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内容和实现途径析论

2019-07-26 01:03尹凯丰刘坤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启示

尹凯丰 刘坤雁

摘 要:宋代书院德育目标观点体现对应时代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其基本内容是,道德伦理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以个人道德完善作为起点,推己及人实现治国、平天下,围绕这一基本内容,确立了实现目标的对应途径。通过对于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内容和实现途径归纳和总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重要指示,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内容和实现途径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启示在于,高校德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能够有效实现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内容;德育目标实现途径;当代高校德育;启示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27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129-05

宋代书院德育目标观点反映了对应时代的基本特点。宋代建立之初,整个社会刚刚摆脱五代十国割据纷争的局面。五代十国纷争的几十年,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几十年内政权频繁更迭,对于政治秩序和伦理纲常造成的破坏严重。北宋第一位皇帝宋太祖在统治之初,确立了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明确昭告天下,要求后世继任者要坚定不移执行。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促进了包括书院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书院德育目标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确定了书院德育目标现实指向是培养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读书人。

一、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基本内容

从周敦颐开始,以书院作为学术研究中心,基本完成了对于书院德育目标和实现途径理论内容对应的本体论、宇宙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构建,此后,历经程颐、程颢至司马光和朱熹,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书院德育目标和实现途径理论内容不断加以完善。综观宋代三百多年书院德育历史,周敦颐、程颐、程颢、司马光和朱熹基本完成了书院德育目标和实现途径理论的构建。他们的书院德育目标观点大致体现了三个基本层次。

1.书院德育目标提出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要遵守社会基本伦理纲常

对此,朱熹做出了概括性总结,朱熹认为,上古的尧、舜、禹时期对于社会伦理纲常的构建,是后世君主学习的典范。其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是伦理纲常的基本要义,说明关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和朋友的伦理之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不能有须臾背离。朱熹这一概括表达了,书院德育目标观点以理学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构建,体现了书院德育目标观点是为了实现当时社会秩序稳定,确立社会成员之间基本伦理规范。

2.书院德育目标提出了关于自我道德修养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朱熹提出“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2],对于修身之要,朱熹认为基本内容是忠信、笃敬、惩忿窒欲和迁善改过;对于处事之要,朱熹认为基本内容是“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3];对于接物之要,朱熹认为基本内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明确了基本人伦要求的道德修养以后,接下来要完成道德修养的目标便是修身,书院德育目标观点认为,自身道德完善是实现家庭和睦的基础,进而推己及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对于人伦之要和修身之要的基本要义,朱熹概括的既是标准、原则,也是提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价值选择的时候,该如何采取行动,体现了书院德育目标观点和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

3.书院德育目标提出了明晓和践行人伦之道、修身之道

关于明晓和践行人伦之道、修身之道层级递进关系,周敦颐做出了这样概括:“人希士,士希贤,贤希圣”[4],阐述书院德育目标包含这样两层含义。第一层,普通人通过学习、自我修养和完善,即可成为知书达理之人,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带动,成为贤能的君子,君子则通过“治国、平天下”,成为立德、立言和立功的圣贤。第二层的涵义则是,在普通人之中,知书达理之人稀少;在知书达理之人中,賢能的君子稀少;在贤能君子中,成为立德、立言和立功的圣贤则更为稀缺。那么,知书达理之人、贤能的君子和立德、立言和立功的圣贤,都应该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积极影响和带动其他人,使整个社会发展到上古的尧、舜、禹时期的局面。对应书院德育目标观点基本内容,书院德育目标实现途径的代表性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二、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实现途径

程颐、程颢、司马光和朱熹对应各自提出的德育目标内容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丰富、完善了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实现途径理论。朱熹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关于书院德育目标实现途径的概括,实现了对于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实现途径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1.程颐、程颢提出的德育目标实现途径

