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驴叫曾经是一种时尚

2019-07-25 17:49吴军
意林原创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鸣叫声建安名士

吴军

古人认为驴的鸣叫声非常悦耳,于是就非常喜欢驴的鸣叫声。因此,学驴鸣就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东西。翻阅史书,范晔在《后汉书》中就记载了东汉后期的汝南人戴良(字叔鸾)的母亲喜欢听驴的叫声,因为戴母“喜驴鸣”,于是,身为其儿子的戴良“常学之,以娱乐焉”。戴良学习驴的鸣叫声一定是学得惟妙惟肖的,不然,他的母亲是不会高兴的。

南朝宋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了曹魏时期的著名文人王璨喜闻驴鸣之声。王璨在“建安七子”之中的文学成就是最高的。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这七位文学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之外的文学成就,所以,“建安七子”之说,得到了后世的普遍承认。在王璨死后的葬礼上,亲自前来吊唁的身为皇帝的魏文帝曹丕对前来吊唁的名士们说:“璨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意思是说,王璨生前喜欢驴鸣,现在他死了,大家每个人学一声驴鸣来为他送葬吧。于是,在场的名士们每个人都学了一声驴叫来为王璨送葬。这种吊唁和送葬的方式后来被称为“驴鸣之吊”,也称为“驴鸣吊”。由此可见,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的确是风流潇洒,即使是葬礼也是那么旷达而富有情趣。

西晋时期的诗人孙楚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济。王济去世之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楚来得晚一点,到了之后,他面对王济的遗体大声痛哭,悲声凄楚。前来吊唁的名士们受他的感染也都跟着流泪。孙楚哭完之后,对着王济的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再次学驴叫给你听。”说完,孙楚就开始学驴叫,他学驴叫的聲音惟妙惟肖,和真的驴叫一样,在场的名士们都笑了。孙楚学完驴叫之后,抬起头来对这些名士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济这样的人死了!”孙楚悼念死者王济,长歌当哭,大声学着死者王济生前喜欢听的驴鸣之声以寄哀思,方式奇特,别出心裁。因为这个故事,驴子的鸣叫之声又有“孙楚声”的雅称。

据史书记载,驴主要产于西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中原地区还没有驴。东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322—325年在位)不知道驴是什么样子,宰相谢安让他猜一猜驴的样子,他说,驴这种东西是不是长得跟猪差不多?连皇帝都没有见过驴,可见到了东晋时期,驴的数量之少是可想而知的,驴在当时依然是珍稀动物。

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古人说的“人之所好,党亦同之”的风气,喜欢标新立异的魏晋名士的圈子里就形成了一股爱驴的风气。大概是爱屋及乌的原因,魏晋的名士们由爱驴而发展到对并不优美动听的驴的鸣叫之声也喜欢听、喜欢学的程度,由此形成了一种流行的行为,使驴鸣也非常时尚,在历史上形成了一道别具风趣的风景。

时移世异,无论审美与法律,都不会是死水一潭,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

猜你喜欢
鸣叫声建安名士
于右任:一个做官的“名士”
许昌市建安区举办“讲建安故事 诵爱国诗词”比赛
区广安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论魏晋名士百态相
懂“语法”的鸟儿
夜幕下的森林
山中失眠记
李邕题三字半匾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