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和“熊猫区域”

2019-07-26 12:53王放
人与自然 2019年3期
关键词:种群大熊猫熊猫

王放

要在中国现代野生动物保护中挑选一个最为成功的物种的话,可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大熊猫。在过去几十年问,大熊猫变成了中国自然保护的标志,拥有了比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高得多的地位和知名度。似乎每个人都了解熊猫,都熟悉这个黑白相问的可爱动物。今天,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近两千只,大部分有熊猫分布的地方都设立了白然保护区,将当地的山水和林地都纳入到自然保护体系之中。人工养殖的熊猫数量突破了四百只,并且开始了笼养熊猫野化放归的尝试。可以说,短时间内白野生大熊猫面临的灭绝风险已经基本不复存在。

黑白熊的演化和生物学特性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熊科动物,它们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lufengensis)。这是一种南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熊猫”,出现时问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始熊猫的个头不大,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中国中部和南部的始熊猫继续演化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很可能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家犬一般大小的杂食兽。之后的演化过程中,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地区。它们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直到今天,绝大部分和大熊猫同期演化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作为一种基本上食性全素的熊,竹子占大熊猫食物量的99%以上。因为吃素,大熊猫的生存需求从高超的嗅觉和一击制胜的巨大犬齿,变成了强大的咀嚼能力和把竹子握牢的手掌。演化过程中大熊猫的吻部(鼻梁)变得明显比其他熊类短,脸颊变得明显比其他熊类宽,甚至还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強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大宽脸可以附着更多用于咀嚼的肌肉,而多出来的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更好地握住竹子。由于竹子营养低下,为了增加能量吸收效率,大熊猫增加了肠道绒毛的数量和长度,从而扩大了吸收物质的表面积。同时,它们肠道分泌物增多,保护肠道免被含硅很高的竹子扎到。野外的熊猫每天要花一半多的时间(10 - 14小时)吃,剩下时问大部分用来睡。每天进食量可以达到12 - 40千克(取决于吃的哪个部位),接近体重的20 - 40%。熊猫吃竹子,还有着刁钻的聪明。竹笋最有营养,所以从初春开始,熊猫会一路追着发出的竹笋,从低海拔吃到高海拔。夏天竹叶营养最佳,就紧着竹叶吃,冬天营养跑到竹竿,熊猫就啃硬货。因此熊猫可以从低谷一直分布到竹子的海拔高限3500米左有,并靠季节性的垂直迁移,来满足自己对营养的需求。

熊猫在哪里?

很多时候公众谈起熊猫,总会想到熊猫就生活在四川的卧龙。实际上,野生大熊猫的分布要比卧龙大得多,广得多。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条漫长的条带状区域。这个区域东起陕西秦岭,蜿蜒向西南方向,跨过甘肃的迭部、舟曲,进入四川岷山、邛崃山,穿过大小相岭之后,结束于四川南部的凉山山脉。大熊猫就分布在这个绵延千里的“熊猫条带”上,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

可以说, “熊猫条带”是一条对于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之中,秦岭是中同的南北分界线,改变了山麓南北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和文化;岷山、邛崃山和相岭庇护着四川的天府之国,成为横断山脉以东山地和平原的分隔地带;而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更因为“七擒孟获”的故事闻名天下。这个区域流淌着汉水、岷江、涪江、金沙江、大渡河,每一条江河都灌溉着千里沃野。

大熊猫的分布区就在这些伟大的江河山川之间,就大地貌而言属高山深谷,选择季风所及的迎风面,在秦岭为南坡;岷山、相岭和凉山基本上是东坡,而邛崃山为东南坡。这些坡面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温暖潮湿的微环境,使大熊猫在数百万年的竞争之中得以存活下来。

野生熊猫的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熊猫漫长的分布区域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秦岭和岷山相隔数百公里。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平原被开垦成为农田,一个又一个居民聚落发展成村庄和城镇。到今天,数十个城市和数百万人口完全占据了低海拔的土地,使秦岭的三百多只熊猫和四川、甘肃的熊猫完全分隔。四川岷山是熊猫最大的柄息地,可原本连绵的整体被分成三块,被定名为岷山A、岷山B、岷山C种群。2004年起,岷山C种群的九寨沟、若尔盖等区域出现了大面积竹子开花,原本正常的自然现象因为柄息地破碎而给熊猫造成了极大威胁。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熊猫种群实际间隔只有数十公里,但是因为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公路、电站和矿山使得熊猫在山系间的移动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柄息地的破碎化会加剧熊猫的近亲结合,导致熊猫生存能力的下降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更为严重的是,根据生物学中“最小可存活种群”理论,一些数目小于30只的熊猫种群面临消失的危险,一些数量不足10只的熊猫孤立小种群处于首当其冲的绝灭风险之中!

