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汤:情浓意切的美食盛会

2019-07-26 01:30李建刚
餐饮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人家屠夫猪肉

李建刚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人们忙忙碌碌地筹办年货,杀年猪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养了猪,一般要杀一头做年货,猪肉用来腌、熏、卤或灌肠,作为年节时待客的上好食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之谓也。过去杀年猪是一件很讲究的事,甚至有点迷信色彩:首先要挑日子,必须是黄道吉日才行,日子不吉利,即便给再多的酬劳也会被屠夫佬拒绝;其次要注意犯冲,即某个属相或某个时辰出生的人不能出现在杀猪现场,犯冲的人要回避,否则见了猪血流年不利甚至会有血光之灾;第三要给猪招魂,喂猪的家庭主妇对猪有感情,舍不得它被杀,在杀猪之前要念叨:猪啊猪啊你莫怪,你生来就是桌上菜。今年投胎变了猪,来年投胎变成人。希望猪能谅解主人的无奈;第四要祈祷,祈求猪将好运气留在猪圈里,来年养的猪不得病、不挑食、不毁墙、长得快;最后要给猪送行,在猪被宰杀的前几天,给猪吃稀饭、青菜之类的上好食料,不能用米糠、潲水、猪草喂食,一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二是便于清洗肠胃,逮猪的时候要放鞭炮,烘托出喜庆气氛,预示来年生活轰轰烈烈、红红火火。

在农村有专事屠宰的屠夫佬,他带上工具和帮手赶场子,主人家还要叫上几个壮汉打下手,将两三百斤的肥猪捆绑后摁倒在屠凳上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既要用蛮力也要使巧劲,稍有不慎就会被猪踢伤。屠夫佬将杀猪刀捅进猪喉咙,一腔热血喷洒出来,猪嚎叫着、挣扎着,刺激着围观的乡民。待血放净,打挺棍、吹气、浸泡、刨毛、悬挂、剖边、翻肠、分割、售卖,一气呵成,完事后,一千人等在院子里或打牌或聊天,等待吃刨汤。刨汤是指用刚杀的猪身上割下来的肉和下水烹制的菜肴,民间把傳统的杀猪刮毛的过程称为“刨”,刨汤的本意是指泡猪的木桶里刨了猪毛之后的热水,那玩意儿腌瓒得不行,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更不用说吃了,而将杀年猪请客尝鲜说成是请客人吃刨汤,意思是家里寒蹇,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只能喝些刨汤沾点荤,这完全是农家自谦的说词。刚宰杀的年猪,肉还冒着热气,绵柔松软,烹制成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民间又叫“吃活肉”、“吃活食”。因此,吃刨汤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的,只有在杀年猪的当天,才能享受到这样新鲜的美味,农家平时极少杀猪的,除非有红白喜事,但那种前提下猪肉都要用于置办酒席,不便拿来与人分享。

湖北恩施地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物质也比较匮乏,能养出肥猪颇为不易,因而对杀年猪更为讲究。屠夫佬到主家后第一件事是祭刀,将盖着红布的屠刀摆放在张飞的神龛前,虔诚跪拜。传说张飞曾经杀过猪,后与刘备桃园结义,协助刘备打江山,着实为这一卑微的职业争了光,祭刀是求得张飞护佑杀猪安全、顺利,不要横生枝节。随后,在主人引领下,屠夫佬及其助手在鼓乐声中来到猪圈前祭祀猪神姜子牙,以此祈求来年养猪大发,这一套仪式结束后才动手杀猪。

吃刨汤是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非常流行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以前养猪不易,猪易发病,要消耗很多粮食、蔬菜,故而肥猪历来是财富的象征,今日用于扑满的储钱罐绝大多数仍是憨憨猪的造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杀年猪的时候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分享乃是维系亲情、友情的重要手段,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北部、陕西南部、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仍然保持这一传统,在这个区域的苗族、侗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更为盛行。主人在杀年猪的那天,必须邀请亲戚朋友、乡党里年高德劭者吃一顿刚杀的猪肉,说我们家的猪儿洗了,请您去喝口汤。洗与喜谐音,是给猪刨毛之前用开水浇淋的动作。通常情况下,家家都要杀年猪,自然而然就礼尚往来,轮流请客,互不亏欠,因而有的地方又叫吃转转饭,等到村寨里的刨汤都吃完了也就意味着年关逼近了。吃刨汤体现的是一种亲戚、乡党之间的情感交流,少长咸集,高朋满座,燕语华堂,温暖的情怀,浓浓的年味,在推杯换盏中缓缓释放出来。大家边吃边聊,针砭时事,臧否人物;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化解矛盾,答谢关照。大事小事,雅事俗事,家长里短,海量的信息在此交流,因是之故,这种吃刨汤的文化,能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大凡农妇都会做刨汤,虽然各人的厨艺有些微的差别,但大体上风格比较接近。以刚刚宰杀的猪肉作食材,做出红烧肉、小炒肉、回锅肉、粉蒸肉、酥肉、扣肉、炒猪肝、爆腰花、溜肥肠、煮血旺等朴实无华的家常菜,讲究一点的还要配上鸡爪子、鸭脖子、牛肚子一类的凉菜。刨汤的精华在汤,最简单的做法是将现杀的新鲜猪肉和内脏等煮一大锅,在萝卜、莲藕、山药、芋艿、土豆、豆果、豆腐、酸菜、白菜、粉条、海带、米圆子、大菜头等中挑选几样或全部做配菜,民间历来有“鱼吃跳、猪吃叫”的说法,新鲜的土猪肉不含激素,富有弹性,清醇鲜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食后齿颊留香,回味悠长。贵州铜仁地区则是将冒着热气的猪肉、猪内脏切成片,下锅翻炒,再用猪大肠熬制锅汤,加一些自酿的甜酒,去腥增鲜。待到肉熟汤滚,再将猪肉等掺入汤锅中,加辣椒、蒜苗,吃的时候可以边吃边加血旺、蔬菜、豆腐。侗族人的刨汤肉一定是选择坐臀肉,以炒回锅肉的方式经柴火灶大锅几经翻炒,装入盆中,用芹菜、大蒜、酸辣椒或糟辣椒做底料,放在火炉上慢慢地煮着品尝,边吃边加入猪肝、血旺、豆腐,其做法有点类似于湘西的三下锅,麻辣鲜香,令人食欲大开。大巴山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滞后,民风淳朴,刨汤的做法有些原始古朴,以炖煮为主,架起劈柴,烧起猛火,将大坨的肥肉与内脏炖作一锅,调味料较少,尽量保持猪肉的原汁原味,肉香汤醇,肥肉入口即化,就着烧酒让人吃得酣畅淋漓,民间历来有“新鲜肉,蔸子火,神仙不如我。”的说法。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刨汤乃是人间极致的美味,宁愿刨汤咕咕嘎,不愿进朝做驸马。

