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 京菜的诗画小品

2019-07-26 01:30
餐饮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烤红薯烤鸭四合院

老北京四合院承载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开在其中的“院落创意菜”潜移默化受其熏陶,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韵。当你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就餐场所时,可以到这些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餐厅里返璞归真。走进题着“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门脸,一个精致的院落呈现在眼前:流水潺潺、鱼儿畅游,许愿树下红绸飘飘,院里院外暗香浮动。

2006年,院落在北京地安门一座160年历史的老四合院里静悄悄地开业了,经过9年的发展,如今院落在北京已经拥有4家分店。从老宅院走入了城市综合体,院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真。

京菜文化集全国烹饪技术之大成,以北方菜做基础,兼容各地风味后在风格口味上独树一帜。又因作为六朝古都的特殊性,吸收满汉饮食的精髓,兼收宫廷饮食风味,同时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人才,经过岁月的融合,有着复杂丰富的内涵。院落的菜品源于京菜文化,却又充满时尚创意,让人唇齿留香的同时,仿若也在品味着文化的味道。与博大精深的京菜文化相比,它更像是一幅京菜诗画小品,独自优雅。

醋香醇郁,嫩滑利爽“腊八蒜熘肝尖”会让人莫名想到老舍笔下的人物。每逢腊八这一天,便将白蒜放入米醋中,密封起来,待到年底,坛子中的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与滑嫩的肝片在锅中同溜,色味双美,口齿间的爽利,饱含这座城市人们对春天的憧憬。

酸椒全鱼是民国时期北平的一道传统菜。早年间,北平饭馆常备大木盆,养着许多活鱼,专为醋椒鱼之用。著名文物学家王世襄,每席必点,兴致来了,还会亲自下厨为朋友做上一桌子菜。汪曾祺先生称他是“学者中真正精于烹调者”。

简单的锅塌豆腐,其实并不简单。锅塌豆腐是乾隆年间的宫廷菜,以“锅塌”这种独有的烹调方式将豆腐经过调料浸渍,蘸取蛋液双面煎至金黄,佐以汤汁微火吸收。口感酥嫩,汁浓味鲜。

牛街烧羊肉和一段儿歌相联:“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哟……”这首童谣不仅记载了老北京人儿时的情趣,也记载着他们对烧羊肉这道美食抹不去的回忆和喜爱。使用24个月的羊肉,经吊汤、紧肉、码肉、煮肉、煨肉、炸肉六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肥瘦均匀,瘦而不柴肥而不腻,肉筋道嚼劲十足。

芝麻糖饼是一份小小的老北京传统食物,承载了太多人的成长记忆,即便漂洋过海远离了生养的地方,也都始终无法忘却。它外皮酥香,里面流淌着芝麻酱红糖,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十足的用料。即便岁月匆匆,这份糖饼中的美好依旧如故。

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

汪曾祺曾經说过:北京的烤肉起源于何时,原是哪个民族的,己不可考。反正它已经在北京生根落户,成了北京“三烤”(烤肉,烤鸭,烤白薯)之一,是“北京吃儿”的代表作了。院落的福气烤鸭是精选传统北京填鸭,以果木明火烤制,色泽红艳,柔软淡香,肉质细嫩。它是招待外来宾客的宴席主菜,也是这座城市中的寻常风味。

北京“三烤”中最接地气的莫过于烤红薯了。院落把西式技法兼融进来,打造了一味香喷喷的黄油烤红薯。黄油烤红薯用怀柔沙地红心红薯,蒸制调味后,再与芝士黄油同焗烤,既透又酥,不仅入口就化,而且如蜜如饴,满嘴香甜,裹在红薯外面的黄油芝士,更黏稠得蜜一般,可以拉成丝;吃起来有说不出的舒坦熨帖。

猜你喜欢
烤红薯烤鸭四合院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烤红薯比煮红薯更升糖
天上下烤鸭了
Recettes chinoises
烤红薯
四合院下的宝藏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