“学致圣人”使人们了解圣人的具体人格特征,程颐、程颢提出,孔子、颜渊和孟子都是圣人,他们的人格具体特征有所不同。孔子的圣人人格令人望其项背,越是仰望越是觉得高不可攀,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觉得深无涯际。颜渊的圣人人格体现在在身处困境的时候能够不改志向。孟子的圣人人格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继孔子提出的“君子”的人格修养标准之后,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的大丈夫人格修养标准,做到了自我践行。成就上述的圣人人格,对应的社会伦理纲常,程颐、程颢认为,成为圣人意味着胸怀天下,济世安民和功德圆满,从而实现了这样的社会治理局面:年轻人都怀有远大的理想,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程颐、程颢认为,圣人的人格体现了仁者之心和接续圣道完美结合,因此,对于自我仁者之心不断培养,对于上古时期的圣道不断传承和弘扬,就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6]。程颐、程颢这段论述说明达到圣人境界,基本的正心、养性、反而诚之的相互关系,对于接续圣道,程颐、程颢则回答“行处是”,说明达到圣人境界,除了学习孔子、颜渊和孟子道德文章以外,还要重视道德实践。

2.司马光提出的德育目标实现途径

司马光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7],“德才兼備”的观点论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即专业知识对于培养的人才而言,是道德修养必须经历的历练;道德修养对于培养的人才而言,体现着对于专业知识学习方向的掌控,决定着专业知识应用结果的善与恶。司马光认为,现实中德与才的结合有四种方式:“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8],在司马光看来,现实生活中,圣人和愚人都是极少的,其余的人便划分为君子和小人,君子和小人划分的基本依据便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为了个人自私自利的目的,还是为了社会公义。司马光依据“德才兼备”标准,提出了选人和用人的基本依据:“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其次经术,其次政事,其次艺能。”[9]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把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考察置于首位。司马光对于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考察,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有着诸多历史史实作为佐证。在其主编的《资治通鉴》里面,司马光表达了这样观点,人才培养当首选圣人和君子,如果在小人和愚人之间做选择,则宁可选择愚人也不选择小人,诸多历史史实已经证明,乱臣贼子都出自于小人。因此,实现“德才兼备”人才培养基本方法,要将将人才培养置于国家、社会具体事务中考察。

3.朱熹提出的德育目标实现途径

朱熹提出:“始乎为士,终为圣人。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10]。相对于程颐、程颢的观点,朱熹“求为圣贤”的观点则是更为进了一步,朱熹在书院进行德育理论教学、推进德育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求为圣贤”。朱熹提出,学生们会认为,圣贤人物达到了其他人一生难以企及的境界,绝大多数人会自卑认为既然达不到圣人境界而放弃。朱熹“求为圣贤”的观点表明,如果一个人主动、自觉做到接续圣道和修身养性,以此影响周围的人,这样就达到了“圣贤”或者“醇儒”的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朱熹提出了现实中应该达到的具体、详细的目标:遵守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的道德纲常,达到修身之要、处事之要和接物之要的基本要求。道德教育不是培养学生做一些华丽辞藻文章的本领,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践行伦理纲常、践行修身之道的表率,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能够使人摆脱功利化的束缚。宋代书院德育目标观点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表明,从宇宙论和本体论角度论证“天道远,人道迩”,说明自然的善和人道的善根本关联,自然一般规律即为“天理”,人类一般规律即为伦理纲常,说明天理和人心根本关联。以此为基础,宋代书院德育目标观点从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与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基本表述,对于当代高校德育目标内容和对应实现途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三、对于当代高校德育目标内容和实现途径的启示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1]重要指示,通过对于宋代书院德育目标观点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基本阐述,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道德涵养。实现自我修养要恪守博学、明辨、慎思和笃行的精神,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知行合一的原则,对于当代高校德育目标内容启示在于:

1.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内容对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启示

宋代书院德育目标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融洽,强调“仁者,爱人”核心理念,人与人之间要做到互敬互爱,“君子之教以孝也,教以孝,教以悌”[12]。对于国家与社会的担当,强调“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13]。对于传承和弘扬其优秀成分,高校德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原则和方法,高校德育目标以大学生道德发展与完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4]作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主要目标,德育目标内容应该具有层次性,每一个层次都和具体实践有机关联、高校德育目标内容要体现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些代表性的观点,对于当代高校德育目标观点建构的启示在于:

