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廉政论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9-07-26 01:03段满江刘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廉政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

段满江 刘峰

摘 要: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国廉洁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廉政论述既充分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内容就是强调应该把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贤人政治、依法治国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上去认识和把握,从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能够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又增强了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习近平;廉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19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93-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开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彰显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从中也不难总结出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习近平廉政论述。我们应该以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构建廉洁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民惟邦本是基础

以习近平廉政论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惟邦本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的。以民惟邦本为出发点,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而且提高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

早在我国古代文献《夏书·五子之歌》中,就记载了大禹的孙子仲康在其兄太康丧失王权,重新获得统治权时感叹道:“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 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2]大意就是,伟大祖先大禹早就告诫我们,对人们要亲近而不可疏远,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坚定支持,国家统治才能稳固。正因为如此,我才认为天下任何一个无知的男女都能胜我,一个人犯了很多次错误,带来的民怨难道要等到十分明显的时候吗?而应该在它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考察和了解。我们治理人民,就应该恐惧的像用坏了的索具驾驭着六匹马一样。作为君主的人怎么敢对此不心怀敬意呢?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周王权更迭中得出了“天命靡常”的结论,意识到至高无上的天命皇权是可以在不同的君主之间进行转移的。如何能够确保自己的天命皇权天长地久呢?周人认为,一方面统治者在治理人民的时候要勤俭节约,“不敢荒宁”;另一方面又要“保惠小民”,对民众要宽厚,才能保证天命皇权的长久。从此,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强调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本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把民心向背和我党的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政治上的廉洁公正直接关系着民心向背,关系着政党、政权的前途和命运。他认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3]“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4]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要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到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我们党的一切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的。

怎样能够做到廉洁公正,让人民满意的政党、政权?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要有真挚的为民情怀。每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具备了真挚的为民情怀,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会陷入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邪路。真挚的为民情怀首先要心中有民。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党既要着眼于推动关系国计民生和全社会发展的“大”事,也要关心普通人民日常生活中家长里短的“小”事。其次要为民着想。为民着想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深入了解人民想要什么、期盼什么、渴望什么、抱怨什么。而不是脱离人民,脱离社会实际,坐在办公室里,摇着脑袋,拍着屁股琢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最后要勇担重任。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坚决反对“懒政”“庸政”“怠政”,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既要清正廉洁,又要任劳任怨,坚决打击“为官不为”的丑惡行为。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廉政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也同样是我党廉政建设的力量之源。具体来讲,第一,人民支持是我党廉政建设的坚强后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党历来坚持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既是我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之源,也是我党廉政建设的坚强后盾。第二,人民监督是我党廉政建设的不竭动力。在我党廉政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单位有了问题,不是想着很好地解决问题,而是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才能彻底断掉一些人的幻想,督促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严格要求自我,踏踏实实推进廉政工作建设。第三,人民满意是我党廉政建设的最终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党廉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对此往往比较容易自我满足。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指出,我们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地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的评议和监督,以实现“人民满意为标准”。

二、贤人政治是关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在廉政论述中特别强调了贤人政治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我国构建廉洁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古代,虽然许多学派所阐述的思想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追求贤人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各个学派基本上都认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贤人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为政之要,首在得人”,要求我们党高度重视选贤任能,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取得伟大斗争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1.贤人政治的主要思想

尧、舜、禹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贤人政治的先例,春秋战国时,儒家积极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最终实现天下大同。孔子主张,“为政在人”“政在选贤”“举贤才”治天下。孟子提出“尊贤使能”的思想。墨家主张“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上》),认为崇尚贤能之人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所在,应该将“贤”作为国家选官用人的重要标准。法家提出“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国”的思想。该如何理解贤人政治的思想呢?孔子认为,“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就是说统治者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道德楷模,做到大公无私,“克己奉公”,才可以“以上率下”,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天下大治。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加强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时,就要求我们应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第一,“克己奉公”是贤人政治的首要前提。“克己奉公”语出《后汉书·祭遵传》,其意就是要求从政者首先必须克制自己内心深处的私心,才能真正做到一心为公,符合一个从政者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廉洁奉公的道德操守,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守人间正道,弘扬正气,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各级党员干部务必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5]

