层的角色在下一层里成为叙述者,这一理论应用到动画剧本创作中,可以演绎成在同一个短片里,主人公所在的不同时空由某些环节串起,无缝对接,表达一种贯穿剧情始终的情感回忆。《忆木屋》中的时间跨层是通过喂猫的小动作实现时间转换。女孩奶奶的喂猫的动作和女孩喂猫的动作在画面同一方位出现,一个动作就可以触动时空按钮,转换到过去的画面中,借助这个动作,女孩再从回忆回到现实世界。《圣诞前夜的雪人》这一剧本的起点是学生想要讲述一个游乐场的雪人的故事,我们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选择了圣诞节前夜作为时间点,这一时间点自带了一个角色入场,就是圣诞老人。通过雪人和即将退休的圣诞老人的交流,对两个不同经历的个体进行时空追溯。雪人即将融化的特性和圣诞老人即将离开派送礼品岗位的伤感情绪在特定的时空节点产生了碰撞和共鸣,这一情感设定方式借鉴了韩国电影导演许秦豪电影作品《八月照相馆》《春逝》中的情感氛围表达。

(四)引入多个叙事视角,呈现立体剧情结构。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不足,对换位思考表现得不太准确。教师在剧本创作的辅导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以差异性的人物视角,呈现故事的不同叙事侧重点。以局外人的视角呈现人物命运,如果合并入局外人本身的特定体验,就会在力度和深度上加倍。如香港电影《蓝天白云》就以警员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不愉快家庭体验代入犯人入狱前的生活,以饱含同情心的视角看待犯罪者的人生,实现了具有社会价值的剧本深度拓展。动画剧本课程的叙事视角方面的实践,相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是动画剧本教学中的难点和需要强化的部分。

符号学作为理论工具,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海量的写作素材中寻找具备引爆力量的特定事件,在剧本素材的加工和定位上确立方向性,在叙事层次上丰富故事的时空厚度,强化情感的共鸣度,在剧本结构的立体呈现中提供新的叙述视角。让教师以符号学的放大镜重新审视自己的课程教学,并为动画剧本的教学带来永不枯竭的创意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宦晓渝.电影《返老还童》和《阿甘正传》的叙事学分析[J].电影评介.

[2]靳小蓉.角色对偶与循环印证-杨德昌电影《一一》的叙事结构[J].影视剧写作.

[3]兰甲甲.《消失的爱人》电影叙事学分析[J].电影评介.

[4]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四川大学出版社.

[5]陈丽,龚婷.诠释另类人生的套層时空结构——《海上钢琴师》的叙述层次分析[J].电影评介.

[6]刘超亮.动画电影《冰雪奇缘》角色设计中的隐喻手法分析[J].视听.

[7]邹忐.韩剧刺点:梦境与现实的偏差与融合——以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实验性符号学动画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我是动画迷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ILK和TGF-β1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
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