那些在整个大熊猫分布区最边缘的大熊猫种群情况则更为紧迫。一个野生动物物种的绝灭,往往从最边缘的种群开始,这些种群的柄息地最破碎,遭受的人类干扰最多,整个种群的命运也最危险。具体到大熊猫,一些孤立的小种群已经多年没有确实的信息,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一旦这些孤立小种群消失,熊猫的整体分布格局会因之改变。

如何保护,人还是熊猫?

在熊猫分布区的南部边缘凉山州,每年都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割竹打笋人。沿着大凉山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帐篷,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围坐成一圈,等着天气放晴上山挖笋赚钱。整箱整箱的啤酒被运到山上甚至连歌舞厅都搬到了深山里面,熏制竹笋的硫酸的蒸汽让人难以呼吸。在熊猫分布区南部的小相岭,曾经的原始森林在三十年前变成了采伐和烧荒地,沿着山坡攀爬几个小时,才见零星成片的树木和竹林。在大熊猫分布最多的岷山,随着放牧的需求越来越大,曾经只有熊猫和野生动物生活的家同变成了千百只家牛的领地,牛群啃噬了大片大片的竹林,将野生动物驱赶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在大熊猫密度最高的秦岭,旅游、水坝和城镇建设就紧挨着大熊猫的柄息地,充满着未知的风险。

要保护熊猫,首先就要恢复熊猫柄息地的完整性,用走廊带将破碎的熊猫柄息地连接起来。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恢复熊猫柄息地的完整性,就意味着待建公路改道,电站和水库换址,意味着退掉耕地、搬迁厂房。这听起来和今天的发展浪潮背道而驰!所以总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大熊猫保护所有工作之中——为了几只熊猫,值得吗?是要人的生活,还是要那山上滚来滚去的野生大熊猫呢?

答案见仁见智,但是今天看起来,很可能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和当地社区的发展,是有可能兼顾的。横纵千里的“熊猫区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水土涵养区域之一,保护熊猫的同时也就保护了这片区域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小区域的森林重点恢复,可以使江河下游千百万的居民免受洪水和泥石流之苦,拥有洁净的水源,这实在是善莫大焉。

而熊猫的保护工作对人们生活的好处不止于此——节能灶、沼气池等更为清洁的能源被带到了当地社区,使当地居民拥有了更为易用的能源,也减少了薪柴的砍伐。在四川、陕西、甘肃,中药种植试点和新式养蜂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在大熊猫柄息地的社区开展,绿色种植产品直接被送到家乐福的专柜出售。村民因此有了新的致富可能,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于自然资源的攫取……这些改变之中,熊猫保护工作起到了无可忽视的巨大推动。

伞护物种

同时,“熊猫区域”也是“金丝猴区域”“羚牛区域”,庇護着千千万万其他生灵。在九寨沟县调查时,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中的一只雄壮的苏门羚猛地从我身边一跃而起,只留下矫健奔跑的影子;在平武县调查时,一群野生的川金丝猴在黄昏的暮霭之中跑到我们跟前觅食,几十个金黄色的身影在枝叶问跳动飞翔,动人心魄;而在青川的山脊线上行走时,羚牛妈妈带着幼仔好奇地打量我们,我们相隔几十米静静地对视,目光的交流之中没有恐惧也没有威胁。更多的时候,熊猫柄息地周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煤山雀和红胁蓝尾鸲是最不怕人的小型迁徙鸟类,蓝马鸡时常在山坡上发出山鸣谷应的大叫,山溪鲵选择在森林中清澈见底的山间溪谷,伏起身子躲在大石头下画,会飞行的鼯鼠性情隐秘难以见到,但是它的远方表亲隐纹花鼠就在我们居住的小木屋边活动,每天都和我们照面。而在夜间打着头灯穿行,有时候会突然和豹猫迎面相遇,豹猫会好奇地和人类对峙,直到发现无趣才离开。还有其他很多难以细细讲述的鸟类和昆虫、爬行动物、小兽。所有的动物和大熊猫共同构成了我们每天的惊喜。

可能“熊猫区域”所能够提供的伞护作用,是其他生物保护案例中所难以实现的。我们保护大熊猫,实际上就是在保护整个连绵山脉的生态系统,保护这里所有的生命。无论是为大熊猫恢复森林、建立走廊,还是为它们降低干扰、规避公路,都是在同时帮助数以万计的动物和植物,以及整个西南林地和山区的水源和山石。

所以,在保护大熊猫的旗帜之下,我们是在希望所有的水土和生命都能平安。大熊猫和人,还有千万种其他动植物分布在同一片柄息地之中。对于大熊猫的关注,将留存人类和野生动物共享的自然空间。

猜你喜欢
种群大熊猫熊猫
寻找大熊猫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萌萌哒熊猫等
最有名的大熊猫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率”和“速率”
功夫熊猫3
熊猫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