第二,“以上率下”是贤人政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许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带头遵守,率先垂范,才能不令而行。如果上面的领导干部都没有首先做到,就要求下边普通群众,自然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只有我们党员干部首先做到了,下面的人必然能够看到,也就自然而然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动整个社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同志,更应该慎于言而敏于行,否则就会出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不良思想行为,失去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防微杜渐”是贤人政治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个人的腐败堕落往往就是从一些小事情开始的,其结果就像一只小蚂蚁也可以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我们该如何克服呢?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应该就像孔子说的那样“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到了善就会有深恐自己赶不上的感觉而本能地急切追求,而见到了不善就会像我们的手伸进开水中那样本能地躲开。告诫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都必须警钟长鸣,不要心存侥幸,只有时刻心存敬畏,才能做到警笛永远不响。

2.贤人政治的主要要求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认同贤人政治的思想,就是因为诸子百家都看到了从政者个人的道德品质是维护政治统治的基础,否则,统治者的政治统治就无法得到巩固和维护。那么,贤人政治对从政者个人的道德品质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代“贤人版”的好干部,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以正其身。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思想纯洁,才能经受住外界的各种诱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其次,要勤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我党的宗旨,也是我们党的生存之道。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党才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再次,要务实担当。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白,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糊弄不得,务必要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做一个有担当,值得人民信任的人,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最后,要清正廉洁。清正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热切盼望,也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基本要求,更是新时期我党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涵养、政治品质对其他党员干部都会产生示范效应,进而影响整个国家政治生态的发展方向。”[6]“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 [7]

3.贤人政治的主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只有我们切实做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才能真正实现“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美好政治生态。实现美好政治生态,塑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无不依赖于“贤人”的积极有为。在當前纷繁复杂内外环境影响和制约下,如何使得“贤人版”好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呢?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那就是应该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习近平对新时期“贤人版”好干部的基本要求。“知”是指人们的良知,“行”是指人的具体社会实践,“知行合一”就是说人们应该把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主体顺应客体的发展规律。最早是由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王阳明)首次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知”与“行”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多次论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智慧。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知”是前提;“行”是关键;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到“知”与“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加强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大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努力做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依法治国是保障

依法治国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习近平廉政论述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重视依法治国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道路,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继承与弘扬”。[8]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了主体性的地位,为我们一直所尊崇,但法家所奉行的法治思想同样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管子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在《管子明法》中就有了“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的法律名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儒家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法制。儒学大师董仲舒就明确强调了德治与法治的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是他更加重视以德为本,而不是简单否定法治的重要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廉政建设时也多次强调,不能仅仅依靠贤人政治以及道德约束,还要重视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因为法律规章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長期性。可见,依法治国和廉政建设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

依法治国为廉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政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面临着由于权力的滥用和变异导致的贪污腐败的困扰。在中国古代,人们在反腐败的斗争中,从最初对“明君”的期盼演绎到后来“包青天”的经典故事,充分反映出人们对贪污腐败的坚决抵制和对贪官污吏的无比痛恨,也包含了对法制化社会的向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法制的重要性时就认为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法制的建设,认为反腐倡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9]“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0]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全社会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要让违法者付出比守法者更大的代价,才能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法律的最高权威,才能够防止各级各类组织和个人滥用权力,贪污腐化。要用法制来约束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变异,必须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原则,“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11]“任何人,不论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应该受到严肃的追究和严厉的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12]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法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法治时代,必然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学法,守法和用法,率先垂范,走正道、干正事、自觉遵守“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真正实现依法用权而廉洁不出轨。

廉政建设为依法治国营造了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必然能够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廉政建设首先改进了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巩固了依法执政的理念。对于任何一个政党和政府来说,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我们要想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要不断地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改进我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就应该严格遵守我国的各项法律和制度,切实做到依法执政。在依法执政的框架内,把党和政府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够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次,廉政建设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营造了遵纪守法的氛围。如果说依法治国可以让党员干部做到“不敢腐”“不能腐”,那么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够实现“不想腐”的巨大转变。古人云:“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说的就是从政者就应该常修为政之德,主动遏制自我内心的贪念,洁身自好,言行一致,而后才可以为政于天下。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为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廉政建设强调了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杜绝了“破窗效应”的消极影响。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时讲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12]否则,就会很容易导致“破窗效应”,要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不要心存侥幸,指望法外施恩。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党和人民群众,只要你做了,终究逃脱不了党纪和国法的严厉制裁。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尤其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带头意识,“羊群走路靠头羊”,真正做到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应该自觉维护依法治国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国构建廉洁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2).

[2] 陈才俊.尚书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3:93.

[4][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6,392.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48.

[6] 史庆春.儒家思想中的“政德”及其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8):116-118.

[7] 习近平.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 人民日报,2014-07-01(1).

[8] 肖唤元,秦龙.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114-118.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10]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5.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标题党
廉政领导力有助于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