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思考

2019-07-26 01:03王高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思想讲解新教材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新教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是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的主要渠道。《概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材,在用新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过程中,着重做好三点:科学把握新教材逻辑结构,重点突出新思想;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完整理解新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贯彻新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新思想;新教材; 讲解;思考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1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69-06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用新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中宣部、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高校思政课教材进行了修订。在四本新教材中,《概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最为集中、系统地阐述,是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的主干课程。《概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新教材知识体系合理转化为教学体系,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一、科学把握新教材逻辑结构,重点突出新思想

新教材与2015年版教材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但逻辑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2015年版教材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第一章总体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从第二章开始分别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新教材是按照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内在逻辑,把内容分为并列的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第二部分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教材逻辑结构源于习近平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发展变化的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间的关系是新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存在不同认识。总体来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从“时”和“空”的双重角度进行综合把握。从时间的角度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展开,相互衔接,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从空间的角度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在一定程度上并存的。在不同发展阶段,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某个方面为核心任务,同时包含另外两个方面的若干因素。可以说,站起来过程中有对“富”和“强”的探索,富起来过程中有对“站”的巩固和对“强”的追求,强起来过程中包含着对“站”和“富”的进一步升华。新教材教学要紧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1.毛泽东思想的讲述要紧扣“站起来”的逻辑脉络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2]毛泽东思想的讲述要着重围绕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建国、建制和建设三大方面进行,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具体历程。一是建国。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在解决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中形成的,它揭示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性质和客观规律,分清了敌友,明确了革命领导权,指出了革命道路、前途以及具体战略策略等,引领中华民族从“三座大山”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新中国,解决了挨打问题。二是建制。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具备。我们党科学分析了新的发展形势,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指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了一项崭新课题。我们党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实现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也留下了深刻教训。正反两方面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为中华民族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借鉴。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讲述要紧扣“富起来”的逻辑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者既有各自独立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特征,也有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新时期共同任务。这三大理论成果的讲述若简单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既容易割裂新时期“富起来”的统一逻辑,也难以处理理论观点的发展延伸问题。这部分内容易采取专题教学,打通教材章节安排局限,兼顾好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三大理论成果内容丰富,专题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要围绕着“富起来”的基本途径“发展”这一主题做文章,在对三大理论成果形成背景和历史地位综合概述的基础上,设计三个具体专题,使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转变的过程系统性地呈现出来。第一个专题:解放思想,破除束缚发展的观念障碍。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探索中,不断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理论观点,为实现“富起来”扫除了思想障碍。第二个专题:锐意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4]。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股份制等制度体制机制应运而生,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得到有效释放,为实现“富起来”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三个专题:开拓创新,丰富发展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综合事业,其涵盖的领域和范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而不断拓展,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的丰富完善过程。党的十七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加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述要紧扣“强起来”的逻辑脉络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5]新时代呼唤并催生新思想,新思想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思想在新教材中共有七章,占了总篇幅的“半壁江山”,是新教材内容的重中之重。新思想博大精深,对新思想的讲述要着重把握好三大问题。一是新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思想灯塔。“强起来”是一个多维目标,它与中国梦的内涵是一致的,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族振兴。要彻底改变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落后、追赶的状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国家富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第三,人民幸福。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切好“蛋糕”,全体人民普遍拥有较高收入,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二是新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必由选择,新思想就是围绕着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一方面,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回答,系统梳理了其理论渊源、历史依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等,提出“八个明确”的核心要义,科学解决了“怎么看”的时代课题;另一方面,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系统部署,回答清楚了其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科学解决了“怎么办”的时代课题。新教材教学要紧扣这一主题,讲清楚“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三是准确理解新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当前,学术界关于新思想历史地位的解读不尽一致。有的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上不够严谨,把新思想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模糊性认识。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其他中央重要会议文件中可以清晰看出,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割裂出去。