湖北恩施地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物质也比较匮乏,能养出肥猪颇为不易,因而对杀年猪更为讲究。屠夫佬到主家后第一件事是祭刀,将盖着红布的屠刀摆放在张飞的神龛前,虔诚跪拜。传说张飞曾经杀过猪,后与刘备桃园结义,协助刘备打江山,着实为这一卑微的职业争了光,祭刀是求得张飞护佑杀猪安全、顺利,不要横生枝节。随后,在主人引领下,屠夫佬及其助手在鼓乐声中来到猪圈前祭祀猪神姜子牙,以此祈求来年养猪大发,这一套仪式结束后才动手杀猪。杀年猪时倘若遇上过路人,无论是否认识,主人家都会热情地邀请他留下来吃刨汤,过路人为避免主人家的尴尬一般不会拒绝,欣然就座。恩施土家人的刨汤,是将部分猪下水和肥肉、脑髓等剁细后拌以糯米饭、猪血及少量辣椒、花椒等香料调成酱状,加上适量的食盐,灌进洗净的小肠,放入锅中煮制而成,刨汤里再添些猪血、猪骨头、猪肉、萝卜、白菜、粉条、土豆片,做成刨汤火锅。吃刨汤的时候,主人家把饭菜摆上桌,在上面放上几双筷子,再把酒沿着桌子滴一圈,敬请逝去的亲人前来飨食。然后把屠夫佬请到上席就座,其他吃刨汤的人按辈分高低、关系亲疏、年龄大小分别安排相应的位子,主客开怀畅饮,把酒话桑麻。在吃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大家公推一人吃完席上一坨足有半斤左右的肥瘦相间的“大肉”,能吃上这块肉的人是最有福气的,要么是主家最重要的亲戚,要么是村子里最受人尊敬的长者,大家自然要相互推让,那些口才顺溜的人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插科打诨,妙语连珠,这个过程气氛特别热烈,欢声笑语弥漫在农家庭院。

近年来,随着恩施旅游的火爆,当地文旅部门别出心裁地将这一美食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在恩施大峡谷景区举办了刨汤文化美食节,每次都有上百桌游客,创造了“参与人数最多的刨汤宴”世界纪录。游客们品尝了鸿运开来(红烧猪头)、欢庆丰年(腊肉炖洋芋泡泡)、掏心掏肺(豌豆炖猪心猪肺)、龙凤呈祥(火爆脆肠)等菜肴。但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刨汤精髓的缺失,因为吃刨汤的内涵是答谢亲朋、联络感情、分享丰收,既是劳作带来的愉悦,也是味蕾花开的体验,对食材的要求是新鲜,现杀现烹,其进食方式尽显粗犷与豪放,而旅游项目的吃刨汤更像是一个噱头,连腊肉都登台亮相了,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与刨汤的本旨和意象相去甚远,实际上是误导了游客对刨汤的认知。

吃刨汤讲究的是个热闹,酒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就着一只土碗,酒也有些浑浊,大家轮流转圈喝,也会喝得兴致勃勃,情趣倍增,手舞足蹈,不醉无归。酒足饭饱后,客人们各自回家,主人家一定送上一块新鲜的猪肉,让他带回去与家人分享,颇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遗风。

南方的刨汤和东北杀猪菜在似与不似之间,前者仅限于杀年猪,采用先炒后炖的方法,菜品较为丰富,制作稍微精致;而后者是不论什么时候杀猪都可以吃,将五花肉、肠肚煮熟切片,添加些骨头肉、酸菜丝、泡粉条、冻豆腐,炖成一大锅,类似于乱炖;但两者的精髓都是重视亲情、友情,体现了我们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吃刨汤讲究的是个热闹,酒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就着一只土碗,酒也有些浑浊,大家轮流转圈喝,也会喝得兴致勃勃,情趣倍增,手舞足蹈,不醉无归。酒足饭饱后,客人们各自回家,主人家一定送上一块新鲜的猪肉,让他带回去与家人分享,颇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遗风。

猜你喜欢
主人家屠夫猪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好桶与破桶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猪肉卷
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
如此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