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19-07-26 10:42李明珂
景德镇陶瓷 2019年3期
关键词:白瓷景德镇艺术家

/李明珂 黄 胜

青白瓷是在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变迁的宏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伴随着晚唐以来自北向南的大规模迁移运动出现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向南方地区扩散、影响的结果。青白瓷在南方地区产生并逐渐形成风尚,对南方传统的青瓷产区形成较大的冲击,并最终打破了唐代以来“南青北白”的局面。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之一,代表了宋代先进的制瓷工艺。在中国东南沿海和其他一些地区生产青白瓷的诸多窑址中,江西景德镇因烧制优质且典型的青白瓷而冠绝群窑,形成了以景德镇为制瓷中心的“青白瓷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元代以后随着审美趣味的流变,青白瓷的生产开始停滞衰退不复盛时景象。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中,逐渐开始追寻有生命力的古典艺术,传统文化创作的经典艺术形式与当代文化艺术不同的精神和气质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中式家居、茶文化、书法、国学、诗词等的兴起,预示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即将到来。正是基于这样发展机遇,沉寂了几百年的青白瓷艺术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景德镇艺术院校为主体的研究和设计创作实践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形成的青白瓷艺术创作与生产的队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当代景德镇青白瓷艺术现象。

纵观当代青白瓷艺术的创作与设计的面貌,基本上是围绕着传承与创新的思路展开的。这也是当代青白瓷艺术发展必然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如果不能很好地传承青白瓷的古典美学意蕴,我们将会失去青白瓷的精、气、神。如果不能将青白瓷融入我们的时代文化,形成超越创新,就无法使青白瓷艺术在当代生活中开辟一条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

当代青白瓷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仿古类型的青白瓷。青白瓷仿古现象的兴起同样是源于人们对宋元青白瓷审美意蕴的追求。青白瓷的烧制经验和对火候、泥土以及时节的把握,对窑温精准的把控使得青白瓷釉色温润如玉、造型流畅优美,这些宝贵的非物质遗产都是我们有必要继承下来的。仿古就必须识古、学古,首先要了解青白瓷窑的历史和审美价值所在,对原料、成型方法、窑炉结构有所认识,还要掌握它的胎釉特征等,坚持继承传统青白瓷的古典精神,也不意味仅仅停留古法的层面上,要让历经几千年的青白瓷技术继续发扬光大,出路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工艺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青白瓷的仿古现象中,其釉色、装饰、器型方面都传承于古代窑系先进技术和艺术风格,吸收古代诸名窑的特点加以模仿制作。但在原材料、工艺、技艺等方面都和古人有所不同,为了使胎体更薄更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不断改良烧制技术,精确对窑炉温度的把握,研制开发更多种类釉料配方以及提升胎土的白度纯度,寻找胎体内在组成、工艺技法与外在效果之间的关系,融合青白瓷特点优势开发新式釉色。目前景德镇饶玉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王氏影青”团队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他们有意识地深入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源,追求精材料、美造型、好工艺、神刀法,尽可能使青白瓷达到精美绝伦、胎釉美如璞玉的效果。

当代青白瓷传承的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保留传统青白瓷的基本特色和艺术品格,在表现内容、情感和风格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素养,适度的吸收现代审美情趣,这符合新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传统青白瓷含蓄、淡雅的美学特色与现代设计追求的简约明快风格不谋而合,形成了新的时尚。目前市场中涌现越来越多的青白瓷品牌设计公司,他们将视野关注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人们的审美情趣,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空间、茶席、香道、餐饮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新的中式美学现象,这也是青白瓷在当代生活传承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

在当代的语境下,青白瓷的艺术表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既可以作为传统意义的视觉符合,在艺术创作中诠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可以作为一种单纯的材料语言,表现当下丰富多彩的视觉经验。在多元的文化语境下,青白瓷的创新有了无限的可能,因此,青白瓷也从过去的本土文化身份走向了世界。

从事现代青白瓷艺术创作的群体主要是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职业艺术家,这个群体的艺术实践者共同的特色就是他们都接受了院校系统的美术教育和造型训练,对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艺术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追求个性,有较强探索性和实验性。他们将雕塑、陶艺、装置等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与青白瓷结合,创作出内容丰富的作品,形成独特的现代青白瓷艺术现象。

在这一群体中最为突出的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的青白瓷艺术创作现象。代表性艺术家有姚永康、黄胜、曹春生、张景辉、陈丽萍、罗瑾、赵兰涛、邵长宗、李伟、刘颖睿、解晓明、冯都通、刘伟等,这批艺术家在景德镇工作生活时间长,对景德镇青白瓷熟悉,有丰富的工艺制作经验。他们从不同角度寻求青白瓷的艺术表现力,将雕塑造型与陶艺语言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话语方式。在表现风格上既有对传统写意精神的追求,也有对现代形式构成的探索。在材料语言上,既有再现温润、典雅的古典韵味,也有探求薄透、明快的现代时尚。而且这批艺术实践者大多有双重身份,既是艺术家也是理论研究者,在不断总结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青白瓷艺术理论体系,为青白瓷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景德镇历来有“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手工艺城市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景德镇因陶瓷历史文化悠久,产业配套资源完备,吸引了许多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尤其近十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参与,景德镇成了名符其实的陶瓷艺术创作实践基地。

青白瓷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或一种陶瓷表现形式,得到了很多外来艺术家的青睐。他们大多不是把青白瓷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符号特征,或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而是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借助于青白瓷的形式表现造型的韵味或观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央美术学院耿雪创作的《海公子》作品,把青白瓷与绘画和影像结合进行多维度的扩展,解构和突破传统的雕塑思维模式,为青白瓷这种有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赋予了新的灵魂。

观念性青白瓷的出现是一种突破,它意味着一些艺术家将青白瓷纳入到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

他们既要掌握青白瓷的历史属性,还要掌握在当代文化中具有价值的问题。在个人文化经验和社会变革的现实中提炼主题,建立一种与作品思想内容对应的表达方式,这类作品摆脱了一般的形式美感,具有较鲜明的文化关注特点。

因此,在当代语境下的青白瓷既有语言特征、独特性,又有反映现代观赏经验的表现性,同时还具备了现实的文化针对性和批判性。当代艺术家李玉端的《骷髅》系列作品也充分借助了青白瓷的工艺及观赏符号,在骷髅造型的结构体积上刻上一层薄薄的浅浮雕制造出一种紧张的心理暗示,它与骷髅本身的形象一起交织出现世的浮体和享乐终究是一场人生大梦的终极命题。

今天,在多元文化的交织下,现代青白瓷已不再是对传统青白瓷的简单重复和延续。青白瓷艺术的传承意味着它蕴含着传统文化精神强大的影响力,它的创新与超越也意味着它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和生命力,可以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演变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绽放它迷人的光彩。

猜你喜欢
白瓷景德镇艺术家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谈南京江宁博物馆藏青白瓷 明如镜 声如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