二、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完整理解新思想

新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可照本宣科,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把教材的知识体系合理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

1.讲清楚整体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其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连又与时俱进。在新教材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呈现相对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要增添相关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理论成果的鲜明特征,也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有一定了解。

一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双向互动:一方面,馬克思主义对中国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党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实践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经验,经过总结和提炼之后,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对解决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借鉴。长期以来,《概论》课教师在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上存在单向度倾向,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实践经验对世界发展的理论价值。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们党通过40年的独立性探索,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尤其是在新时代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重要思想理念,为解决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新教材教学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形势,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统一性问题,既要阐释好马克思主义“引进来”的工作,也要分析清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出去”的问题。

二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2015版教材第一章标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内涵、发展过程以及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总体概述。但新教材“单刀直入”,第一章开始就直接讲述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概述被放在“前沿”之中,并且内容比2015版教材大幅度减少。新教材这样编排主要是考虑逻辑结构问题,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概述可以不讲。教师要更加重视“前沿”,设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概述专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尤其要讲清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促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有一个宏观把握。

三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问题。与2015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存在一个明显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的介绍“消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呈现不足,这部分内容要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适度“还原”,至少要讲清楚三大问题: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融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于一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新教材的表述来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产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时期和新时代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有一些学者把新时期和新时代截然分开,提出我们从新时期跨入了新时代。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改革开放的启动标志我国进入新时期,新时代属于新时期中的新时代,“新时代是成长和成熟了的新时期”[6]。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不断发展。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大组成部分的理论贡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确定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前者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后者则成功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

2.处理好重复性问题

《概论》教材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及高校其他三门思政课教材的知识点存在一定重复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知识点的重复性是个“老”课题,但不少教师一直没能攻克,致使学生感觉到是旧话重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教材教学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需科学处理。

一是处理好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知识点重复性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明显区别,也有紧密联系。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熟悉,有的教师甚至认为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简单、不系统,在处理与高中知识点重复性问题上想当然。实际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自成体系,并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学习,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等新思想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概论》课要避免与高中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概论》课教师要有一套完整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把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参考,从讲授知识点的角度、广度和深度三大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传统文化经典、社会实践等教学素材的使用上要比高中阶段体现出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让大学生在熟悉的概念中体会出新的“味道”,提升其求知欲,进而引导其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系统地思考。

二是处理好与高校其他三门思政课教材知识点重复性问题。目前,一些教师在处理四门思政课重复性问题上存在两个“极端现象”。第一,对重复性部分不作处理,各自为战,不同课程教师对同一个知识点都按照主要内涵、基本内容、重要意义等思路讲解,简单重复,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劳感”,降低学习兴趣。第二,对重复性部分完全舍弃,不做任何讲述,这个问题突出体现在《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上、中、下三编内容,其中“下编”讲述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从形式上看,这部分内容与《概论》存在较大程度上的重复。不少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只讲到“中编”,“下编”内容全部舍弃,留给《概论》课教师讲述。这种处理方法破坏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让大学生错过了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代发展状况的一个宝贵机会。要避免上述局面,亟需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增强教师掌控四本思政课新教材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被分在不同的教研室,通常每位教师担任一门思政课的授课任务,只拥有该课程教材,对其他三本教材内容缺乏了解,处理好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性问题就成为奢谈。思政课教师应拥有全部四本教材,并认真研读比较,提升掌握思政课程体系的整体能力,方能在处理知识点重复性问题时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定期举行跨教研室的集体备课会,四门思政课教师共同商讨,找出不同课程讲述重复性知识点的角度和侧重点,既要保持每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要呈现出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性。