(1)德育目标内容应该具有层次性,每一个层次都和具体实践有机关联 书院德育目标三个基本层次表现为层级递进关系,从基本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做起,下一个层次体现了对于上一个层次继承与发展。对于高校德育目标观点构建启示在于,大学生道德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阶段性和层级递进的关系,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对应具体目标,不能够对德育对象提出超越身心发展阶段的目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大学生德育主要目标,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一主要目标是高校德育对于大学生道德发展与完善全部内容。实现将宏观指向和具体、阶段性的方向有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这段论述,对于高校德育目标观点层次构建指明了原则和方向。高校德育目标内容要针对大学生自身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6]主要目标基础上,充分关注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德育目标观点构建和大学生自身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2)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高校德育目标内容要体现丰富的时代内涵 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目标,高校德育目标观点构建既要体现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要体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完善高校德育目标观点内涵。当代大学生身逢盛世,他们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事业的阶段,正是处于建党一百周年和建国一百周年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目标观点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幸福和人民的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创造自己出彩的人生;高校德育目标观点要为大学生实现德才兼备素质培养,实现自我完善的人生目标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7];高校德育目标观点要使大学生明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德才兼备,还要情理兼修,德才兼备考察大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情理兼修则是在考察大学生情商和智商同时,还要考察大学生的完整人格;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面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高校德育目标观点要激励大学生以青春之自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3)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当代高校德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高校德育目标基本内容“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8]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0]从微观角度来说,高校德育目标要有效实现大学生主体性,有效激励大学生自我实现。书院德育目标观点对于“仁”的思想阐述,对于士人、君子和圣贤人格论述,基本前提是,通过德育对象道德自主选择、自身修养来实现。教育则是激发德育对象地道德价值感,提供具体实现方式和方法参照。在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环节有效实现大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尊重大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有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及有效的自我道德约束能力。对此,从微观到宏观,高校德育目标基本内容有以下方面:

第一,培养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是高校德育的基础性内容。“促进青年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21]。健全人格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高校德育目标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指导,通过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正确行为和正确选择的先导,由此,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此作为根本指导,高校德育目標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力,为其身心健康和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创造前提。在形成健全的人格基础上,高校德育目标观点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鼓励他们热爱生活,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光明和黑暗,形成良好的心态,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不断培养大学生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在调节自身情绪的同时,能够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人类、关爱自然。

第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2]是高校德育目标的发展性内容。高校德育目标要明确,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3]根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是高校德育目标的根本导向,人民的利益和党的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过程即是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的过程,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人才来源,大学生在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过程中,必须有牢固的制度自信,体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高校德育目标要不断激励大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宋代书院德育目标实现途径对于高校德育目标实现途径的启示

当代高校德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作为实现途径,对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指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24]其中,立德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人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即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则是立德的途径和要求。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的指导思想 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并且做到努力践行。个人品德是指通过个人道德修养和高校德育,大学生形成了稳定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高校德育对于大学生个人品德的要求是,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品德的价值准则,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准则,以此作为培养和塑造个人品德的根本导向。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品德的价值准则,要求大学生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崇高信念、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不断加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思想认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以文明恋爱、勤俭持家、尊敬老人和团结邻里作为主要德育内容,培养大学生形成家庭美德。在恋爱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以审慎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不以偏执的态度奉行爱情至上原则,不以功利化思想指导爱情,处理好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借鉴俭以养德的传统文化启示,不能超前消费甚至于负载消费,不制造超出家庭经济水平的经济负担。

大学生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职业道德崇高目标,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选择的根本依据和根本原则,实现自身理想同时,做到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在具体职业岗位上,做到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遵纪守法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参与国家、社会各项事务,基本要求是遵纪守法。以社会主义法治观为主线,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公德,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坚决不触碰公民合法权益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和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公德,要体现出讲文明、遵守社会礼仪和礼让谦和的形象。

(2)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树人”落实的方向。” “坚持立德树人,要坚定不移地把‘德放在人才培养首位”[25]。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主导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明辨是非和荣辱,从而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科学方法论和指导思想,学习要从书本中学习,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学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指示,引导大学生领悟,无论是个人美好梦想的实现,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只能通过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才能实现,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勤奋学习、认真求知的人是应有之义。大学生要踏实学习基础理论,还要结合实践要求不断更新;踏实学习专业知识,对于相关领域还要广泛涉猎。不断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生要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发扬科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使命,自觉将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理想紧密结合,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25]。

参考文献

[1][2][3][10][12] 朱熹.朱文公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0-135.

[4] 周敦颐.周元公集[M].台北:台北商务印书馆,2014:33-41.

[5]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27.

[6] 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211-235.

[7][8][9][13] 李之亮.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1:305-421.

[11][14][15][16][17][18][19][20][21][22][23][24][2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35-667.

[25] 王丹.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138.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