3.规范自由裁量权问题

新教材共有14章,在常规课堂教学内难以对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讲授,给教师一定“自由裁量权”非常必要。自由裁量权给教师组织教学留了一定自主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任意裁剪教学内容,运用自由裁量权要遵从四个原则:一是依托教材。少数《概论》课教师讲课基本脱离教材,重构教学内容,以浅显甚至庸俗的信息迎合部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把《概论》课讲成了常识课、野史课和低级故事课,理论色彩消失殆尽。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高于教材不等于脱离教材,而是在依托教材基础之上的升华。二是突出重点。知识点有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是教师分配一个知识点教学时间多少的主要依据。但有的《概论》课教师颠倒了正常顺序,把讲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次重点和非重点之上,事倍功半。三是平衡章节。《概论》课教师出身于多种专业,对教材中不同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有些教师把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为分配教学时间的主要标准,自己擅长的部分就多讲,不擅长的部分就少讲、甚至不讲。也有的教师没有处理好成就和问题之间的平衡关系,只讲成就不谈问题,或者突出问题不讲成绩。这些做法不同程度地造成内容失衡,破坏了《概论》课程的整体性,应力求避免。四是有裁有补。课堂教学中被裁掉的教材内容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放弃,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下以适当的形式补习。自学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让包括“概论课”在内的思政课在大学生自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用学生自学空间弥补课堂教学时间限制。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觉贯彻新思想

新教材贯彻新思想的目标是用新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促使学生成为新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提升其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的自觉性。

1.科學把握新时代赋予自身的机遇和使命,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反映着一个人的学习境界,影响着学习效率。当前,一些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时比较注重个人因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身上肩负的时代责任。新时代不仅是新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时代背景。在校大学生多是“95”后,首批“00”后也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还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他们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国家“两步走”新征程完全吻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人生最大的际遇,也赋予了其伟大时代使命。习近平强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7]新时代大学生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设计人生,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密切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逐渐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四个自信”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扣好人生“首粒扣子”,坚定“四个自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纵观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实际,两大因素阻碍着部分大学生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一是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侵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一直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前沿。新时代境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较量更为复杂和激烈,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告别革命论等错误思潮有一定“市场”,高校意识形态“红色地带”受到“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不断挤压。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上述社会思潮,看不清其暗藏玄机,崇洋媚外,把西方理论奉为圭臬,推崇西方的概念、话语、方法,以西方价值体系裁剪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成为了西方意识形态鼓吹手,对“四个自信”的形成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二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存在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它始终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又不断产生着新问题。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和敏感程度都不亚于改革初期。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少数学生没看到党和政府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智慧,在网络空间进行不合理指责,甚至把问题产生原因错误地归结于制度缺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产生破环性作用。综合来看,上述两种情况都“剑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对不明国内外发展大势的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不同程度地冲击。新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是应对种种错误思潮和质疑的强大武器。《概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新思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质疑污蔑,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性认识,正确分析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坚定“四个自信”。

3.勤于学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新思想中关于青年学生奋斗的论述非常丰富,习近平多次强调:“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8]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要勤于学习,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一是勤于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第一任务。大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部分学生对大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认为大学可以在轻轻松松中度过,学习自觉性不强,自我约束意识薄弱,迷恋于网络游戏、娱乐节目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针对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提出“四个回归”,其中要求学生“回归常识”,学生应保持知识不够、才干不足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始终把刻苦学习当作第一任务,下真功夫,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打深、打牢知识基石,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为一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9]二是广泛学习,全面发展。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大学生学好各门课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但不少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影响,学习一门课程时常常对其进行是否有用以及用途大小的价值判断,主观认为用途大的课程就认真学,用途小的课程就应付,致使其片面发展,视野狭隘,知识面狭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也要统筹好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之间的关系,博览群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培育家国情怀,掌握专业知识,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明白天下道理,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3][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6] 刘建军.从“新时期”到“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跃升[EB/OL].(2017-10-19).http://www.rmlt.com.cn/2017/1019/500387.shtml?from=message.

[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9] 王高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头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81.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新思想讲解新教材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浅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的认识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丢弃“正确的废话”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做好数控加工实训工作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